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jobbole.com/95499/msr=toutiao.io&utm_medium=toutiao.io&utm_source=toutiao.io
http://blog.xiaohansong.com/2015/10/05/Linux%E5%86%85%E5%AD%98%E5%AF%BB%E5%9D%80%E4%B9%8B%E5%88%86%E9%A1%B5%E6%9C%BA%E5%88%B6/msr=toutiao.io&utm_medium=toutiao.io&utm_source=toutiao.io
进程的简单介绍
进程是占有资源的最小单位,这个资源当然包括内存。在现代操作系统中,每个进程所能访问的内存是互相独立的(一些交换区除外)。而进程中的线程所以共享进程所分配的内存空间。
在操作系统的角度来看,进程=程序+数据+PCB(进程控制块)。
没有内存抽象
在早些的操作系统中,并没有引入内存抽象的概念。程序直接访问和操作的都是物理内存。比如当执行如下指令时:
1
mov reg1,1000
这条指令会毫无想象力的将物理地址1000中的内容赋值给寄存器。不难想象,这种内存操作方式使得操作系统中存在多进程变得完全不可能,比如MS-DOS,你必须执行完一条指令后才能接着执行下一条。如果是多进程的话,由于直接操作物理内存地址,当一个进程给内存地址1000赋值后,另一个进程也同样给内存地址赋值,那么第二个进程对内存的赋值会覆盖第一个进程所赋的值,这回造成两条进程同时崩溃。
没有内存抽象对于内存的管理通常非常简单,除去操作系统所用的内存之外,全部给用户程序使用。或是在内存中多留一片区域给驱动程序使用,如图1所示。
进程内存是动态变化的
实际情况下,进程往往会动态增长,因此创建进程时分配的内存就是个问题了,如果分配多了,会产生内部碎片,浪费了内存,而分配少了会造成内存溢出。一个解决方法是在进程创建的时候,比进程实际需要的多分配一点内存空间用于进程的增长。一种是直接多分配一点内存空间用于进程在内存中的增长,另一种是将增长区分为数据段和栈(用于存放返回地址和局部变量),如图3所示。
使用位图表示内存简单明了,但一个问题是当分配内存时必须在内存中搜索大量的连续0的空间,这是十分消耗资源的操作。相比之下,使用链表进行此操作将会更胜一筹。还有一些操作系统会使用双向链表,因为当进程销毁时,邻接的往往是空内存或是另外的进程。使用双向链表使得链表之间的融合变得更加容易。
还有,当利用链表管理内存的情况下,创建进程时分配什么样的空闲空间也是个问题。通常情况下有如下几种算法来对进程创建时的空间进行分配。
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
虚拟内存是现代操作系统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术。前面所讲的抽象满足了多进程的要求,但很多情况下,现有内存无法满足仅仅一个大进程的内存要求(比如很多游戏,都是10G+的级别)。在早期的操作系统曾使用覆盖(overlays)来解决这个问题,将一个程序分为多个块,基本思想是先将块0加入内存,块0执行完后,将块1加入内存。依次往复,这个解决方案最大的问题是需要程序员去程序进行分块,这是一个费时费力让人痛苦不堪的过程。后来这个解决方案的修正版就是虚拟内存。
虚拟内存的基本思想是,每个进程有用独立的逻辑地址空间,内存被分为大小相等的多个块,称为页(Page).每个页都是一段连续的地址。对于进程来看,逻辑上貌似有很多内存空间,其中一部分对应物理内存上的一块(称为页框,通常页和页框大小相等),还有一些没加载在内存中的对应在硬盘上,如图5所示。
线性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页面高速缓存:

页面替换算法
因为在计算机系统中,读取少量数据硬盘通常需要几毫秒,而内存中仅仅需要几纳秒。一条CPU指令也通常是几纳秒,如果在执行CPU指令时,产生几次缺页中断,那性能可想而知,因此尽量减少从硬盘的读取无疑是大大的提升了性能。而前面知道,物理内存是极其有限的,当虚拟内存所求的页不在物理内存中时,将需要将物理内存中的页替换出去,选择哪些页替换出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算法不好将未来需要使用的页替换出去,则以后使用时还需要替换进来,这无疑是降低效率的,让我们来看几种页面替换算法。
最佳置换算法(Optimal 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
最佳置换算法是将未来最久不使用的页替换出去,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无法实现。但是这种算法可以作为衡量其它算法的基准。
最近不常使用算法(Not Recently Used Replacement Algorithm)
这种算法给每个页一个标志位,R表示最近被访问过,M表示被修改过。定期对R进行清零。这个算法的思路是首先淘汰那些未被访问过R=0的页,其次是被访问过R=1,未被修改过M=0的页,最后是R=1,M=1的页。
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First-In,First-Out 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
这种算法的思想是淘汰在内存中最久的页,这种算法的性能接近于随机淘汰。并不好。
改进型FIFO算法(Second Chance 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
这种算法是在FIFO的基础上,为了避免置换出经常使用的页,增加一个标志位R,如果最近使用过将R置1,当页将会淘汰时,如果R为1,则不淘汰页,将R置0.而那些R=0的页将被淘汰时,直接淘汰。这种算法避免了经常被使用的页被淘汰。
时钟替换算法(Clock 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
虽然改进型FIFO算法避免置换出常用的页,但由于需要经常移动页,效率并不高。因此在改进型FIFO算法的基础上,将队列首位相连形成一个环路,当缺页中断产生时,从当前位置开始找R=0的页,而所经过的R=1的页被置0,并不需要移动页。如图6所示。
最久未使用算法(LRU 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
LRU算法的思路是淘汰最近最长未使用的页。这种算法性能比较好,但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算法 描述
最佳置换算法 无法实现,最为测试基准使用
最近不常使用算法 和LRU性能差不多
先进先出算法 有可能会置换出经常使用的页
改进型先进先出算法 和先进先出相比有很大提升
最久未使用算法 性能非常好,但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时钟置换算法 非常实用的算法
总结:
上面几种算法或多或少有一些局部性原理的思想。局部性原理分为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部性
1.时间上,最近被访问的页在不久的将来还会被访问。
2.空间上,内存中被访问的页周围的页也很可能被访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