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开发周期
瀑布模型
后者更适合现代软件的开发。
需求分析阶段:分析客户的业务需求和数据处理需求
概要设计阶段:设计数据库的E-R模型图,确认需求信息的正确和完整。
代码编写阶段:选择具体的数据库进行物理实现,并编写代码实现前端应用。
软件测试阶段:对每一个开发完的模块进行单元测试和对多个模块进行集成测试。
安装部署阶段:将测试好的系统打包发布至服务器。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收集信息
与该系统有关的人员进行交流、座谈、充分理解数据库需要完成的任务。
标识对象
标识数据库要管理的关键对象和实体。
标识每个实体的属性
标识对象之间的关系
世间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一个系统中的实体间也是如此。
数据库设计的三大范式
设计数据库时,遵从不同的规范要求,设计出合理的关系型数据库,这些不同的规范要求被称为不同的范式,越高的范式,数据库的冗余越小。
但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适当的冗余还是有好处的,会降低数据访问的难度。
第一范式:每列都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
左面的表就不满足第二范式,一张表表达了两种信息(订单信息、产品信息),订购日期依赖于订单编 ,价格依赖于产品编 ,都依赖于不同的标识。
因此,在实际的开发中,在设计某张表的时候,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要看看表里的字段是不是属于这张表的,如果不属于就不要添加。
第三范式:满足第二范式,并且非主键列都不传递依赖于主键列,则满足第三范式。通俗的讲,第三范式要求一个表中不能包含在其他表中已定义好的非主键列。只包含其他表中的主键列(外键列)就行了。
刚拉完线时候,只能说订单项引用了订单表,但并没有说引用了订单表中的哪个列。
说明订单项引用了订单中的主键。双击线
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具体的做法是:
在概念数据 模型设计时遵守第三范式。
降低范式标准的工作放到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时考虑。降低范式就是增加字段,允许冗余。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MySQL入门技能树数据库组成表31292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