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软件产品开发好了却没人用,你知道为什么吗?

很多人对于做软件开发,首先关注的是技术怎么样,速度快不快, 价高不高等问题,的确这些问题也很重要。但是我认为一个好的软件开发团队更多也需要从行业解决方案角度,用户到底需要不需要角度去考量,那么这个过程就需要对接项目开发的团队中有没有杰出的产品经理人、杰出的产品设计策划和UI交互设计人员来把控大局!这就更加重要了!

而一个产品经过产品调研再到设计,费劲了设计师和开发人员很长的周期,但是开发出来没有人用,这个就很尴尬了。那有人会说这个肯定是需求把握不准的原因吧,但是的确是有这样的层面,但是需求的背后还有更加精细化的过程调研分析。禅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所以在产品调研时期和产品开始设计体系就要融入一些心血在里面,这里面有需求的把握、也有创新的挖掘,当然还有对于这个行业的人是否能够完全吃的透彻。最后能否回归本质以站在他人的换位思考打造产品,这个就比较关键了!

 

所以把控用户需求和产品满足需求的过程,至少有这么几个层面是比较重要的:需求理解力能力当中有:(1)产品理解需求的能力,(2)理解能力不同、(3)理解程度不同,最终做出的产品也不同。

 

如果不能理解用户的需求,做出来的产品功能就会“货不对板”,用户想要A功能,而产品理解为B功能并最终实现出来,交付给对方的是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业务方是不会买账的。如果再次沟通重新设计研发,不仅延误工期,也会再次造成成本消耗等一系列的影响。

 

那么,产品为什么会没有真正理解业务的需求呢/strong>

 

1、深度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为什么会拒绝购买,给予的理由背后有怎样的原因!

 

 

需要在需求环节,根据对方的描述,了解对方是想在什么环节做什么事情,这就是所谓的了解“用户使用场景”。在日常工作中产品经理需要多观察和了解到”客观场景“,也要知其果,也要知其因,有因有果才能真正的把控脉络,如果作为才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都相对陌生。所以当用户在提及这个需求的时候,也不妨可以和行业的营销人员多沟通沟通,从用户反馈的问题当中找到用户为什么会这么想,深度理解用户需求什么,从而从产品的角度来解决需求!

 

如果用户说的话,你无法理解,那就有问题了,只有深度理解问题,当用户提出需求时,才能“设身处地”的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设计出的产品才符合用户所需。所以我建议产品经理一定要多身临其境的接触下所需开发产品的企业客服人员和销售人员,拿营销业务的产品人来说,需要了解销售人员的整个工作环节,比如给用户介绍我们的哪些产品、什么时间和用户沟通效果最好等等。

 

举个例子:一般首次接触新用户,销售人员会发相应的产品介绍,此时是不希望用户看到过高价钱的产品。如果不了解这一细节,产品设计可能不会考虑做商品的区别展示,那么新用户可能会看到高价商品被“吓跑”,营销销售人员跟进客户。

 

因为在人们的表达习惯中,往往总是在表达结果而不说原因,比如一个人说想吃一颗苹果,不一定是他爱吃苹果,可能是因为“他渴了”。所以我们就需要真正的理解用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为什么要说出这样的结论,这背后的原因就是我们做产品需求必须要了解和解决的!

 

2、深度理解需求背后真正原因,把内心期望的不愿意表达的需求挖掘并满足

 

作为产品人,我们需要深挖用户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而不是听了用户说什么就立马做什么。像上面的例子中,用户想吃苹果,但是此时没有苹果,通过沟通了解后,用户有慢性胃炎并且体质较寒不适合吃苹果,这时给他一杯水,便达到了解渴的目的。

这样的情况很多,就像在销售环节当中,我们很多时候只是知道了用户拒绝了我们!但是我们并不知道的是,他们为什么拒绝。有可能难以启齿说出口,例如资金缺乏、例如没有勇气需要一句鼓励的话,例如需要自恋一把,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举个例子,在一次需求沟通中,业务提出想要直播工具的需求,通过对需求的仔细沟通后,在问到相关资源是否配备齐全后,才得知目前并没有直播讲师,只有一些录制好的视频。

 

其实业务方是想通过已有的资源实现“直播”的效果,在之后的产品规划中,产品经理就不能只考虑直播场景,而要把视频转直播的场景也设计出来供业务方使用。所以有时候不能是用户说头疼你就给他开了头疼药,其实他头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要给他了一套完整的头疼解决方案,那就无意义了!

 

3、回归需求的本质,开发软件工具的目的是什么/strong>

 

 

作为内部工具产品主要功效就是降本增率,即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是有替代成本的,用户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了解适应使用,如果新产品所带来的使用体验、和效率都没有达到用户预期,新产品带来的替代成本超过旧产品,那么对于用户来说便是无用的。

 

所以开发产品的本质是什么,第一方面可能是考虑到企业方可以更好的掌握数据,可以更好的管理客户,但是我们更加需要站在用户角度,相比较之前的软件或者服务体系,开发的新软件使用有没有给用户增加麻烦,而用户如果增加了麻烦,在以后长期的角度有没有有益的地方些我们都需要思考清楚!特别是产品更新迭代的时候这个需求的把握就更加重要了!

 

举个例子:原有问卷管理系统,运营同事需先打开问卷,再点击转发按钮才能发送给用户。若用户较多,需挨个点击转发,工作效率较低,且打开问卷这一操作对于运营要转发给学员这一场景来说毫无意义。在做功能优化时,问卷列表增加一键复制链接的功能,运营只需要点击1次复制按钮,就可以单个或批量发给学员。从使用性来说操作简单、缩短了流程,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以前给3个学员发送问卷需要10分钟,优化后,只需要3分钟即可完成。

 

4、好的产品需求满足之后,体验也要重视

 

不是只实现功能的产品就是好产品,好的产品体验尤其重要,如使用者对产品的感官体验、交互体验、心理体验等。回归到工具产品中,产品功能设计不合理,导致使用不流畅,用户使用的体验感较差,只能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适应产品,无形中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日常工作中服务客户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遇到的客户和处理的事情也各色各样。若工作中再使用体验不好的产品,不仅影响服务客户的进度,好心情也会大受影响,这样体验不好的产品就是事倍功半。

 

 

5、产品无法适应变化的时代,业务变化了,功能流程也需要变化

 

 

除了以上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外,还有一种导致业务不用产品的原因,就是“产品不符合变化后的业务”。业务变化,可能是功能流程变化,或者增加了新的营销模式等,这些变化导致需求发生了变化。

如果变化发生在功能开发前还可以调整,但如果发生在迭代中或者产品上线后,那么产品必然是不符合变化后的需求,产品在还没使用前就已经被业务方“淘汰”了。举个例子,在落地页相关功能开发阶段,功能满足的是传统电销需求,但此时业务的营销模式发生了变化,落地页功能需要支持新的营销模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0月15日
下一篇 2020年10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