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发表了《云产品向上管理准则》,从公司管理层和产品管理部的角度,对主流云产品进行了分类分析。
我能写此文就是恰好同时设计两类云产品受到触动思考,在文末我也承诺会将这两类产品的设计定义更详细举例,让上一篇产品管理角度的分析文章不太飘不太空。
我在另一篇《识别合格ToB产品经理》明确提到,我支持高层次的产品方法论分享,这是华山论剑一样的“论点共鸣+论据参考”。
醉里挑灯看剑
第三. 主力营收型产品定义
3.0 重温本产品定义
主力营收型产品就一个toB公司的命脉,一个云计算公司要利润、要现金流、要维持资源采购量级、要维持服务支撑体系,只能指望主力营收型产品。
3.1 产品展现形式
主力营收型产品,都是对于客户直接可见可购买的独立产品,而非免费产品或者配合功能模块。
3.1a 计量单位
简单解释:
简单的计量定义是可以抄友商,一句话说出本产品的售卖单位,让销售和客户能比价格做预算。
根因深究:
计量方式是产品定义的第一位最重要的概念。严肃谈计量单位定义,其涉及产品如何组装而成、后端成本和施工、客户可接受的包装方式、明牌对着黑箱承诺等一系列最本质的产品问题。
深究样例:
-
比如“1C1G/8C16G/8C24G/5M以内小带宽”,下列每一行字都能深究出一篇万字长文:我们无法卖0.6个vCPU,但要不要卖6个vCPU/p>
-
1C1G极易被云平台标记为低SLA的特殊用户。
-
8C16G会不会卖完了CPU空闲了内存,而8C24G是否会卖爆了内存。
-
自家是否欢迎小散客户,BGP广播成本、小带宽的超高复用比例、安全需求等等。
3.1b 交付方式
简单解释:
交付方式就是“客户该怎么看到、摸到和使用这个产品”。
实景举例:
-
用户就像买物理机一样使用云主机,只是免拆箱免物流;
-
开通账 以后,用户将域名指向CDN即可完成交付,并建议调用缓存预热接口;
-
这个大数据服务用起来和开源软件完全兼容,并提供了按量付费的API接口;
-
某服务需要预处理A工作3天,实施B工作4天,日常提供5×8技术支持。
根因深究:
交付方式本质上会影响三个产品方面,起手是售前包装,核心在客户感受,收尾在服务保障上。
“免维护or重保障”“标准接口or定制方案”在不同场景各有优势,客户内部不同角色对交付形式的感受也不同,我们要让决策人开心,让执行人放心。
3.1c 计费方式
简单解释:
包括评估用量和单价,预付还是后付,透支额度,阶梯和折扣、销售特殊激励等等。
根因深究:
露在计费介绍页面的几句话只是结果,严谨推导计费方式是实干精算和心理博弈。
产品的成本、价格和利润是相互决定的精算硬功;而产品和销售批折扣、厂商向客户亮底牌,都是不见硝烟的心理战。
我看到大量年营收过亿的云产品,至今算不清楚真实成本,定价靠借鉴友商和简单百分比毛利。
3.2 产品核心竞争力
这一部分就是解释两类问题,为什么要有这款产品,为什么要选你的产品/p>
3.2a 产品对内价值 — 为什么公司需要这款产品。
我不喜欢打工者先聊客户价值,我更习惯先聊清楚该产品线给公司贡献了什么价值。
定义解释:
作为主力营收产品,能给公司带来的只能是“高利润”“大额流水”或者“托起资源水位”。
如果是成熟产品必须加上实现时间和期望数字,这些数字同样也在考核销售体系;如果是探索期产品没有时间和数字,那就考研管理层和产品经理的互信关系了。
虚拟举例 — 真实场景没这么简练:
-
某产品设计毛利润35%,预计今年销售额2个亿,年增长率300%,第三年净利润有望达到15%。
-
某产品月消费额约为5亿,供应商账期4个月,客户账期2个月,迟滞流动资金10亿元。
-
某产品保证我司在某机房带宽采购量保持“最高级折扣”,价格更低、独立上联、可保底突发。
3.2b 用户使用价值 — 为什么客户需要这类产品。
定义解释:
这就是常见的产品价值、用户价值,但toB采购角色多流程复杂,描述用户价值时需要区分角色。
虚拟举例 — 真实场景没这么简练:
-
对于业务决策层,CDN和对象存储的价值是——立刻就能存图、下片儿和开直播。
-
对于采购部门,裸金属是不超卖不掺水不能随意退换的云主机,容器就是按分钟计费的云主机。
-
对于技术决策层,买云端的RDS和大数据这些模板化云主机,就是为了减少本团队责任压力。
-
对于技术执行层,采购容器可以练习K8S,采购高性能云硬盘可以减少IO优化压力。
定义的目的:
用户的使用价值可能很土鳖、没特色、没创新,但只有明确这些价值,才能保证下文核心竞争力的方向不偏颇。
3.2c 关键性能功能 — 客户为何要选你家产品。
定义解释:
主力营收型产品很少是零基础创新者,每个产品或者有友商竞品,或者有类似功能的替代方案,至少我们要按住客户自研自建的心。该产品的某些关键的性能和功能是客户最重要的评价尺度,云厂商就是靠关键的性能功能守住旧客户和开拓新客户。
分类描述:
主力营收型产品的关键性能功能,无外乎四大分类:
-
独有功能或独占资源 — 比如早期直播、某司自研或改良过的大数据软件、某云阿富汗节点。
-
产品性价比 — 某家的云主机性能更好,某家的带宽延迟更低,某家的质量相同而价格更低。
-
产品稳定性 — 大部分稳定性是能力和管理问题,但优化到极限的稳定性是成本问题。
-
