记得上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了两篇法国作家莫柏桑非常有名的文章。一篇是《项链》,而另一篇就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我的叔叔于勒》。
左拉在谈起莫泊桑时说:“他的作品,可以令人笑,可以令人哭,但永远发人深思。”
如果说《项链》里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身世有令人痛惜的意味,那“我的叔叔”于勒的命运,令人寒心的同时也会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人性到底为什么会冷漠到什么样的程度?
我的叔叔于勒,也就是我父亲的亲弟弟,因为年轻时好吃懒做,不仅吃光了自己的那一份,还把原本属于父亲的那一份也分走了很多,欠了我们家一笔钱,这样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日子更加艰难了,父母都对他极为不满,后来只能把他送往美洲去逃生。
我的叔叔于勒走了后不久就写信回来说他现在日子过得挺好,过了几年又写信来说他在那边发财了,等以后一定回来跟我们一起好好生活,补偿我们家为他曾经的付出。
当得知叔叔于勒在外面发达,从那以后我们整家人都盼望着叔叔什么时候能回来,家人都觉得只要叔叔回来,那家庭的处境就会瞬间改变,也过上那种令人羡慕的生活。
可当有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人去海边玩的时候,父亲在船上看到一个卖牡蛎的老头长得很像叔叔。小心翼翼地向船长打听以后,才确认那人就是我的叔叔于勒。于是父母只能让我这个小孩去付了买牡蛎的钱,悄悄地赶快离开了。
从此以后大家的梦都碎了,希望和幻想也破灭了。我的叔叔还是那个叔叔,而我们同样还是过着原来那种艰难的生活。
曾经看到有人这么说。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突然读懂了《我的叔叔于勒》,当你活成了全家的指望,而自己却又看不到前行的希望时;当你往前追逐不到梦想,往后又回不到家乡时;当你经历血浓于水的情,一点点被算计不清的账疏远时,也许我们很多人就把自己活成了“我的叔叔”于勒。
上学的时候,我们只觉得为什么有的人面对自己的亲人会有如此的冷漠,理解不了,为什么竟有如此绝情的一些人。但后来,我甚至怀疑有可能叔叔于勒在船上也认出我们全家人来了,只是他也不想跟我们相认,
也许也不是不想相认,而是此刻根本就不能相认。因为这是为自己保留最后一丝尊严和体面的无奈之举。
其实成年人的世界,不忍直视的不仅仅是人心,还有每个人在背地里一地鸡毛的生活。
不想相认,是不想让有些东西因为被直视而显得无比尴尬。
为什么会尴尬呢?这里绕不开的一个字就是“钱”,讨厌于勒是因为钱,把于勒赶出去也是因为钱,期待于勒回来也是因为钱。
想想要是叔叔于勒不花我们家的钱, 要是我的叔叔娱乐不欠我们家的钱,我的叔叔于勒出去以后没有写信回来说他赚了钱,没有说要还我们家的钱。哪怕他在穷困潦倒,多年不见后突然碰到,还会不敢相认吗?
很多关系最终的疏远、隔阂和破裂,其实都是因为彼此之间存在着金钱上的欠和还的关系。
很多原本很亲近要好的亲戚朋友,自从借了钱以后。关系就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当一方没有及时把钱还上,各种矛盾就开始产生,最终撕破脸皮,甚至对簿公堂,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其实数不胜数。所以成年人最大的自觉就是不要和亲朋好友之间发生金钱借贷关系。
感情是感情,而借贷是商业,一旦感情关系附加上一层金钱关系,这种关系就开始变得复杂和脆弱了。
咱俩关系不错,你找我借钱,我如果不借给你,你可能觉得我这个人不行。但如果我借给你,我可能就要面临很多麻烦,你如果不能按时还我,我很大程度上也不好意思去跟你要。我们的关系就产生了隔阂,矛盾可能就会在后面了。
都说人情债难还,其实金钱债也不见得就好还,特别是人情债还夹杂着金钱债的这种更难还。还多了你不高兴,还少了我觉得你又占了我便宜,但碍于情面又不能算得太细,最终只能搭上关系疏远或破裂的代价。
所以,作为一个成年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和亲朋之间发生金钱借贷关系。感情归感情,商业归商业,这是两套逻辑。
但愿叔叔于勒的悲剧,不要再发生在你我的身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