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据可视化,这几点你要搞明白

所谓数据可视化是指把数据以图形动画及地图等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既直观又美观,易于理解从而看出数据背后的问题。

咱们聊聊可视化技术中的一些常见误区。

所谓数据可视化是指把数据以图形动画及地图等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既直观又美观,易于理解从而看出数据背后的问题。

要做好数据可视化,需要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艺术”能力,即知道什么样的数据用什么形式去表现最合适,该用柱形图时不能用饼图,颜色搭配也要合理,等等;另一方面是“技术”能力,设计好的呈现方案还要能真地做出来,并且要把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这里我们不深入讨论“艺术”问题,来看看考察和选择可视化技术中的一些常见误区。

误区:考察 表,挑可视化技术最好的/span>

表原则上也是一种可视化手段,大多数 表工具在很久以前都提供了统计图的功能,可算是可视化的初级阶段。用户自然会想到选购 表工具解决可视化需求,继而也会自然地认真考察备选产品的呈现效果,挑一个可视化技术最好的出来/span>

这个想法对于大多数产品都是正确的,但在考察 表工具的可视化技术时却不是这样。

确实,可视化技术的门槛不低,要做出炫丽的图形动画并不容易,地图呈现还需要事先准备大量数据。按说这种高门槛技术,各厂家产品一定会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可视化领域有一批无私奉献的团队在免费提供开源图形包(含动画、地图等,当然也可能未必无私,只是咱不懂人家的赚钱模式,反正都不要钱、做得好、种类多),大家只要简单集成这些开源包就能拥有很好的可视化能力了。

结果,产品的技术差异并不在 表工具上,而在这些开源包上。 表工具显然不会把自己憋死,一般都能集成所有常见的开源包。结果就是,集成了开源包的 表工具在可视化技术上没有差别!实在要比较 表工具在这方面的差别,也是比较数据规整和传递手段等集成方案,与可视化技术本身没多大关系。如果只是图形需求,那直接使用开源包即可。不过可视化呈现常常需要图表混合,而开源包的 表能力一般很弱甚至没有,并且要借助 表的格式和计算能力对原始数据做对齐整理,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还是配合 表工具更好些,这时要对比的还是 表工具本身的能力。

表工具向可视化发展并不能树起新的技术门槛,门槛都在开源包那里。为了可视化能力而去购买某种 表工具也是花冤枉钱。还有些可视化产品使用自己的技术而不是开源包,但丰富程度与开源包没法比,功能还要更弱,再考虑到价格,更是不值。

误区:开源包太麻烦了,封装简化后就好了/span>

开源包内容丰富、功能强大,但也概念复杂、参数众多,这意味着学习成本较高。一个普遍的想法是开源包用起来太麻烦了,有谁在外面封装一层简化一下就好了/span>

对效果要求不高的情况是没有问题的,大部分集成了开源包的可视化产品(包括 表工具)也都会做简化封装以降低初次上手人员的学习门槛。但是,对于希望获得优秀效果的用户,那恐怕要失望了。

误区:大数据可视化/strong>

大数据也是个热门词,把两个热门词结合起来的大数据可视化是个什么鬼/span>

数据可视化,不管是服务还是产品,也不管门槛高或不高,都是实实在在的业务。但加了个”大”字后,就有很大可能性变成忽悠了。

不过,在业务上,大数据可视化是有意义的。从大量数据中如何选择或汇总出哪些最该呈现的内容来展示、怎样体现数据的多样化,这些都是学问。只是,这都是前述的“艺术”能力,与“技术”能力无关。

听到厂商喊大数据可视化时,要区分出其卖点在于“艺术”还是“技术”。一般行业软件开发商属于前者,他们优势在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这是相对实在的;但大多数喊得凶的反而是后者,这些公司没什么行业经验,这么做只是为了博眼球。其实道理也简单:如果某个技术厂商能把大数据准备工作做好(即把”大”变”小”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难得的好产品了,根本用不着绑着可视化一起说话;而如果大数据技术不过关,不敢单独出来练,就会常常捆上可视化概念来引人注意了。天天喊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可以直接鉴定成大忽悠。

更多关于数据可视化的话题,欢迎登陆科技https://www.evget.com/zt/qlik/index.html与我们沟通交流。

标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7月25日
下一篇 2019年7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