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
河南,郑州,夏。
那年的夏天格外的热,这座屌丝之城仿佛被施了魔法,热的像火炉!
刚上完大一的暑假开始了,两个傻叉收拾了行囊离开了校园,踏上了新郑开往郑州的553公交车。
两个月后的开学某堂课上,傻叉之一用蹩脚的英文跟全班同学大谈我们如何受骗的经历,我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
虽然干了半个月的体力活,但我才觉得暑假生活才刚刚开始,而真正的 会生活甚至还不算开始。
傻叉之一被父母叫回了老家,而我毅然决然决定不回去,东奔西跑后找了个保安的工作,开始了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保安生活。
夏天的夜不算长,我时常一个人坐在物流园的大门口望着满天繁星做我的白日梦。我知道自己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跑了出来,我知道空调遥控器离我很遥远。但让我真正焦虑的是我的未来该走向何方些躁动不安的青春,无处安放。
迷茫,深深的迷茫。
现在现在看过去,那时候我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程序员,成为一个码农,因为我的大学功课很差,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我算是差不多实践了一把。
我从未怀疑自己笨,不够聪明。我确信自己虽不算有天赋,但绝对是合格的普通人。程序员这三个字,离我很遥远,虽然我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而且可能本应该具备比普通专业更具有优势的数学基础。但是……但是我觉得这一切离成为专业的程序员差的很远!
在封闭的龙湖镇,我失去了成为程序员第一手的资讯,没人可以指引我前进,我觉得很难。但我最后还是成了程序员,一干就是六年。
迷茫,如影随形。
每个阶段都会有,因为一个渴望成长的人总会遇到瓶颈。不要因为遇到了瓶颈期就怀疑自己,看轻自己,更不要因为别人说你处于瓶颈期而认为你自己就这样了。让那些偏见见鬼去吧!
毕业后,在朋友的介绍下,我最终还是进入了一家软件公司,从此走上了这条路,大学里没有的方向,我在此刻找到了。
危机感和好胜心
前五年里,我的技术得到了快速积累,这一切都源自于生活的危机感和好胜心。在这个五年里,努力学习几乎可以解决工作上的一切问题,而好胜心和危机感让我在职业生涯初期快速站稳了脚跟。
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瓶颈期,前期快速积累,而后期就像是蜗牛爬楼梯一样缓慢递进。大多数程序员的职业生涯就像一道对数㏒曲线。
后期的缓慢前进让人焦虑不安,甚至充满畏惧,想要放弃。
不同的人瓶颈期来临的时机不一样,那些大学或更早接触软件开发的、底层基础扎实的,这些人的瓶颈期来临的可能会更晚一些,同样的年限有些成为了大牛,有些只是一个普通程序员。
我知道自己大学时期并没有认真学习,也知道自己的基础也很一般,所以我的瓶颈期来的早了那么些,没能让自己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职业生涯的前几年,看一些技术教程视频、阅读一些技术博客,在工作中“调戏一下度娘“可能就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跳出井口
程序员这个行业里,每年都会有大批生力军涌进来。不知不觉,每个人都会感觉到自己似乎成为了年轻的老人。35岁仿佛是行业内外人尽皆知的分水岭,这种危机早在30岁左右都会扎根每个程序员
的心里。如何跨越这道坎,成为了每个程序员都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难题。每当面试一些工程师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问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是那么精准而略显讽刺!
呵呵,其实我也想知道35岁以后的程序员到底去哪里了/span>
在这里,我不想把话题拉扯那么大,我只想讲下这些天里我对如何突破技术瓶颈的一些思考。
- 调整心态,没什么不可能的事。在前边我说过程序员这三个字,离我很遥远,但是现在早就做到了这件遥远的事。我想告诉自己的是不要有畏难情绪。
- 习惯决定未来。危机感和好胜心可以让一个人前期站稳了脚跟,却无法让人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那么如今唯一能依靠的是为取得胜利而养成的习惯。设定目标,坚持学习,保持专注。
- 重视底层和基础。学好数据结构和算法、架构设计、源码分析等。
- 重视分享和交流。不能总是一个人闷着头学技术,学习的过程保持互动和观点交流,参与集体学习,集体讨论,相互或自我暗示和鼓励。
- 深耕一个行业。保持专注在一个领域里,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自己专注的一个领域中,更容易成为专家。
话题到这里,我已经感觉到神经的麻木和疲惫,因为我们都不能成为一个光说不做的行动矮人,整好包裹一起上路吧,如果你还在山的那一边,请跟上!加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