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采访起源来自于我和豆瓣的一位读者有同样的好奇心,为什么 上搜不到周志明老师的更多信息什么”80后玩家”可以把本本书都维持在9.0分左右的“ 恐”到底有多严重/span>
全文以三方文字会谈的形式展开,希望大家吃瓜尽兴。
官方资料介绍:
周志明
资深Java技术专家-机器学习技术专家和企业级开发技术专家,现任远光软件研究院院长。
开源技术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对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多个领域都有深刻的见解,尤其是人工智能-Java技术和敏捷开发等,对虚拟机技术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已正式出版过七部计算机技术书籍,撰写过两部开源文档,口碑和销量均得到读者高度认可。其中四本书在豆瓣上获得了9.0+的评分,《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系列重印超过40次,总销量逾30万册。
杨福川
Satoh_AI
机械工业出版 华章公司市场部新人。
野生资料说明:
关于周志明:
关于杨福川:
策划过五六百本书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基本上每一周,都有这位出版人策划的书籍上市。与周志明合作十余年,却只是见过一次面的骨灰级“ 友”关系。
关于Satoh_AI:
给大佬提鞋的萌新,入职不到二十天接到《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第三版的推广大单。
一直被告知周志明有严重“ 恐”,并且一直“天真”地相信这个事实到本次采访的当天。
多次逼迫大佬营业却从未成功,不断怀疑人生。
1. “反正就是不会”
Satoh_AI: 作为80 后开发者,现在已经做到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了,一路以来的成长路线是怎样的/span>
周志明:这题不会。
Satoh_AI: 听说您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很小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会从事IT 行业,在Java领域深耕了十几年心路历程是怎样的/span>
周志明: 不会就是不会啊,我是真的当不了人生导师之类的角色。
Satoh_AI:第一问就被无情地拒绝了……(全剧终。)不愧是一度作为我“职业瓶颈”的存在。大家最想知道的“Java大神成长之路”就这样搁置到“下一次营业”了。
周志明:反正就是不会。
2.80岁的生日还要敲代码
Satoh_AI: 当时有想过《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这个系列会不断更新出版10年吗/span>
周志明:当时肯定没有想过《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会成为一个系列,会更新十年,会重印40次,会销售30万册。如果今天我穿越回去,跟那时候的福川说这些,他肯定也不可能相信的。
Satoh_AI:很早您就已经在Java虚拟机领域研究的很透彻了,为什么对这个领域这么感兴趣/span>
周志明:当时对Java虚拟机的研究是纯粹习惯性的“刨根问底”。
Satoh_AI: 那专注于研究底层虚拟机技术十年如一日,甚至有““扫地僧”的称 ,是什么驱动您一直坚持下来的/span>
周志明:无他,就是喜欢。
这个问题多少受一些先入为主的思维惯性影响,觉得“扫地僧“就是那种生活艰苦却无欲无求的隐士。不可否认,很多人工作是为了日后功成名就、财务自由,可以不去工作,学技术做技术是为了日后走向管理,可以不做技术。但也有很大的一部分人对技术就是单纯喜欢而已,一直保持求知欲,一直保持好奇心,乐在其中自然便谈不上什么”坚持下来“了。我想我可能是那种80岁生日还会敲代码的人吧。(传闻IBM传奇程序员阿瑟·塞缪尔88岁生日还在敲代码。)
Satoh_AI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这个系列在策划的时候定位是怎样的/span>
杨福川:1、读者定位:面向有一定Java语言编程基础的技术工程师。2、内容定位:技术角度:从原理角度讲清楚Java虚拟机的工作机制;应用角度:针对各种常见的应用场景讲清楚与Java虚拟机相关的各种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法。
Satoh_AI:在您已出版的7本书当中,《智慧的疆界:从图灵机到人工智能》这本被很多人认为是您作品中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遗珠,您自己怎么看
