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和班规
自从前两天建立读者、朋友群后,陆陆续续有200来位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加群了。茫茫人海中大家能聚到一起,肯定是有天意。相聚即是缘分。大家首先要珍惜这份情谊。
这第一个读者和朋友群的名字,我思索了半天,决定取名为”神农A字班”。一直以来我都怀有一个宏伟的想法,希望班里的同学以后出去面试,找工作,只要给面试官,猎头暗示一下,我是神农班的,然后大家就皆大欢喜了。
近几年来,我周围有几个朋友有幸和我共事过一段时间,一起搞过一些事情。我感觉他们或多或少都受了一些益处,换工作的话,也愿意提到我。这也小范围,有限得实现了我的想法。
当然,要更广得实现这个想法靠我或少数几个人肯定是无法做到的,需要现在已经在群里,将来会进群里的各位朋友一起努力。在此,我觉得有必要把我们的宗旨,班规介绍一下。
神农班应该是一个严肃又活泼,思维自由又自律,可以沉默不语,但别人的话又能给你启发的地方。这句话比较抽象,我具化一下:
-
我们在群里主要交流技术,任何技术理论上都是可以的。我个人觉得不应该拘泥于我们所从事的软件、编程方面的技术。凡是能冲击、改变我们现在看待世界、人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式方法的东西都可以谈。这是神农班严肃的一面。但偶尔谈谈志玲、八卦也未尝不可。
-
《南渡北归》这本书里提到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毕生信念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现实生活中,因为生计/生存问题,人们往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完全正常,因为只有先生存下来,然后才能图谋发展,这乃是天律。但这个群里的朋友们无需如此,不论现时技能,地位,水平如何,希望大家都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乃是思维自由的一面。但请“高手”不要试图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其他人——尤其在我们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争论双方请注意摆观点,讲事实。但并不是以说服另一方为目的。理越辩越明,而非辩出个你对我错。另外,绝对禁止给其它同学贴标签,或者人身攻击。这是思维自律的一面。简单点说,就是讨论什么事情都可以,但请尊重其他人,包括他们的观点。
-
我知道有很多技术童鞋不喜欢群里说话。这没有关系,我也只在少数群里活跃。但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的讨论任何东西对你有哪怕一丁点的启发,那也是我们的荣耀。郑渊洁很早就在童话大王《智齿》里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有权保持沉默,但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我灵感的源泉”。恩,让我们的讨论有幸成为各位灵感的源泉吧。
以上是神农班的宗旨和班规。当然,后面还会根据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我个人就是希望神农班的童鞋们各个都混得好,混得有出息。
立教三基石
大家加入神农班都是想在技术上能更精进一点。我们神农教立教的三篇文章建议大家时常或者有困惑的时候看一下。这三篇立教文章分别是:
另外,不要觉得重复看是没学会,丢脸。恰恰相反,当你发现自己需要重新看这些东西的时候,说明你又迷茫了,到了一个新的平台期,渡过去就是一次飞跃。
如何更好得共同成长/strong>
有几个同学在群里提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技术问题,希望能获得答案。但往往情况是,除非有人恰好做过类似工作,否则是万万给不出具体答案的。我个人对这个情况的理解是,在这个群里能问出的技术问题,绝对不应该是市场卖菜那样,能直接给出比如今天白菜2块一斤的答案。
以上是一个具体的事情,但它本质上涉及到一个关键点——就是神农班各位童鞋如何更好得共同成长的大事。共同成长有很多不同的模式,今天就问问题这个具体情况,介绍下我个人在现实工作中采用的一种成长模式:
-
首先,提问题的人,一定要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
再者,提问题的人务必要把自己已经研究得到的成果介绍清楚。让大家知道你做了哪些工作,都做了什么尝试,得到什么结论。
-
然后,在提问题者已有情况的基础上,找一些感兴趣,有能力、愿意继续研究的童鞋们一起,组个局,再来几次深入,多角度的,不同维度的研究之旅。
以上为共同成长的一种模式,后面我们还可以尝试可能更多的模式,比如:
-
约三五个有心人,共同阅读同一个技术文章,然后交流心得。
-
时不时搞个针对某个具体问题、技术、思想的意见闪碰。我们会提前约几个童鞋,就某个问题发表一些经过调研,经过思考的意见,看法。比如,方舟编译器怎么看术怎么学果可以的话,我都希望大家能摆证据,讲道理,而不是无用的废话。
总之,要就不做,要就好好做!
另外,我必须再次反复强调我的一个重要观点:如果一个事情你投入了十分钟就掌握的话,将来被其他人掌握和超越大概率情况下也就只要十分钟的时间。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构造护城河的话,你必须在某些领域,技术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才可以,这是必要条件之一。
最后
介绍下神农A字班中几个需要我感恩的成员:
-
来自出版 的杨福川和闫南老师。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另外,出版 有时候会搞一些活动,基本上都是动动手的事情。感谢各位的理解,如果能支持下就更好不过了。
-
赵旭阳、孙鹏飞和钟长庚:这三位是ART一书的审稿专家。这本书的每一章,几位专家都是仔细读过的。感谢他们3年来无私的支持。我想,在毫无利益诱惑,甚至我连一顿饭都没有请他们的情况下还能坚持被折磨三年,除了对技术的纯爱之外,没有别的原因了。
请各位原谅我把你们的大名说了出来。我想,你们这些宝剑终是要出鞘的。现时这篇文章里只列这么几位朋友,希望不久之后我就能感恩神农班所有童鞋们了。
最后的最后
-
我期望的结果不是朋友们从我的书、文章、博客后学会了什么知识,干成了什么,而应该是说,神农,我可是踩在你的肩膀上的喔。
神农和朋友们的杂文集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