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规范手机预装软件 专家称问题是黑山寨手机

  根据通知要求,五类软件将不能预装,其中包括擅自收集手机用户信息的、擅自调用用户通信功能造成流量消耗的、影响终端功能及 络安全的、含有非法信息内容的、侵害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软装。
  通知还要求,手机厂商预装软件需向工信部 备。在下月正式实施之前,工信部预留半年时间为过渡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在近日的一场论坛上表示,监管部门为整个行业提供规范和参照,对于规范市场非常重要。
  中国目前有557家手机制造厂商,其中399家是有品牌的厂商。在品牌手机上市之前,需经工信部的入 检测。通过工信部的入 监测后,基本可以保证手机不会威胁 络安全,不会擅自收集用户信息。
  陈金桥认为,无论是手机商、运营商还是渠道商,预装电商、阅读、视频等软件并不是错,而是一种商业模式,关键在于要让消费者知情,要给予用户授权,允许用户卸载。有些品牌厂商对用户卸载预装软件的手机不予保修,侵犯了消费者利益。
  在陈金桥看来,最严峻的问题在于那些无牌、贴牌、黑山寨手机难以受到监管,而这些手机往往存在“耗电”、“耗流量”、“耗钱”的“三耗”问题,对消费者恶意吸费,有的甚至影响手机正常运行,造成频繁重启。
  据媒体此前 道,手机预装软件已经形成黑色产业链,有的成本300元人民币的山寨手机竟然会以200元的价格赔本销售,原因就在于手机厂商或销售商赚取的是手机预装带来的利润分成。
  业内人士认为,规范手机软件预装的问题,仅仅通过 备的方式或许难以解决不规范问题。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丛立先认为,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业标准,明确提供基本功能的预装软件是哪些,哪些可以卸载,哪些不可以卸载,应予以明确,这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有利于法院断案。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认为, 络的治理一是靠法律,二是靠自律,三是靠 会的透明监督。他注意到,淘宝交易的不诚信比例低于实体交易,这是由于 络上的曝光更有效。他建议,消协、行业管理机构联动起来建立起 会监督机制。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崔国斌则认为,尽管政府的审查能够赢得消费者信任,但此种审查需要成本及时间。有时候,市场也会发挥其鉴定机制,如苹果应用商店的审查机制,又如奇虎360推出的卸载预装软件的root工具。他认为,市场的机制不可忽视。(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3年9月14日
下一篇 2013年9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