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担当!一群“95后”“00后”浙大学生在家乡守住大后方!

有人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医护人员在一线抗“疫”、救死扶伤,他们是光荣的英雄;

而普通人乖乖待在家里,就是为 会作贡献;

但身处在各自家乡的普通浙大学生们,

这些“90后”“00后”的新生代们,却选择挺身而出,

线上志愿、线下执勤、宣传科普,

让“浙大担当”“青年力量”在地方疫情防控一线闪耀!

虽是平凡,却也英雄,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 区是我家”,有序的配合之下是心的连结。

“当一切在大家的配合下有序进行时,我知道我们的心因为 区这一共同体而紧紧联系在一起。‘ 区是我家’这句标语,此刻我真正领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光华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哲钦

为进出 区的百姓量体温、检查 区自制的“临时通行证”、检查车辆后备箱、登记信息,这些工作是张哲钦最近做的最多的事情。如今疫情形势严峻,为了避免自己的家园免受疫情肆虐,张哲钦和他的父亲一样,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

张哲钦

张哲钦和其他志愿者的工作也得到了 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张哲钦讲道:“我值班的一天,有一男一女带着大包小包欲进入 区。我上前去劝阻后才发现,他们是对面银行的工作人员,而他们带着的大包小包是给我们的慰问品。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们和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的交谈,只是互相道了一声辛苦与感谢,很多其他的话通过大家彼此带着微笑的眼神似乎便已经得到了传达。

而谈及为什么当志愿者,张哲钦说他没有被一个确切的答案指引,只是他相信“每一份微小的奉献,都将汇聚成众志成城的大爱无疆”。

在灾难面前,我们青年学子应该冲到前线,做好表率

“之前镇上的宣传员采访我,问到为什么会选择志愿服务工作。我觉得在灾难面前,我们青年学子应该冲到前线,做好表率,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 孙定敬

“每天早上九点从防疫点搭宣传车出发,下午5点左右返回防疫点,在大山里穿梭20多个村民组,坚持超过100公里的行程,为近600户人家宣传防疫知识。”这是孙定敬每天的工作任务。

在做宣传工作期间,孙定敬遇到了一些难题。很多村民都缺乏文化知识,不识字。直接张贴宣传海 和发放宣传册这种方式往往会失效,此时不得不用土话白话为村民讲解,政府的宣传资料也随疫情更新,每次更新资料,又需要他再一次为村民传达。有时候甚至会错过午饭时间,无法按时返回防疫点。但是看见村民都待在自己家中,私家车每天都安分地待在原位,孙定敬觉得宣传工作再累,也是值得的!

孙定敬

参加宣传工作的第三天,孙定敬村里有一户人家在办丧事,聚集了当地的很多居民。但在这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人口聚集不能超过10人。考虑到村民的生命安全,孙定敬一行来到了这户人家,给主人家做思想工作,最终主人家也表示理解,人群得以疏散。“大学生说话,我们相信。”其间,村民的这句话让孙定敬十分感动。

尽管光芒微弱,但只求问心无愧

“尽管我或者我们几个人的努力微不足道,但希望这微弱的光芒也可以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一丝温暖。虽然没有一线工作人员那么伟大,但只求问心无愧便好。”

——人文学院本科生 陈纪开

陈纪开参与制作的《指南》

除了基本的 区工作之外,他还协助政府工作需求,参与口罩、消毒液运输等工作;参与物业管理,用微信群的方式协调居民蔬菜、水果的统一买卖配送,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不必要接触。

与此同时,陈纪开联系了家乡的其他大学生,组建了高中学习交流群,为 区备考的高中生进行一对一 络咨询,传授高中学习经验;并结合高中经历,悉心整理高三试题和知识点,为学弟学妹们排忧解难,保障高三学习的正常进行。

浪花虽微不足道,但与时代长河一同前进

“我的一点努力,相比疫情肆虐横行的浪潮微不足道。但我知道疫情中往往最短缺的就是微小的、沉默的努力,普通而平凡的我们能最先听到身边的求救声,也最先由于心中的爱与责任感而最尽力支援。亿万民众一点一滴的努力终会汇成巨浪。我想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的意义也在于此。”

