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更新文章比较少,一是年底比较忙,写文章的时间少了;
二是自己其实也抽空写了一些,但写着写着觉得写的内容缺乏深度,没啥意义也就停止了。
在工作繁忙时候,我们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里,满脑子里都是各种高并发的工作任务,
当然也就缺少了思考,缺少了对工作方式、个人行为乃至职业规划的反思。
所以在工作忙完的时候,也就到了该反思总结的时候了。
2018年结束了,在这一年时间,我们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教训。
又过了一年,还记得最初的梦想么,我们离梦想更近了还是远了呢/p>
个人小结
2018年我对自己做个小结,大概发生了以下的事情:
- 因为个人职业生规划的原因进行了一次跳槽;
- 作为项目/产品经理,推动完成了公司一个核心平台1.0版本的研发工作;
- 买并看了约30本新书,在个人博客上更新了44篇文章;
- 在极客帮和Gitchat上 名学习了两个公开课;
- 学会了弹尤克里里;
- 参加了六次婚礼,当了三次伴郎;
- 和那头猪又在一起了一年……
一直以来,我给自己定的一个职业目标是做一个懂点技术的产品经理。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我跳槽到了一个新成立的国企子公司,负责了公司一个核心平台的研发管理工作。
一个平台从零到一,工作内容来说是十分繁琐并且艰巨的,
再加上对国企内部的很多规定和流程不熟,于是可以说我们整个项目组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敬小慎微。
自然而然加班是一种常态,我也基本上成了部门里加班最多的一个人。
当然做产品就像生孩子,经过了痛苦地孕育过程,最终还是会分娩出来。
虽然丑了点,但终究是自己的孩子,而前几天汇 也得到了公司领导一定的认可,
从这点来说,自己心里还是很开心的。
生完孩子以后,接下来肯定就是好好地养他,
有了1.0版本的平台,之后自然是不断迭代优化,不断更新完善。
生孩子、养孩子的过程都是痛并快乐着,
只盼望着有一天这个孩子能够出人头地,那之前所有的辛苦都会觉得值得。
今年看的新书还是不少,主要还是在自己刚跳槽那段时间工作比较轻松,多了很多时间看书。
今年看的书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术书,也看了很多“杂书”,
比如看了《活着》、《我们仨》、《追风筝的人》等小说,看了《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等综合类的书,
还有《解忧程序员》、《活法》等人生职业感悟类的书,甚至线装书局版本的《上下五千年》等。
今年可以说广泛涉猎,也颇有感悟。
有句话叫做“书是最廉价的奢侈品”,我觉得几十块钱就能买到别人可能一生的感悟,这点来说买书看书是很值得的。
比如我看了《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看过以后颇多感悟,
就会觉得杨洁才是那个敢作敢当的孙悟空,她的一生颇具传奇,她的人生态度给了我不少的启发。
今年自己也写了不少东西,比如个人博客。
目前我的博客的访问量已经超过71万了,也被CSDN推荐位2018博客之星的候选人。
虽然我也清楚自己肯定不会被评为最终的博客之星,但被评为候选人也算是我的一种认可。
除此之外,我现在的工作成果来说主要也是各种文档。
据我自己不完全同意,不包含各种PPT和EXCEL表,今年我总共完成至少80多个文档,
包括各种业务说明书、需求 告、合同文档、技术规范书等。
随着写的内容增多,除了打字速度越来越快以外,自己现在写文档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毕竟熟能生巧,而且写作能力对于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来说也是一项必备技能。
所以对于写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现在知识付费的平台有很多,自然知识付费的内容就森罗万象。
常见的知识付费的平台比如知乎live、得到、喜马拉雅等,还有专门给程序员授课的GitChat、慕课 、极客邦等。
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现在各种知识付费平台大爆发,里面的内容自然良莠不齐,
费了钱倒是其次,关键是你费了大量时间去学了一些很肤浅的知识,听了一些“无用的正确话”, 这就很不值了。
我的建议是可以先自我分析下自己现阶段最需要学习什么,需要哪方面的知识,是基于工作的进阶还是基于兴趣的横向扩展,
然后再决定去上什么课,学习什么内容,而不是人云亦云,看到别人都在学或者觉得自己该学习但不知道学习什么时候就胡乱 班。
还有一类什么免费学习的,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免费的才是最贵的”,看看开心就好。
说了这么多,其实去年我总共学了两个课程,
选择这两个课程都是基于我目前对于职业发展、个人方向的一些疑惑,
学完两个课程,实话来说收获还是不小,但比起预期来还是差了一些。
不过有学习,有收获其实也就足矣。
