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创富》 序:1997前后

b5373b4658490b0d66e639479bf93a90.jpeg

第一次见周志农,是在法院门口,他一到就大喊一声“刘韧”,早就等在那里的我跟他进了法院,旁听他和自己原来所在的公司打官司,争夺自然码的著作权。当年是1997年,这场历时四年的官司最后以和解告终,周志农在这四年中变得不再年轻,自然码在这四年中丧失了发展壮大的好机会。

又过了几个月,就到了 1997 年底。大家开始要为“鲍岳桥、简晶离开希望电脑公司做什么”出谋划策。那天,在中关村,王江民请客。听完鲍岳桥的“遭遇”,周志农觉得鲍岳桥他们挺亏的,“什么都没得到”。鲍岳桥当时显得很迷茫,简晶有些激动,他是离开明星公司加入希望的,没想到两年之后又要离开希望。鲍岳桥、简晶当时唯一自信的是自己的编程能力,他们一再向后来借给他们钱做联众的王江民说:“王老师,技术上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你尽管说。”

到1997年,基于DOS的中国第一代程序英雄基本上都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1997年之后,再很少出现新成名的程序员,一两个关于程序员的消息也都是在讲英雄迟暮。

第一次听到周奕这个名字,并记住,不是因为他写的软件有多好,而是因为他靠一个非主流的将MP3转刻成CD的小软件,一个月就能从美国人那里得到5万美元的注册收入,并且,去了美国,买了辆宝马。周奕的例子,让我意识到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并没有过去,只是有了新的环境。

历数中国第一代程序员,名利双收的,只有朱崇君、王江民等极少数人,朱崇君将成功经验概括得很精辟:“写程序的只管写好程序,搞市场的只管搞好市场,这是 会分工的进步。但在目前的中国,如果程序员最后不想落到为别人打工的地步,还是要学会自己经营。你整天在琢磨程序,而你在公司中却整天被别人琢磨,最终吃亏的必定是你。”

既会写程序,又会经营:既有精力兼顾两者,又能将事业做大,这样的人实在不多,所以,个人成功的程序员屈指可数。

周奕、洪以容、张小龙没有像鲍岳桥他们那样投奔一个公司,他们只是一个人自己做,他们没有依靠公司的力量,也没有被资本“剥夺”的不平衡。周奕他们不是不想依靠公司的力量,而是在1997年之后,很少再有资本愿意支持通用软件的发展。周奕他们是被逼上新路上去的。

都在说软件工厂,都在说个人英雄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个人英雄总会存在,并总被人敬仰,如果都是工厂,这个世界未免太乏味了。

中国现存着大量的剩余智慧,共享软件方式已经被证明是将这些剩余智慧转化为财富的有效手段,一个人、一台计算机加上这本书提供的方法和前车之鉴,只要你有用不完的热情和精力,再不需要别的附加条件,多少个日日夜夜之后,下一个成功的可能就是你。

小伙子们,开始干吧!

刘韧《知识英雄》

王莘复出

雷军追

柳传志创业

谭浩强育人

少帅杨元庆

段永基不同

王志东答疑

张朝阳挺了过来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Java技能树首页概览92733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