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封装仿真中,由于 格结构相当复杂,使得手动建立 格模型十分耗时。moldex3d Studio提供了自动建构 格技术,帮助使用者将2D图面设计自动生成实体 格。此技术可有效降低前处理的时间成本,让使用者更容易执行 格划分。
在使用自动混和 格功能前,用户应先准备包含尺寸与位置的2D草图,藉由Studio的封装组件精灵定义图面属性、高度等等相关信息,将2D图面转为3D的IC组件;接着在 格生成的步骤中,针对一系列的参数设定,使用封装实体 格精灵来生成各组件的细小实体 格。以下说明自动 格建模流程。
1. 以曲线绘制2D草图
在Studio建立新项目,选择Solid 格与封装制程以开启后续对应的功能,接着建立2D草图,点选汇入几何以汇入IGS档案,或使用工具页签绘制特征线,包含芯片、溢流区等组件。
注:须确保每个组件的特征线皆是封闭曲线。
2. 建立基底平面
Moldex3D支持曲线或面(基底平面)定义的2D图面,以简化生成组件的流程。在基底平面模式中,使用裁切平面功能将所选择的封闭曲线生成基底平面。建立基底平面后,即可修改表面 格,以方便使用者后续在精灵中建立组件。

注:封装组件精灵支持由CSV文件(包含锡球位置与直径等数据)建立大量的锡球组件模型,用户需要以萃取边曲线和设定XYZ坐标工具在Z平面上建立其2D草图。
3. 以基底平面建立IC组件
在封装组件精灵中选取目标面,并设定属性、材料群组、厚度与Z轴位置。设定完后点选存盘即可创建组件,然后进行下一个组件的设定。


4. 使用自动混合精灵功能,从基底平面建立基底 格
定义完基底平面与其属性等信息后,即可建立基底 格。在建立 格前,须先使用撒点功能来设定基底平面全局的 格尺寸(点击应用可预览撒点结果)。此外,用户也能针对特征边缘,定义局部的 格尺寸。

撒点设定完成后,点选生成以开启封装实体 格精灵;点选基底 格,精灵窗口中就会显示基底表面 格与预估的元素数量。
注:修复 格功能可进一步优化与客制化表面 格的分辨率。


5. 设定边界条件与输出模型
实体 格模型建立完成后,设定进浇口与开放空间等边界条件。

进行到前处理的最后一个步骤,使用者可以点选最终检查输出 格模型,此流程需要数分钟,若模型无问题,即可执行后续IC封装模拟的分析设定。
注:执行最终检查后无法再进行修改,使用者若想在最终检查前删除任一组件的实体 格,须删除对应的3D组件。
补充:建议的计算参数设定
使用者可在执行打点或灌胶分析时,建议考虑重力因素以及将求解器准确度设定为0.1。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