周志明:这本书与我写的其他技术书的风格完全不同,这本书是面向“吃瓜群众”(不从事人工智能,甚至是不做技术的普通大众)来写的“入门书”,没有什么门槛。甚至文科生都能读懂(哈哈哈哈文科生觉得被冒犯了)。
读它并不会让人成为“AI圈内人”,不会让人学会某一种算法、技术,但它是一本有情怀、有温度的科普书,是一本入AI坑的良好启蒙读物,也是我投入了相当多精力去写的一本书。说遗憾也有,这本毕竟只印了几千册,跟我其他书相比无论如何不能说是畅销书。
杨福川:《智慧的疆界》这本书更能体现出他严谨的特质,这本书中,他从技术、人物、重要里程碑事件等几条主线,把人工智能发展的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楚。这里面的信息错综复杂,而且跨度长达几十年,如果没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很难把其中的关系理得这么清楚的。
Satoh_AI: 当初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span>
周志明:我博士念的就是机器学习相关,一直有通过文字对自己所学、所想、所做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的习惯,所以把写的内容整理出书。
另外一个初衷是身边不做技术的人毕竟更多,虚拟机、OSGi、软件架构这些话题只能在特定小圈子内交流,其他朋友送一本这类技术书,也只能当收藏品来用。
人工智能则不一样,它即可以是学者严肃的研究课题,也可以成为普罗大众的谈资,《智慧的疆界》中我尽可能淡化技术性、学术性的痕迹,尽量写成科普书。我觉得以科普书的角度来看它是令我满意的,后来收到了一些读者专门寄来的感谢信,有的甚至长达数千字,这是其他书没有过的待遇(其他书都是讨论问题的来信,从来没有感谢信)。
4.“ 恐”患者被迫营业
要说困扰的话,大概是有一些内容、观点,我可以写在博客上,可以写在PPT上,培训、直播上也可以说,却不能写在正式出版物上。其实很多商业上的、技术上的决策都有两面性,获得优势、利益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要放弃、损失掉一些东西,但正式出版物上就很难完全展示出一枚硬币的两面,总要修饰与取舍,以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麻烦。譬如,在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中我写了GraalVM的内容,6月17日的直播也要讲这个话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来看听一听这两种场合讲的会有什么不一样。
Satoh_AI: 在知乎搜“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通常都是紧跟”Java开发者必读“”国内最好的JVM学习资料“,但很多读者说关于您个人的信息太少了,是有意而为之的低调吗/span>
周志明:不能说刻意低调吧,只是没有刻意去宣传而已,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认为宣传自己是比较麻烦而且不是很必要的事情。
杨福川:从来不主动宣传自己。周老师一直刻意保持低调,从来不要求我们宣传他个人,也不太关心我们如何去宣传他的书,甚至有时候我们邀请他出山与读者互动,还会吃闭门羹。周老师他只想专心把书写好,至于出版的过程、营销的过程和销售的结果,他完全选择信任我们。(“除了生产内容什么都不干”的扩写版本。)
Satoh_AI: 是不是年纪越大,会越加佛系来也会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吗/span>
周志明:就是纯粹的怕麻烦而已,不是佛系,更加不是年纪大!(后面请用强调语气提高音量来读)
未来肯定会一直怕麻烦的,不过有一些麻烦事必要性越来越高的话,总有不得不做的时候。
5.勘误第一小能手
周志明:我其实并没有能理解为什么这个问题会以“为什么”开头,难道不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吗/span>
杨福川:除了信守承诺、自律、善于计划等特质外,周老师还有一个特质:做事严谨。从他写作的每一本书中都能体现出来,《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这本书自不必说了,相信看过的读者都会有共鸣。
还有淡泊名利,从来没有问过稿费相关的事情。虽然大家都说写书不赚钱,但是周老师绝对是个例外,收获了丰厚的稿酬,三四十万的销量,稿费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
