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CVer”,选择加”星标“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前不久,浙江大学发布喜讯,目前中国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斌勇已入职数学高等研究院,这或将大幅提升浙大在数学领域的整体实力,使浙大数学进入到“第二梯队”高校。
孙斌勇1976年11月生于浙江省舟山市,1995年被保送至浙江大学数学系。在香港大学参加了莫毅明院士等人组织的李群研习课程后,孙斌勇于2001年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师从励建书院士学习李群表示论,并于2004年取得博士学位。2005年起,孙斌勇入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11年,孙斌勇被破格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他曾获2014年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数理奖、2016年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1
师从励建书院士,一篇论文未发博士毕业
“毕业论文不需要,我毕业也没有论文,
只要把我提的3个问题解决一个,就可以毕业了”
孙家当年的合影(资料图)
据孙斌勇母亲说:“阿拉斌勇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敏感,拿算‘二十四点’游戏来说,他几乎是一拿到牌,看一下就能算出24来,八九岁时,他就能赢过一般的大人,以至于一些小伙伴都不愿意和他玩这个游戏。”
上初中时,孙斌勇各科成绩都很优异,文理科总分经常为年级第一,数理化竞赛都得过奖项,最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有一次他竟获得了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孙斌勇认为这是自己运气好,因为初中时化学并没怎么学,平常作业也很少,对于参加化学竞赛没有进行特别的准备,就是之前临时抱佛脚背背书,不过那时他的记忆力确实很好。
等到高中快毕业时,由于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屡获金奖,曾以满分成绩获得浙江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孙斌勇直接被保送到浙江大学数学系。
上大学时,数学专业中开设有涉及计算机编程的数据结构课程,孙斌勇写了个程序,在计算机系的弟弟便把他写的程序拿到系里老师那儿去做测试。一般编写完的程序中会存在bug(程序设计中的漏洞、缺陷),需要不断修改才能通过测试,而孙斌勇编写的程序检测中没有发现错误,整个程序一遍顺利通过。如此严密的数学逻辑和思维,连双胞胎弟弟也由衷地感到惊讶和赞叹。
大学期间,孙斌勇被选派参加了在香港大学组织的李群系列课程的系统学习,两个学期时间,孙斌勇有机会跟国际上一流的数学家们进行学习。其中包括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波莱尔(Borel),以及后来成为香港地区中科院两位数学院士之一的莫毅明教授。此后,他师从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励建书教授,继续深入李群论方向的研究,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励建书院士
孙斌勇感觉自己在学业上一直挺顺利,大学期间老师们都对他很照顾,读博后导师励建书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予他帮助。从给他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为他联系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做博士后,到推荐他到中科院工作。孙斌勇认为最主要的是,攻读博士期间所确立的研究方向面临很多未解的问题,吸引自己不断进行钻研探索。
2017年,孙斌勇又以自己博士论文里的结果为基础,证明了上世纪70年代著名学者提出的L-函数非零假设。
2011年,孙斌勇被破格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2年入选中组部首届“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4年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16年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2
时隔63年,中国数学家再一次取得突破性成果
遇到难题要坚持,要一直去想
2019年年初,孙斌勇以“典型群表示论”项目获评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如果看一份数学考卷,孙斌勇的要求会不太一样。有些人觉得把试卷答满就好,即使每个题都做的有点错有点对也没关系。孙斌勇觉得,哪怕只做对一道题,其他都是空白也是好的,他更欣赏要做就全部做对的这种学习方式,他认为数学思维应该是这样的,不要学得稀里糊涂的,会的就要完全搞清楚。
关于做数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特质,孙斌勇的看法是,“数学天赋需要一些,但其实聪明的人并不少,是有耐心的人比较少,做事情浮躁的比较多。我觉得学习,特别是学数学,主要还是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一直踏实地做下去,一个事情做十年总比人家做几天的厉害。”
孙斌勇觉得,学习好坏最重要的还是态度问题,一种踏实的态度。有些人虽然学历很高,但一开始逻辑就不太明白,便稀里糊涂地读了很多书下去。“因为着急,一个问题还没搞清楚,又想学更多的东西,那就一直弄不明白。如果不着急,不要求学得多,就学那么一点点总是能弄清楚。要有不急不躁的态度,非得把问题弄得很清楚才可以踏实往下走。”
▲长按加微信群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Python入门技能树首页概览211691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