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再次高调亮相AI新品“死磕”物流 巨头环伺下机会几何?

旷视智慧物流软硬件产品家族首次集体亮相CeMAT

“隐私风波”后不久,AI独角兽旷视科技紧锣密鼓地发布、亮相智慧物流新品。

一家AI公司为何要“死磕”物流?

资本“退烧”,满是一地急寻商业落地的AI玩家们。从资本市场以及行业角度来看,风口过后资本市场对于营收低、周期长且风险高的AI产业逐渐趋于理性。技术在不同场景中的落地应用已成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大势所趋,物流作为人工智能重要的落地场景之一自然备受重视。而这也或将成为“IPO之路坎坷”的旷视未来能够讲出更好故事的关键。

此外,物流行业的确亟待AI的赋能。站在物流业角度看,物流行业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设备的海量规模和系统的柔性离散。面对物流业对高可靠规划、精准化系统、高效能装备的需求,能够自我学习、自我修正算法策略的AI技术优势越发显著。

底层AI算法正是旷视能够“死磕”物流的核心。旷视科技CEO印奇曾在招股书的公开信中表示,人工智能创新就是一场无限游戏,这场无限游戏会一直持续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规则与参与者都在不断改变。

但旷视要走的路还有很远。除了隐私安全这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外,由于物流业尚存自动化程度低、场景复杂、竞争尚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加之菜鸟、京东物流、苏宁物流、顺丰等巨头们纷纷大刀阔斧地在科技领域布局,旷视能在这场无限游戏中参与多久,仍需打一个问 。

资本“退烧”,AI玩家急落脚

当AI赛道愈发拥挤,谁能率先实现产业化规模落地,谁就赢得通向未来的入场券。显然,物流行业成为了旷视产业化落地战略的侧重。

作为一家AI公司,旷视底层AI算法是其能够一举挺进物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延伸至物流领域,底层生长的关键仍在于AI与产业的更熟度融合。

软件上的升级为的是更好地去应对物流业中复杂、多样的场景生态,特别是具备各种品类、复杂设备的大型无人仓。换言之,更灵活的系统可以支撑旷视为不同客户提供场景化设备、定制化解决方案。这是软件上的升级,而此次展会上旷视AI+智慧物流硬件产品家族的首次集中亮相则向外界展示了旷视硬件设备的迭代。

但懂AI的旷视或许仍要下苦功夫“补课”物流。在前不久的发布会上,包含旷视在内的人工智能和智慧物流行业产、学、研、用方面的30余家机构与企业,共同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物流产业联盟。寻专业机构及成熟企业背书,不难看出,旷视做好了持续深耕物流行业的打算。

针对整体物流上的战略,旷视方面认为,AI赋能物流是旷视独有的,因此在这个层面,相较于对手而言旷视可以形成差异化打法。

“急切的情绪”在人工智能赛道上逐渐蔓延,资本“退烧”后,满是一地急寻商业落地的AI玩家们。

绝大多数AI公司在资本加持之下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有的甚至走到了IPO门前。《苏州高新区?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人工智能行业有63家独角兽上榜,去年只有24家。总部位于中国的则有商汤科技(500亿人民币)和旷视科技(300亿人民币)。

“AI的影子无处不在,能够形成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技术以及背后支撑的企业,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该业内人士补充道。

“研究性质大于商业性质”亦直接反映到“卷面”上。

旷视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旷视分别亏损3.428亿元、7.59亿元及33.51亿元。截至2018年及2019年6月30日止年度,旷视分别亏损7.29亿元及52亿元。

而反观同为“CV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其在2017年的融资官宣中透露,公司已实现全面盈利,业务营收连续三年保持400%的同比增长。近几年,商汤科技的净利润也有同比数倍的增长。

但无论是亏损的旷视,还是已经盈利的商汤,对于商业化大家都是一样的“急”。

关键一战还未到来

旷视方面表示,未来将长期依托核心AI技术,在位于苏州、宁波等地的研发制造基地内,持续打造智能物流装备。目前,已经有多款AI+物流装备处于测试阶段,并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上市。

从战略方向及亮相的新品不难看出,旷视终会与极智嘉、快仓等AGV头部企业在智慧物流细分赛道上相逢。

据三方机构中国移动机器人(AGV)产业联盟2019年数据,旷视在机器人领域已跻身于行业中上游,正在向头部梯队冲刺。

但AGV赛道头部企业市占率相对较高,因此一定规模的商业化落地与更广的行业覆盖仍是进军头部梯队的关键。

以极智嘉为例,根据Interact Analysis 告,极智嘉目前在全球AMR市场的占有率已高达10%,业务已实现全球覆盖,机器人总出货量逾10,000台,覆盖电商、零售、快递、医药、鞋服、制造和3PL等行业。

针对此,机智嘉CEO郑勇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我们在商业化落地层面也是在全球做到了比较领先的水平。这一点是基于出货量、运营过的项目、客户在各自领域的位置等综合指标后得出的结论,这也是极智嘉能够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在仓储这个场景,移动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度已经相对成熟,菜鸟、苏宁物流、京东物流等巨头在此方面更是重金加码。其或是与快仓、极智嘉这样成熟的企业深度绑定,或是自主研发落地。此外,还有背靠海康集团这棵大树的海康机器人等玩家。

可以想见,未来市场爆发期的到来,同样意味着行业会面临一次洗牌。在这个微妙的时间节点,或许将爆发新老玩家切实划分领土的关键一战。旷视能不能占得一席之地,远未可知。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0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10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