资源充裕可交付 — 大客户因业务需求限时快速买大额资源,即需要产品战略肯资源储备上砸钱,也需要对资源的可描述、无缝伸缩、可复用做好规划。
关联性说明:
作为主力营收产品,其产品定义对支撑组件是选型而非实现,实现这些功能性能的主战场在“技术支撑性产品定义”。
比如一个数据库产品经理会关注到“有哪几种性价比的云硬盘”可以支撑数据库,但他们不会关心也无力解决“为什么友商的云硬盘性能比我家快10倍”;类似的独有功能、自愈稳定性、资源清晰描述和无缝伸缩等需求,也都是技术支撑性产品做支撑底座。
3.3 客户和市场分析
产品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就是追逐和引导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的过程。
3.3a 适用场景和客户画像
定义解释:
我们要描述该产品适用于哪类客户,他们有哪些场景和产品需求。
定义举例:
-
透传GPU型云主机,适用于需要独占持久使用GPU资源的客户,客户分布在图形识别、用户行为画像、策略推演等行业场景。
-
云主机竞价实例,适用于有海量分布式离线计算要求且对成本敏感的客户,客户分布在科学计算、批量离线视频处理等行业。
3.3b 已有和潜在友商分析
定义解释:
何为“友商”,他的产品、客户、应用场景和我的产品出现了零和排他冲突。
分析友商就是重温和论证产品价值定义、产品竞争力定义、客户和场景定义的逻辑闭环过程。
定义举例:
-
A友商的云主机的性能超过我方产品20%,但是某类客户的实质场景对于性能要求不敏感;我们应该向此类客户的采购表明他们用不了那么高的性能,并得到客户的技术决策人的点头认可。
-
B友商的大数据平台拥有我司缺失的XYZ三大功能,我司产品线认可这些功能的必要性。如果我司只做出X功能可以以低价格、代为导入数据、手工维护 表等方式高成本低收益开始产品起步;如果我司做出XY两个功能但仍然缺失Z功能,则需要售前销售同事引导客户Z功能为低频使用功能。
-
C友商的某产品经过我方认真评估,产品设计缺乏逻辑,功能严重缺失,资源和稳定性不足;我司不用刻意讨论C厂商的某产品。
-
D友商的某产品和我方在日常销售场景下是竞争关系,但在峰值大促场景下是合作关系。我们应该和D友商拉根专线,日常用多云融合、云原生等技术抢他们的生意,但业务高峰和容灾也适度和对方合作。
3.3c 客户选型决策关键点
定义解释:
主力营收型产品的客户选型决策点比较简单,就是“价格”+“功能”+“性能”+“稳定性”。
产品经理需要明确细化这些决策点,给前端体系的承诺越明确,给支撑体系的重压就越合理。
定义举例:
-
CDN产品线会每周核实空余资源,对销售的特价审批快速回复,对流失案例每月做复盘和调整。
-
某款云主机要符合安全隔离和审计等功能要求,支持国产操作系统,并且SLA达到99.99%。
-
某款NoSQL需要单库支持两百亿个键值,承诺客户读写QPS大于50万次。
3.4 关键业绩目标
这些关键业绩目标都有些赌性,没有100%靠谱的目标;企业Owner拿到产品经理的目标、证据、推导过程后,必须自己去判断自己去赌,资深产品经理只是在论证自己是个合格的赌局执行者。
3.4a 营收/交付规模
目标举例:
某金融云群集最近三年目标营收是2000万、6000万、1.4亿元。
证据举例:
-
我司走访五大行和几大股份制银行,其每年的IaaS支出为20亿;根据友商的金融云销售情况,其每年销售额约为10亿;根据我司普通云平台的存量客户,有大约1个亿的金融云需求。
3.4b 毛利率/毛利额
目标举例:
我司规划中的边缘云主机套餐,其月成本构成是硬件a元+机柜b元+ 络c元+巡检维护d元,其规划售价是X元,因此可得出的毛利率是Y%。
3.4c 客户粘性/切割难度
描述举例1:
秀场和游戏直播的目标客户群是大型互联 公司,其产品属性就是客户可以并行使用,客户切换难度极低,客户切换动作可以自动完成和人工干预,我司在A省B运营商有优势资源。
描述举例2:
-
智慧城市存储池的目标客户是地方政府,客户需要本地部署和离线维护,其部署速度慢,客户技术实施侧切换难度高,但监控数据无需迁移过期作废,我司独有的快速删除回收和AI预处理技术让客户切离难度较高。
八百里分麾下炙
第五. 对比产品的思考
a. 载誉退役的技术;
b. 火线磨砺的售前;
c. 融会贯通的项目管理;
a. 只有退役技术高手才能主导技术支撑性产品;
b. 售前的客户包装技能既可以力挽狂澜也可以画龙点睛;
c. 项目管理不容易出爆款产品,但对产品防守运营会非常到位。
5.2 考核方法的差异
确实云产品线太长太复杂,管理者们容易将几类产品混淆去谈,你们可以试试按照我写的《云产品向上管理总则》,自己只做判断题和选择题,让产品线仿效我这篇文章自己写清楚问答题的答案。
-
对于主力营收型产品,就多考核营收和利润;
-
对于技术支撑性产品,就多考核你的技术尖刀是否锋利;
-
对于辅助必选性产品,就多考核是否有关键功能缺失;
-
对于操作便利性产品,就多考核客户反馈和实操测试;
-
对于敲门搭讪性产品,就多考核客户覆盖度和销售反馈;
沙场秋点兵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Java技能树首页概览92167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