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游戏:陈星汉

《云》(Cloud)是陈星汉的首款获奖作品,获得2006年独立游戏节“学生展示奖”。它被认为是陈星汉对渴望自由的童年时代的一个隐喻。

2010年12月,陈星汉回国,在上海中福会少年宫做了一场主题为《寻找属于自己的天才》的演讲,听众是少年计算机班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

“我的童年是事与愿违的童年,因为从小长到大,有很多事情。我的父母希望我能够做一些事情,最后没有做成。或者说我希望做一些事情,也没有做成。”在回顾自己的童年时,陈星汉以这样的一段话开场。他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的是他小时候埋头画画的一张照片。

从小到大,画画是陈星汉除游戏以外的最大爱好。幼儿园时,老师觉得他有绘画天赋,建议父母送他去专门的美术班。于是,陈星汉五岁时,母亲带他 名参加了鲁迅中学的幼儿绘画班,学习画画。他儿时的很多涂鸦之作,父母至今保留着。

小学时,陈星汉一直是班上的宣传委员,负责出黑板 。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他喜欢动漫。有个家境富裕的同学,经常买回成套的日本漫画书,看完后再转送给陈星汉。陈星汉爱不释手,照着临摹,还自己想象一些情节画下来。

“虽然父母知道我热爱画画,但当时他们告诉我,艺术这个职业是很不稳定的,很多艺术家都很穷。他们不希望我做的职业是得不到别人尊重的。”陈星汉说,“当时只能把我的爱好搁在一边。”

从小到大,画画是陈星汉除游戏以外的最大爱好。但父母认为艺术这个职业很不稳定,难以得到 会尊重。

有了自己的电脑后,陈星汉花了大量时间在玩游戏上。“还带了不少同学回家一块儿玩,结果‘毒害’了一批人。”陈星汉开玩笑地说,“有人留级了,有人退学了,偏偏我就没有沉迷。”

之所以没有沉迷游戏,他认为归功于父亲对游戏的态度。父亲并不反对陈星汉玩游戏,相反,他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时间观念,提高学习效率。于是,他和陈星汉达成了一个关于玩游戏的“协议”:只有在当天的所有家庭作业均高质量完成——正确无误,且版面整洁——的前提下,才可以玩游戏;如果想多玩一个小时的游戏,就必须再多学习一个小时。

“这是我爸提出的最最好的一个发明。我喜欢玩游戏,为了玩游戏,我就得去努力学习。”陈星汉说。

在他看来,父亲和他之间的这份“协议”,同国外很多家庭管理孩子零花钱的思路是一样的——并非一味地限制,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去挣零花钱,把自主权教给孩子,让他们学会合理地预算、分配与消费。

 

初三前的那个暑假,陈星汉参加了上海一所知名美校的暑期培训班,学习素描。班上的其他学生大多是高中生,美术基础都比他好。每堂课结束后,陈星汉会把同学们丢弃的习作收集起来,带回家临摹。

中考 名前,陈星汉突然提出,毕业后准备 考美校。他对父亲说,那是他的理想。

“我一听就火冒了。”父亲说,“我对他说,美校出来你想干什么天在马路上画广告牌吗不是你的理想吧

两人为此发生了争执。“当美术是一个爱好的时候,我支持。但是当这个爱好影响到他的前途时,我会坚决反对。孩子在他那个年纪,对于前途不会看得那么清楚,家长有责任帮孩子把关。”父亲说。

早在陈星汉读小学时,父亲就开始向他灌输长大后要争取读北大、清华的想法。参加北大校友会时,他特意带上儿子一起去参观北大、清华的校园。父子俩住在北大的留学生公寓,旁边是一个荷花塘,刚下过大雨,青蛙纷纷跳上岸来。那时,北大美丽的校园给陈星汉留下的印象是:“满地都是青蛙”。

“当时我很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一定要去考北大、清华。”他说。

不过最后,陈星汉还是顺从了父亲的意见,放弃了 考美校的念头。他的高中三年是在被誉为上海中学“四大名校”之一的交大附中的“重点班”度过的,随之而来的竞争也更为残酷。“每个学期,综合排名最后三位的同学都会被踢出去,降到‘普通班’。我必须加倍努力,否则就会成为大家眼中的失败者。”

1999年,陈星汉高中毕业时,这个原本四十多人的班级只剩下三十多人。

 
高二的陈星汉正在为计算机竞赛做准备,父亲在他身后做指导。“我学计算机,是因为父亲希望我去学。”陈星汉说。

“这里,站在我身边的这位同学……他和我最大的区别是,我学计算机,是因为父亲希望我去学。而他是自己就喜欢计算机。”陈星汉指着照片说。这是他1998年获得上海市高三计算机知识竞赛一等奖后,在颁奖会上与其他获奖者的一张合影。

高中毕业后,照片上的这位同学与陈星汉一起就读于上海交大计算机系试点班,同住一间寝室,他对计算机的兴趣丝毫未减,继续深造,并连续两次夺得了世界大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而陈星汉则易辙改弦,回头捡起了从小因父母的要求而被“搁在一边”的兴趣,走上了艺术这条路。

“对我来说,大学最重要的是,我终于能够回去画画了。”大学四年,陈星汉的时间大多花在了自学数码艺术和计算机动画上。他逃了不少计算机的课,去听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还专门去东华大学辅修了数码艺术设计。

1990年代末,国产单机游戏研发已经由鼎盛转向全面衰落,但民间仍有不少业余游戏制作团队存在。当时的上海交大成立了一个名为“Wondergust”的游戏俱乐部,陈星汉是核心成员之一。不过他并非以程序员的身份,而是以美术的身份参与其中,负责游戏的建模与贴图。

“我觉得自己骨子里仍旧是一个艺术家,想要创造东西和别人分享。现在学了计算机,也只是换了个更得心应手的工具罢了。”陈星汉说。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像宫崎骏那样的动画导演,制作一部可以与皮克斯并肩齐名的动画作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3年6月16日
下一篇 2013年6月16日

相关推荐

陈星汉的游戏以“恬静”为特色,他也被视为“禅派”游戏的倡导者,而现实中的他却是一个崇尚竞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