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媒体冠以“军工女学霸”、“北斗女神”等称 ;作为导师,她既是令人敬仰的“严师”,又是和蔼可亲的“师姐”;对待科研,她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她希望能让科学走下神坛,走近大众。她就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徐颖。
徐颖 1983年出生,研究员。200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信 与信息处理专业,同年到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工作。
每个人的性格养成都能在其成长轨迹中看到映射,徐颖的生活学习之路可以用“顺风顺水”来形容。
徐颖在高中期间,理科成绩十分优秀,“未来有可能当个物理学家或者是科学家”是小时候徐颖最初的想法,也是那个时候孩子普遍的一个梦想。1999年,徐颖顺利考入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从四川来到北京。
初到北京的激动心情代替了离家的悲伤,徐颖回忆当时是“无忧无虑,充满新奇”的状态。后来她考入北京理工大学进行硕博连读。
2009年,徐颖博士毕业,最终选择留在中国科学院做一名科学家,成为了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与徐颖一同毕业的同学有的选择进入像华为这样的企业,也有一部分与她的选择一样留在研究院工作。
“科研人”徐颖似乎总带着一丝神秘。她的办公地点位于北五环和北六环之间的一栋大楼里,内部人员刷卡进出,访客需要保安引导登记,留下身份信息。电梯外的墙面上贴着一条标语:保密意识是最好的防泄密措施。
进入中科院近10年,作为导航部的三名副主任之一,徐颖主要负责接收机、信 体制等技术方面的工作,同时主抓一些科研项目。
2016年5月,徐颖应邀参加中科院举办的SELF格致论道公益讲坛。她以《来自星星的灯塔》为主题,就自己参与研发的北斗系统作了演讲。
她拿《鲁滨孙漂流记》举起例子。“假设一个人漂流到孤岛上,如果选择GPS,他只能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无法通知别人来救援。如果用的是北斗,他既可以知道自己在哪,还能把位置发送到方圆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公里之外。”
靠这场演讲,徐颖走红了,《人民日 》点赞称:“科普需要更多徐颖”。
02
没有不适合做科研的性别
在国家级科研机构工作,除了团队的氛围,徐颖更看重的是荣誉感。“我还是希望能做一点国家需要、人民有用的东西。”谈到一些朋友跳槽创业,徐颖笑称自己不走的原因是没有人拿高薪来挖。玩笑过后,她还是坚持一个观点:钱很重要,但理想是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2018年4月24日,徐颖在澳门参加“中国航天日”专题活动
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徐颖需要担任一名硕士生和一名博士生的导师。带过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只和她差三四岁,相当于同龄人。
“严格但不严肃的老师”这是徐颖的学生们对她的评价,这位80后老师原本就与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也很容易就可以与学生相处融洽。
“不过,如果学生们过来问我一个很基础的问题,我还是很容易跟他发飙的。”
在董奥根眼中,徐颖就是一位严师,该批评的时候绝不嘴软。前段时间,他因为没有按要求调整方向,被批评了一顿。没多久,徐颖发来新的修改思路,还向别人打听他的情况,觉得自己当时有些太过严厉。
“毕竟批评才能认识到错误。”董奥根的论文最多一次修改了8个版本。在徐颖那里,错别字甚至标点符 都是不被允许的。
在生活上,王文博看到的是一个接地气、“和大多数科研人员没有什么不同”的徐颖。王文博评价,徐颖没有太多导师的架子,找学生帮忙会很客气,经常拿些水果零食之类的。“抛开师生这层关系,挺有实验室里大师姐的感觉。”
平时,徐颖也喜欢八卦,更多的是关心同事们的感情状况。她乐此不疲地给年轻姑娘介绍对象,遗憾的是还没有介绍成过。让董奥根印象最深刻的,还有导师徐颖的“夺命三问”——有没有和女朋友分手什么还不分手知道谈恋爱会影响科研吗份幽默,让董奥根意识到,科研人也可以很有趣。
工程师史雨薇几年前曾和徐颖一起旅过游,如今,她已经很少看到徐颖有假期。让史雨薇感动的是,工作再忙,徐颖也不会忘记关心身边的同事。“有段时间项目组科研工作繁重,听说一位女同事掉头发,徐颖悄悄给她买了灵芝丸子。”
04
大于996的日常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