今年我学回了如何弹奏尤克里里,并且将会在年会上进行表演。
学习尤克里里其实是源于几年前刚工作时候,我觉得除了专业知识上,自己空余生活也应该学点什么。
于是决定每年学习一种新的乐器。
目前我会的有口琴、竖笛、陶笛、潜陶、 陶埙,都是吹奏的乐器,
今年学习了一个尤克里里,算是第一次学习弹奏的乐器。
其实每种乐器我都不算精,只能说浅尝辄止,能演奏出一些简单曲子罢了。
但培养点兴趣爱好,空余时间可以练练,也算是最爱生活的一种方式罢了。
今年又当了三次伴郎,
其实有一次严格来说不算是伴郎,只是作为男方迎亲团罢了,不过因为他婚礼上没有正式伴郎于是被当做伴郎了。
截止目前为止我总共当了九次伴郎,遍布了祖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西北,就差华南地区就实现中国全覆盖了。
也有很多小伙伴问我啥时候结婚,一年多以前我写过这样一段话,表明我的观点,目前来看依然没变:
姻缘本是蓝田种玉,条件成熟自然水到渠成。对于婚姻的条件,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感情基础,愿所有的婚姻都因为爱情;二则是经济基础,至少不能让她比婚前过得差。并不是说给予个法律承认的身份就是负责,相反,在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非要绑着别人跟自己生活那才是真正的不负责,如果那一纸婚书真的那么有用的话,那这世界上就不会存在那么多离婚的人了。我现在能做且应该做的是无尽的陪伴,待她甚于对己以及为了我们的未来不懈奋斗,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才是我负责的态度。愿三年后,她顺利走出象牙塔,展翅飞翔;我能事业小成,扬帆远航,到时候再花好月圆,鸾凤和鸣,岂不更好/p>
关于最初的梦想
三年前我在QQ空间里更新了下面这个状态:
三年前,那时候我毕业没多久,还在一个科研院所里工作,做着和软件开发并不相关的事。
科研院所的工作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环境氛围都挺好,同事们相处就跟家人一般,
要做的工作相对比较自由,你要是有想法也可以申请资金自己去做些自己想做的研究。
然而这里唯一的不足来说就是薪资较低,或者说我们国家现在大部分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薪资都比较低,
按照我当时的薪资,即使考虑着未来的升职加薪也很难能在北京买得上房,更别说实现上述的梦想。
所以后来我选择了跳槽,去了一个IT公司,成了一名程序员。
当然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来说,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其实取决于个人的一种特质。
池建强在“大咖说”节目里做过一个演讲,名字叫《程序员该如何过好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里面有一段话我很赞同:
我相信每个人身体里都有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让你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其他,这种特质也能让你异于他人。
但是,人们并不是生来就知道自己擅长干什么的,需要花时间去寻找,找到它,然后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这对你漫长的职业生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对我而言,我觉得我的特质就是做产品经理了,从还在读研时候我就觉得我就是一个天生的产品经理。
刚从事开发工作的时候,我是一名Android程序员,但我做的不仅仅只有写代码的工作。
当时的项目经理一般就是把需求给我,其他的就任我发挥了。
我也挺享受的,常常把互联 上各种APP的一些好玩的交互效果、页面设计加在我的项目里,
虽然这些东西大部分都被否了,但我还是乐此不疲。
平时的时候我也喜欢把我自己当做客户,来考虑我项目里每个功能乃至按钮的使用场景是什么,
在什么地点使用,为什么使用,使用以后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使用起来是否方便,有没有可以优化的地方等。
当时我们移动开发小组的小伙伴们也都是一帮年轻、有冲劲、爱思考的人,
我们曾经调研过市场最流行的50款APP,然后进行产品分析并且做成PPT,大家再互相交流是否有我们借鉴的地方。
也是其实做开发的时候,我就开始用产品思维进行思考了。所以后来有机会转产品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当然转产品也不是一帆顺风,具体的可以看我写过的一篇《从程序员到产品经理》。
现阶段自我进行一个反思,总的来说比我三年前的计划进步更多了一些。
当然这个也很正常,毕竟三年前做计划时候是静止地在看,而现实确实在不断发展着的。
去年我也已年满30了,三十而立,总该承担起更多的角色以及更大的 会责任了。
最初的梦想,我还记得,我也会更加努力向其迈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