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喜欢的小软件捆绑到图片上!下面就是步骤:
第一步:准备一张图片和将要合并入图片的软件并将他们存放在同一个文件夹内;
第二步:将软件先压缩起来变成RAR文件(用WinRAR添加为压缩文件)或者ZIP文件;
第三步:开始→运行→键入”cmd”命令
第四步:在cmd对话框中将目录定位到存放图片和软件的位置,例如:1.jpg和1.rar都存放在D:目录下,只要将目录定位到D:即可;
第五步:定位到正确目录后 键入copy /b (图片名称).jpg+(压缩包名称).rar (生成后图片名称).jpg,例如:将1.rar合并到1.jpg中去,就要键入copy /b 1.jpg+1.rar 2.jpg(注意:键入以上任意名称均要写全文件名,不能省略文件的拓展名)
第六步:所生成的新的图片文件就已经包含了软件,只要将图片传入相册即可共享.用时只要下载图片并将拓展名改为.rar后解压即可使用。
教你如何防范,其实也是告诉你如何捆绑
一、传统的捆绑器
这种原理很简单,也是目前用的最多的一种。就是将B.exe附加到A.exe的末尾。这样当A.exe被执行的时候,B.exe也跟着执行了。这种捆绑器的代码是满 都是。我最早是从jingtao的一篇关于流的文章中得知的。就目前来说,已经没什么技术含量了。
检测方法:稍微懂一点PE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一个完整有效的PE/EXE文件,他的里面都包含了几个绝对固定的特点[不管是否加壳]。一是文件以MZ开头,跟着DOS头后面的PE头以PE/0/0开头。有了这两个特点,检测就变得很简单了。只需利用UltraEdit一类工具打开目标文件搜索关键字MZ或者PE。如果找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则说明这个文件一定是被捆绑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生成器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将木马附加到生成器末尾,用户选择生成的时候读出来。另外 上流行的多款”捆绑文件检测工具”都是文件读出来,然后检索关键字MZ或者PE。说到这里,相信大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就是所谓的”捆绑文件检测工具”是完全靠不住的一样东西。
二、资源包裹捆绑器
检测方法:一般这种很难检测。如果你不怕麻烦,可以先将目标文件进行脱壳。然后用”灰鸽子木马辅助查找”或”ResTorator”一类工具将资源读出来进行分析。但这种方法毕竟不通用。所以还是推荐有条件的朋友使用虚拟机。
三、编译器捆绑法
暂时不知用什么名字来形容,所以只能用这个来代替。这种方法相当的阴险。是将要捆绑的文件转换成16进制保存到一个数组中。像这样muma:array[0..9128] of Byte=($4D,$5A,$50….$00);
然后用时再用API函数CreateFile和WriteFile便可将文件还原到硬盘。这里稍稍学过编程的都知道。代码中的数组经过编译器、连接器这么一搞。连影都没了。哪还能有什么文件是吧以就这种方法而言,目前还没有可以查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利用编程辅助工具jingtao的DcuAnyWhere或Anskya的AnyWhereFileToPas来实现。
四、最最毒辣的一种
因为暂时用的人较少,且危害性及查杀难度太大。[一个被杀的病毒直接捆绑就能免杀,汗~]所以就不公布了。此法查杀方法通用性极差。如果流行,估计大家连动画都不敢下着看了。HOHO~
补充:可以利用一些第三方工具将硬盘和注册表监视起来以后再运行那些你不确定是否被捆绑的程序。这样,一旦硬盘出现变化,或有文件新建,或有文件改变都会被记录在案。就算是查找起来也方便一点。
参考资料:http://soft.yesky.com/securityw/aqff/311/2371811.shtml
捆绑软件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