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泰科科技 做模拟不迷路

2022年8期应用案例赏析-02
01
摘要
增加超薄耐磨损层是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一种很有前途的养护方法。本研究以聚氨酯(PU)为粘结剂,研制了一种具有高防滑和耐磨的超薄耐磨层(简称PUTWC)。结合实验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PUTWC的性能和纳米粘附行为。采用关联方法进一步分析了界面机械性能与PUTWC抗滑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粒径为2-3 mm的金刚砂作为混凝料的PUTWC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滑性,结构稳定性也较高。采用MD模拟方法,通过对比PU与界面相互作用能、自由体积分数和相对浓度分布,研究了PU与聚合体之间的粘接性能。结果表明,与陶瓷颗粒相比,PU与金刚砂的附着力更强,与性能测试结果一致。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正电子湮灭寿命谱(PALS)的测试结果证实了MD模拟的结论。

02
引言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化的发展,巨大的交通负担给沥青路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影响。目前主要的预防性维护技术有微堆焊、芯片密封、薄覆盖和增加超薄磨损层。其中,超薄磨损层(UTWC)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已被证明是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有效策略。然而,在使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制备UTWC时,由于沥青粘度低、强度低、集料包裹在沥青粘结剂中,所以逐渐表现出较差的抗滑性。这促使研究人员从可再生资源中发现新的粘合剂。反之,聚氨酯(PU)粘结剂是不含任何溶剂的多组份体系,各组份按一定的比例和顺序均匀混合而成的均质半流体砂浆。为了获得良好的材料性能并指导实验研究,需要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了解一些关键的过程和现象。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进步,分子动力学模拟已经成为从分子运动过程分析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有力工具或实验研究的替代品。因此,重庆交通大学曹雪娟教授团队结合MD模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来解释PUTWC与聚合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纳米相互作用与宏观抗滑或耐磨性的关系。采用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机械力学性能对抗滑性能的影响。
03
结果与讨论
如图1揭示了聚氨酯超薄耐磨层的制备方法。

如图2所示,利用自行研制的小型加速扩音器对PUTWC的耐磨性进行了评估。

04
计算细节
聚氨酯单体的化学结构和分子模型如图3 (a)和(b)所示。

在重庆交通大学曹雪娟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中,二氧化硅(SiO2)和碳化硅(SiC)分别用来代表团聚体(陶瓷颗粒和金刚砂)。研究表明,团聚体平面的类型对界面黏附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因此,选择平面(100)来建立接口模型。混凝料的本体晶体首(100)方向切开,其厚度设为15 ?。同时,建立了真空层,将二维周期性转化为三维周期性。底部原子固定、顶部原子松弛的条件下,对模型进行几何优化。图4显示了用于模拟的混凝料表面模型的更多细节。

MD模拟中,选择COMPASS力场,截断距离设置为12.5 ?。初始化、几何优化和MD仿真的模型如图5 (a)和(b)所示。

本研究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

UTWC的耐磨性是一个重要特性。重庆交通大学曹雪娟教授团队研究了1-2 mm、2-3 mm和1-3 mm三种粒径的混凝料(以陶瓷颗粒为例)对PUTWC耐磨性能的影响,如图7 (a)、(b)和(c)所示。

如图8 (a)、(b)、(c)所示,研究了混凝料类型(陶瓷颗粒和金刚砂)对PUTWC耐磨性能的影响。

图9 (a)和(b)显示了IFI的变化规律。添加两种团聚体(金刚砂和陶瓷颗粒)的UTWC的抗滑性能也出现了类似的下降,如图9 (b)所示。

为了进一步评价耐磨性的衰减规律,拟合粒径为2-3mm的金刚砂和陶瓷颗粒磨损过程中F60和SP的衰减曲线,如图10 (a)和(b)所示。

两种系统模型的初始、几何优化和MD仿真结构如图11 (a)和(b)所示。

图12展示了MD模拟前后PU-SiO2和PU-SiC体系的Vfree分布(蓝色)。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系统进行MD仿真后的Vfree均小于进行MD仿真前的Vfree。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