——外语学院本科生 宁若汐

医学生+党员,以所学践所誓

工作时会遇到一些不愿意配合检查的人,这时候就需要沟通和交流。这也是一个锻炼医学人文的机会,因为在真正的临床工作中,优秀的临床能力和卓越的人文关怀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这也让我明白,带教老师和医学大牛们在与患者沟通时有多么不易。

—— 医学院本科生 郦华明

就像是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说的一样“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同志”,郦华明深感,他身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在危难之际,不能像各位老师一样在一线战斗,但是在家乡帮助抗疫工作也是尽自己的一份力,更是身为党员应该做的事情;同时他是一名医学生,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是村里工作急需的。

郦华明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是在村的入口处作为志愿者进行防疫检查、引导、登记和体温测量的工作;其次是在村里分发宣传单和口罩,以及对外来的需要居家隔离的居民进行体温测定和监督。志愿者服务时间不定时,村入口处的防疫工作一般是每天4小时。今天是8-12点,第二天就是12-16点,依次类推,6天为一个循环。其他工作就在这些时间外进行。

这次活动中有汗水,更有感动,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村民们都对他们非常感谢,几乎每天都会有村民来给他们送水果,送食物。元宵节当天,村民们把煮好的汤圆送过来给志愿者们。对于村民的慰问,郦华明的心里十分感激,他说,有村民们的支持,他们的工作也顺利很多。

郦华明表示,这次志愿者活动让他获益匪浅,一是作为一名医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抗疫工作的艰辛,更加由衷敬佩抗疫一线的医生和护士们;二是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加强了沟通能力,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在医患沟通方面,相信会很有帮助;三是践行了自己入党时的誓词,并且能让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用武之地,有一种浓浓的幸福感。

心怀善念,尽其所能

“我作为一名党员,要有党员的担当。”——海洋学院硕士研究生 吴姝瑜

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吴姝瑜主动请缨,成为了防疫志愿者的一员她语气温柔,言语间却透露着坚定:“我作为一名党员,要有党员的担当。”

她的父亲也是 区志愿者的一员,每天出门前,他们都会互相检查前期准备工作,例如防护装备是否佩戴正确,是否携带了酒精等等。吴姝瑜的朋友在得知她正在参与的工作后,纷纷留言鼓励,“吴家女,临家伯,整整齐齐排排坐,戴口罩,守村头,严阵以待,赶那冬瘟,走,走,走。(钗头凤)”是一位朋友专门为她写的词。在发现她没有佩戴护目镜时,她的一位朋友贴心地为她邮寄了两幅护目镜。吴姝瑜说:“每每看到这些温暖的鼓励,自己工作的动力就更加高涨,每次精神头都足足的!

诚然,在工作中也往往面临许多问题。吴姝瑜回忆道:“工作初期,执勤点的条件比较差,连凳子都没有。”庆幸的是,大部分居民都非常支持他们的工作。有临近 区的老人,为他们送来凳子和热水。“由于人手紧缺,虽然离家很近,但很多时候也来不及换班,连续工作7小时,期间就只能匆匆吃几口外卖。”她常常在寒风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辛苦工作,她却仍笑着说“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一个了,其实有些志愿者甚至来不及吃饭,工作时长非常长。”

心怀希望和光明,才能共渡难关

“这次志愿者经历让我明白了不信谣、不传谣在这种特殊时刻的深刻意义。只有每个人把自己的心态放正,相信党和国家,共舟共济,才能度过难关。”

——艺术与考古学院 袁茜

志愿者的职业千差万别,不变的是 会全体的团结与担当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狙击战中,最坚强的力量、最坚实的后盾是坚毅不屈的所有中华儿女。

——工程师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杰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防疫人员逐渐统一、帐篷逐渐统一、统筹逐渐统一,我看到了在抗击这场疫情时,所有环节在飞速的查漏补缺、渐臻成熟。除了前期与 区居民在沟通上的些许生疏之外,他们得到了 区居民的大力支持并且收到了许多居民暖心的感谢。在这场疫情防控的狙击战中,最坚强的力量、最坚实的后盾是坚毅不屈的所有中华儿女

所谓英雄,

就是每一个微不足道,

却坚守着正直与善良生活的人。

他们年轻的脸庞虽显稚嫩,

但对祖国、对 会的担当却令人振奋。

加油,年轻的浙大人!

让我们共同努力,

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内容整合:浙江大学微讯 郑舒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月12日
下一篇 2020年1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