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人物生平
年轻时期
艾伦·麦席森·图灵,1912年生于英国伦敦。
1927年末,年仅15岁的图灵为了帮助母亲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写了爱因斯坦的一部著作的内容提要。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使他在1930年和1931年两次获得他的一位同学莫科姆的父母设立的自然科学奖。他的数学能力使他在念中学时获得过国王爱德华六世数学金盾奖章。
1931年,图灵考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由于成绩优异而获得数学奖学金。
1935年,他的第一篇数学论文“左右殆周期性的等价”发表于《伦敦数学会杂志》上。同一年,他还写出“论高斯误差函数”一文。这一论文使他由一名大学生直接当选为国王学院的研究员,并于次年荣获英国著名的史密斯(Smith)数学奖,成为国王学院声名显赫的毕业生之一。
1937年,图灵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可计算性与λ可定义性”则拓广了丘奇(Church)提出的“丘奇论点”,形成“丘奇-图灵论点”,对计算理论的严格化,对计算机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
1936年9月,图灵应邀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学习。在美国期间,他对群论作了一些研究,并撰写了博士论文。1938年在普林斯顿获博士学位,其论文题目为“以序数为基础的逻辑系统”,1939年正式发表,在数理逻辑研究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8年夏,图灵回到英国,仍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任研究员,继续研究数理逻辑和计算理论,同时开始了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二战经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图灵的正常研究工作,1939年秋,他应召到英国外交部通信处从事军事工作,主要是破译敌方密码的工作。由于破译工作的需要,他参与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他的工作取得了极好的成就,因而于1945年获政府的最高奖——大英帝国荣誉勋章(O.B.E.勋章)。
1945年,图灵结束了在外交部的工作,他试图恢复战前在理论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研究,并结合战时的工作,具体研制出新的计算机来。这一想法得到当局的支持。同年,图灵被录用为泰丁顿(Teddington)国家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始从事“自动计算机”(ACE)的逻辑设计和具体研制工作。这一年,图灵写出一份长达50页的关于ACE的设计说明书。这一说明书在保密了27年之后,于1972年正式发表。在图灵的设计思想指导下,1950年制出了ACE样机,1958年制成大型ACE机。人们认为,通用计算机的概念就是图灵提出来的。
1945年到1948年,他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工作,负责自动计算引擎的研究。
1948年,图灵接受了曼彻斯特大学的高级讲师职务,并被指定为曼彻斯特自动数字计算机(Madam)项目的负责人助理,具体领导该项目数学方面的工作,作为这一工作的总结。
1949年成为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副主任,负责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曼彻斯特一 ”的软件理论开发,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把计算机实际用于数学研究的科学家。
1950年,图灵编写并出版了《曼彻斯特电子计算机程序员手册》(The programmers’handbook for the Manchester electronic computer)。这期间,他继续进行数理逻辑方面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
1950年,他提出关于机器思维的问题,他的论文“计算机和智能(Computingmachiery and intelligence),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深远的影响。1950年10月,图灵发表论文《机器能思考吗》。这一划时代的作品,使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1951年,由于在可计算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时年39岁。
1952年,他辞去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的职务,专心在曼彻斯特大学工作。除了日常工作和研究工作之外,他还指导一些博士研究生,还担任了制造曼彻斯特自动数字计算机的一家公司——弗兰蒂公司的顾问。1952年,图灵写了一个国际象棋程序。可是,当时没有一台计算机有足够的运算能力去执行这个程序,他就模仿计算机,每走一步要用半小时。他与一位同事下了一盘,结果程序输了。后来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群根据图灵的理论,在MANIAC上设计出世界上第一个电脑程序的象棋。
被迫害后逝世
1952年,图灵的同性伴侣协同一名同谋一起闯进了图灵的房子实施盗窃。图灵为此而 警。但是警方的调查结果使得他被控以“明显的猥亵和性颠倒行为”(同性恋)。他没有申辩,并被定罪。
1954年6月7日,图灵被发现死于家中的床上,床头还放着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警方调查后认为是剧毒的氰化物中毒,调查结论为自杀。当时图灵41岁。
正式平反
2009年,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康明(John Graham-Cumming)发起了为图灵平反的在线请愿,截止到2009年9月10日请愿签名人数已经超过了3万。
2012年12月,霍金、纳斯(Paul Nurse,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里斯(Martin Rees,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等11位重要人士致函英国首相卡梅伦,要求为其平反。
2013年12月24日,在英国司法部长克里斯雷灵(Chris Grayling)的要求下,英国女王终于向图灵颁发了的皇家赦免。英国司法部长宣布,“图灵的晚年生活因为其同性取向而被迫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认为当时的判决是不公的,这种歧视现象现在也已经遭到了废除。为此,女王决定为这位伟人送上赦免,以此向其致敬。”
主要贡献
图灵在科学、特别在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的一些科学成果,构成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可计算性理论
判定问题
图灵计算机
相关电影作品
影片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传记《艾伦·图灵传》,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故事主要聚焦于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经历 。
该片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以及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在内的7项提名。于2015年7月2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剧情简介
影评
大概每一个心弦尚能震颤的人在看到影片《模仿游戏》末尾的时候,多少都会为之感动吧。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艾伦·图灵还远未到风烛残年之时,却形同枯槁一般踱步于近乎封闭的房间内,在一阵旁人难以懂得的莫大悲苦中,结束了他足以匹配“了不起”的一生。
这就意味着,他让战争提前结束,让人们提前回归平和生活,也确确实实的,虽然不够明显,但的确是拯救了不少人的生命。从这个层面来说,艾伦·图灵的贡献足以匹配“了不起”,足以堪称伟大。
熟悉图灵的人应该知道,他的贡献远不止于电影所展现的那些,至少在计算机领域,他是具有开辟性“祖师爷”地位的人物。
电影《模仿游戏》并没有过多去着墨他在计算机领域的其他贡献,而是集中于二战期间的一次“破译密码”行动。尽管这有可能像放大镜一样放大了一个局部而忽略了其他地方,但就图灵个人而言,这部电影的焦点选择是合适的,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在科学领域的“天才”,也能看到他在人格方面的“另类”以及由此承受的悲情。
这才是表现“天才”的电影,相比于国内那部讲述天才的电影而言,这部电影没有过多的依赖于天才的“另类”,而是扎扎实实地透过图灵非一般的智慧和偏执的人格来表现他的天才。这就使得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会被其中的天才智慧以及充沛的激情所折服,并且觉得十分可信,不是瞎编乱造。
大多数时候,他抿着嘴,皱着眉,长长的脸颊上鼻子高挺,双目有神,加上本身就足够高大的身材,使得我们会看到一个专注于思考的男人形象,其魅力不言而喻。
可不就是这样片没有像大多数展现天才的电影那样只顾着去挖掘牛逼的智慧,而忽略了天幅来表现主人公图灵情感生活。
他们走到一起的方式并不算浪漫,像很多理工科的爱情一样,琼被图灵迷住的大部分原因,都在于他的智慧。只是,由于图灵自己心知肚明的性取向问题,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开出美丽之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