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
电路原理图使用SH69P43为控制芯片,使用4MHz晶振作为主振荡器。
PORTC.3/T0作为I/O口通过三极管Q2来驱动蜂鸣器LS1,而PORTC.2/PWM0则作为PWM输出口通过三极管Q1来驱动蜂鸣器LS2。另外在PORTA.3和PORTA.2分别接了两个按键,一个是PWM按键,是用来控制PWM输出口驱动蜂鸣器使用的;另一个是PORT按键,是用来控制I/O口驱动蜂鸣器使用的。连接按键的I/O口开内部上拉电阻。
蜂鸣器 警器电路图(二)
(1)下图为典型电磁炉的 警驱动电路及蜂鸣器。该电路是通过运算放大器进行驱动的,主要由IC3SF324中的两个运算放大器构成。蜂鸣驱动信 (脉冲)经Q15、Q16放大后加到第一个运算放大器IC3C的⑨脚放大后由⑧脚输出该信 经二极管D27、晶体管Q17去驱动第二个运算放大器IC3D的13脚。IC3D的输出端14脚接蜂鸣器。当控制信 加到电路的输入端后,经过两级放大后,IC3D的14脚输出脉冲信 ,驱动蜂鸣器发声。
在有些电磁炉中,为了延迟蜂鸣器的蜂鸣时间,而采用振荡/延迟电路,该电路可延长蜂鸣器的蜂鸣时间,如图15-6所示,为振荡/延迟电路的实物外形及简易连接示意图。该振荡/延迟电路受微处理器的触发,当微处理器触发信 送到HA17555的②脚后,该电蜂鸣器路就会由③脚输出一定时间的驱动脉冲,从而使蜂鸣器发出声响。
下图为振荡/延迟电路的内部结构图及各引脚的功能。
当C4两端电压放电至较小数值时,蜂鸣器HA停止 讯。
调整电阻R3或电容器C3的参数值,可改变来电时HA的鸣响时间;增减电容器C4的容量,可改变停电时HA的鸣响时间。
二极管D2可保证停电时C4仅向三极管V2电路供电,二极管D3可以适当延长来电时HA的 讯时间。
蜂鸣器 警器电路图(四)
这个简单的电路能在交流电源断电(或电压低于50V)时发出 警声。
交流市电经二极管D1半波整流,与电阻R1、R2、R3和R4串联组成分压器.在R3上分得较小电压去控制晶体管T1与MOS场效应管T2的工作状态。一旦交流断电或电压太低.蜂呜器Bz1就发出 警声。
由于二极管D1起半波整流作用,因而送入晶体管T1的是脉冲直流信 .在交流电源电压正常情况下.R3上的电压能保持T1导通,场效应管他就处于截止状态。一旦交流电 电压低于50v,则R3上的电压降到低于T1导通所需的门槛值,T1截止,而T2的栅极电压升高。足以使T2导通.蜂鸣器就发出强烈的 警声。
特别要说明的是本电路焊接成功后,必须调试后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只有弄懂了红外感应电路的工作原理后才能调试相关的参数,具体调试方法如下。通上5V电源,红外发射管VD1导通,发出红外光(眼睛是看不见的),如果此时没有用手挡住光,则红外接收管VD2没有接受到红外光,红外接收管VD2仍然处于反向截止状态。
红外接收管VD2负极的电压仍然为高电平,并送到LM358的3脚。LM358的2脚的电压取决于电位器RP1,只要调节电位器RP1到合适的位置(用万用表测量LM358的2脚的电压大概为2.5V左右),就能保证LM358的3脚的电压大于LM358的2脚的电压,根据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当V+》V-的时候,LM358的1脚就会输出高电平,并通过限流电阻R3送到PNP型三极管VT1、VT2的基极,致使三极管VT1、VT2截止,蜂鸣器HA1不发声,发光二极管LED熄灭。
当用手靠近红外发射管VD1时,将红外光档住并反射到红外接收管VD2上,红外接收管VD2接受到红外光,立刻导通,使得红外接收管VD2负极的电压急速下降,该电压送到LM358的3脚上。此时,LM358的3脚电压下降到低于2脚的电压,根据比较器的工作原理,V+通过以上调试,就可以实现当手移动到红外发射管VD1和红外接收管VD2的上面时,蜂鸣器发声,发光二极管点亮。
当手离开红外发射管VD1和红外接收管VD2的上面时,蜂鸣器停止发声,发光二极管熄灭,产生了感应手的效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阅读全文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CS入门技能树Linux入门初识Linux25109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相关资源:基于WinCC组态软件的加热炉炉温优化与仿真研究_winCC实现加热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