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续集成简介
1、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又叫做SDLC(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它是集合了计划、开发、测试 和部署过程的集合。
- 1.需求分析
这是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根据项目需求,团队执行一个可行性计划的分析。项目需求可能是公司内部或者客户提出的。这阶段主要是对信息的收集,也有可能是对现有项目的改善和重新做一个新的项目。还要分析项目的预算多长,可以从哪方面受益及布局,这也是项目创建的目标。 - 2.设计
第二阶段就是设计阶段,系统架构和满意状态(就是要做成什么样子,有什么功能),和创建一个项目计划。计划可以使用图表,布局设计或者文者的方式呈现。 - 3.实现
第三阶段就是实现阶段,项目经理创建和分配工作给开者,开发者根据任务和在设计阶段定义的目标进行开发代码。依据项目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可以需要数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 4.测试
测试人员进行代码测试 ,包括功能测试、代码测试、压力测试等。 - 5.进化
最后进阶段就是对产品不断的进化改进和维护阶段,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可能需要对某功能进行修改,bug修复,功能增加等。
二、开发模式
1.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 的核心是(Iterative Development) 与 (Incremental Development) 。
1.1、迭代开发
对于大型软件项目,传统的开发方式是采用一个大周期(比如一年)进行开发,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大 开发”;迭代开发的方式则不一样,它将开发过程拆分成多个小周期,即一次”大开发”变成多次”小开 发”,每次小开发都是同样的流程,所以看上去就好像重复在做同样的步骤。
1.2、增量开发
软件的每个版本,都会新增一个用户可以感知的完整功能。也就是说,按照新增功能来划分迭代。
2.3、敏捷开发如何迭代
虽然敏捷开发将软件开发分成多个迭代,但是也要求,每次迭代都是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周期,必须按
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论,进行正规的流程管理。
根据持续集成的设计,代码从提交到生产,整个过程有以下几步。
- 提交
流程的第一步,是开发者向代码仓库提交代码。所有后面的步骤都始于本地代码的一次提交 - 测试(第一轮)
代码仓库对commit操作配置了钩子(hook),只要提交代码或者合并进主干,就会跑自动化测试 - 构建
通过第一轮测试,代码就可以合并进主干,就算可以交付了。
交付后,就先进行构建(build),再进入第二轮测试。所谓构建,指的是将源码转换为可以运行的实际代码,比如安装依赖,配置各种资源(样式表、JS脚本、图片)等等 - 测试(第二轮)
构建完成,就要进行第二轮测试。如果第一轮已经涵盖了所有测试内容,第二轮可以省略,当然,这时构建步骤也要移到第一轮测试前面 - 部署
过了第二轮测试,当前代码就是一个可以直接部署的版(artifact)。将这个版本的所有文件打包(tar filename.tar * )存档,发到生产服务器。 - 回滚
一旦当前版本发生问题,就要回滚到上一个版本的构建结果。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修改一下符 链接,指向上一个版本的目录。
1)持续集成要素
- 一个自动构建过程,从检出代码、编译构建、运行测试、结果记录、测试统计等都是自动完成的,无需人工干预 。
- 一个代码存储库,即需要版本控制软件来保障代码的可维护性,同时作为构建过程的素材库,一般使用SVN或Git。
3.持续部署( Continuous Deployment )
持续部署,简称CD,它是在持续交付的基础上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工作,就是把手动部署到生产环境的方式升级为自动部署。看下图和上图在最后部署到生产环境中的区别。
在操作系统中,我们的仓库就是一个文件夹。但是为什么这些文件夹就是Git仓库呢是因为Git在初始化的时候会生成一个.git的文件夹,而Git进行版本控制所需要的文件,则都放在这个文件夹中。在桌面上新建一个目录,然后利用命令行在该目录下运行git init命令即可完成git仓库的初始化。如果这个时候你看不到.git目录,这是因为你的操作系统自动隐藏了该文件夹,需要在系统设置中设置隐藏文件可见。进入.git目录,便可以看到其中有很多的文件和文件夹,这每一个文件都有各自的作用,下面结合图1来进行说明。
3.远程仓库
图例:
6.将本地代码提交到
gitee官 地址
![]()
# github gitee gitlab 都可以1.下载远程仓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