杨福川:(1)抓住核心痛点。毫无疑问,JVM的学习和应用都有一定的门槛,而且是每一个Java开发者都必须学的,而且是必定会遇到问题的。(2)技术实力过硬。周老师的技术实力过硬,对JVM本身吃透了,而且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所以内容能久经考验。(3)出版时机得当。《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第1版出版时,一方面,正值Java技术在国内快速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存量用户有较大规模,而且增量用户还在快速扩增;一方面,图书市场近乎空白,大规模的强烈刚需亟待得到满足。
6.不会玩游戏的程序员不是好作家
Satoh_AI:听说您还是一位电竞准职业玩家,这是一段怎样的故事/span>
周志明:占了出生早的便宜,我上大学的时候电竞才刚刚萌芽,只有韩国有比较成熟的电竞体系,中国的选手不仅少,而且还处于 吧赞助、1500月薪的状态,和今天的电竞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我是一名资深的RTS玩家,98年开始的Starcraft活化石,Starcraft 2的宗师组选手,Warcraft 3的高校比赛冠军,就这样。
Satoh_AI:电竞对您的研究会有什么影响吗/span>
周志明:我不清楚电竞与学习研究有什么关系,两者互不影响各自安好就是最融洽的关系。电竞既不是电子海洛因,也不大可能让人变聪明。
Satoh_AI:如果非要您给读者分享一个学习技巧/span>
周志明:可以提供另一条“捷径”:技术不仅要去看、去读、去想、去用,更要去说、去写。将自己“认为掌握了的”知识叙述出来,能够说得有条理清晰,讲得理直气壮;能够让他人听得明白,释去心中疑惑;能够把自己的观点交予别人的审视,乃至质疑,在此过程之中,会挖掘出很多潜藏在“已知”背后的“未知”。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7.未来无限可能
Satoh_AI:请介绍一下您目前在做的开源文档项目《软件架构探索:The Fenix Project》。
周志明:如果说《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系列是我兴趣研究的总结,《智慧的疆界》是我求学过程的总结,那《软件架构探索》就是我工作内容的积累和总结,我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一)就是一名软件架构师。
《软件架构探索》的主旨是梳理从原始分布式到单体系统,到SOA、到微服务、到云原生、无服务等发展过程,探讨是什么问题、动力驱使软件架构演化成为今天这个样子,这是道;也同时探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的关键的技术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范式,这是术。
它目前以在线、开源文档的形式更新,已经写了有15万字,大概完成了35%的内容。开源文档意味着它是免费的,公开的,也意味着我可以使用一些除了文字以外的方式(譬如GitHub上的配套演示工程、譬如对某些部分专门的语音、视频介绍)来辅助我去讲述。
Satoh_AI:《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系列会继续深耕下去吗/span>
周志明:如果Java的下一个十年依旧屹立不倒,仍然活的灿烂精彩的话,可能还会有第四、第五版吧。
Satoh_AI:未来还会在人工智能领域、或者云计算领域有作品出版的计划吗/span>
周志明:人工智能领域暂时没有别的想法了,云计算、云原生这些领域,等《软件架构探索》截稿之后,大概会整理出其中适合文字出版的内容来出版。福川说已经开源的文档也不太影响传统的纸质书出版,这个事情应该有比较大的概率去做。
Satoh_AI:6月17日,您将直播分享“Graal VM:云原生时代的Java”,有考虑从幕后走到台前么,比如即将开始的直播,做成万众期待的系列课程对直播这件事怎么看/span>
周志明:我没有做直播的打算,可见的未来都没有去直播的计划。但是近期可能与某知识服务商合作,去做一个系列的公益性质的、免费的公开课。/p>
Satoh_AI:如果在未来完全理想的状态,最想写一本怎样的书/span>
周志明:现在状态就挺理想的,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写作,还能获得不错的经济 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整个采访下来,虽然澄清了一点点“ 恐”这个小误会,但其实周志明还是周志明,低调且严格。这场直播大约在今年2月份全民直播热潮的时候,我们出版 就已经替读者邀约过好多次,但每一次都被回绝。任何事情他都不会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必定全力以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