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按键消抖及原理(硬件和软件方法详解)

浅谈:在设计单片机按键输入的时候,进行按键消抖是防止按键输入被CPU误读多次的必要手段。

一、按键抖动
       通常的按键所用开关为机械弹性开关,当机械触点断开、闭合时,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作用,一个按键开关在闭合时不会马上稳定地接通,在断开时也不会一下子断开。因而在闭合及断开的瞬间均伴随有一连串的抖动,为了不产生这种现象而作的措施就是按键消抖。
       抖动时间的长短由按键的机械特性决定,一般为5ms~10ms。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参数,在很多场合都要用到。按键稳定闭合时间的长短则是由操作人员的按键动作决定的,一般为零点几秒至数秒。为确保CPU对键的一次闭合仅作一次处理,必须去除键抖动。在键闭合稳定时读取键的状态,并且必须判别到键释放稳定后再作处理。

(2)电容器
       利用电容的放电延时,采用并联电容法,也可以实现硬件消抖。如图所示,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使得按键两端的电压平缓变化,直至电容充放电到达一定电压阈值时,单片机才读取到电平变化。

       图中 t1 ~ t3 这一段时间就是按键抖动,是需要消除的。设置按键为下降沿触发(由按键的电路决定),因此会在 t1、t2 和 t3 这三个时刻会触发按键中断,每次进入中断处理函数都会重新开器定时器中断,所以会在 t1、t2 和 t3 这三个时刻开器定时器中断。但是 t1 ~ t2 和 t2 ~ t3 这两个时间段是小于我们设置的定时器中断周期(也就是消抖时间,比如 10ms),所以虽然 t1 开启了定时器,但是定时器定时时间还没到 t2 时刻就重置了定时器,最终只有 t3 时刻开启的定时器能完整的完成整个定时周期并触发中断,我们就可以在定时器中断处理函数里面做按键处理了。
优点:节约CPU资源
缺点:消耗一个定时器

例子:

注:
1.消抖的定时时间由按键的机械特性决定,多调试。
2.中断处理函数处理完要清除相应中断标志。
3.进行按键处理后要清零和失能定时器,否则无按键按下时也在定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2月14日
下一篇 2021年2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