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1.2、Linux的诞生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硬件的性能不断提高,PC的市场不断扩大,当时可供计算机选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有Unix、DOS和MacOS这几种。Unix价格昂贵,不能运行于PC。DOS显得简陋,且源代码被软件厂商严格保密;
MacOS是一种专门用于苹果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此时,计算机科学领域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完善、强大、廉价和完全开放的操作系统。由于供教学使用的典型操作系统很少,因此当时在荷兰当教授的美国人AndrewS.Tanenbaum编写了一个操作系统,名为MINIX,为了向学生讲述操作系统内部工作原理。MINIX虽然很好,但只是一个用于教学目的的简单操作系统,而不是一个强有力的实用操作系统,然而最大的好处就是公开源代码。全世界学计算机的学生都通过钻研MINIX源代码来了解电脑里运行的MINIX操作系统,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大学二年级的学生Linus Torvalds就是其中一个,在吸收了MINIX精华的基础上,Linus于1991年写出了属于自己的Linux操作系统,版本为Linux0.01,是Linux时代开始的标志。他利用Unix的核心,去除繁杂的核心程序,改写成适用于一般计算机的x86系统,并放在 络上供大家下载,1994年推出完整的核心Version1.0,至此,Linux逐渐成为功能完善、稳定的操作系统,并被广泛使用。
Linux出现于1991年,是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学生,Linus Torvalds和后来加入的众多爱好者共同开发完成。
- bin (binaries):存放二进制可执行文件。
- sbin (super user binaries):存放二进制可执行文件,只有root才能访问。
- etc (etcetera):存放系统配置文件。
- usr (unix shared resources):用于存放共享的系统资源。
- home:存放用户文件的根目录。
- root :超级用户目录。
- dev (devices):用于存放设备文件。
- lib (library):存放跟文件系统中的程序运行所需要的共享库及内核模块。
- mnt (mount):系统管理员安装临时文件系统的安装点。
- boot 存放用于系统引导时使用的各种文件。
- tmp (temporary)用于存放各种临时文件。
- var (variable)用于存放运行时需要改变数据的文件。
二、Linux常用命令
2.1、Linux命令格式
2.2、ls
2.2.1、概述
ls(list)命令用于显示文件和目录列表
2.2.2、常用参数
- -l(long):长格式显示文件和目录信息。 简写就是。
- -a(all):显示所有文件和目录。
- -R:递归显示指定目录下的文件清单,即会显示指定目录分支内各子目录中的文件清单。
- -h:人性化显示文件大小。
2.2.3、细节
2.8.2、三种模式
- 输入模式:大部分机键动作都会理解为输入的字符。
- 末行模式:在末行模式,输入很多文件管理命令。
模式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
(1). i:在光标所在字符前开始插入。
(2). a:在光标所在字符后开始插入。
(3). o:在光标所在行的下面另起一新行插入。
(4). s:删除光标所在的字符并开始插入。
(5). I:在光标所在行的行首开始插入 如果行首有空格则在空格之后插入。
(6).A:在光标所在你行的行尾开始插入。
(7).O:在光标所在行的上面另起一行开始插入。
(8).S:删除光标所在行并开始插入。
2.8.3、常用命令
-
i:在光标前插入。
-
I:在光标当前行开始插入。
-
a:在光标后插入。
-
A:在光标当前行末尾插入。
-
o:在光标当前行的下一行插入新行。
-
O:在光标当前行的上一行插入新行。
-
:set nu:显示行 。
-
:set nonu:取消行 。
-
gg:到文本的第一行。
-
G:到文本的最后一行。
-
:n:到文本的第n行。
-
u:undo,取消上一步操作。
-
Ctrl + r:redo,返回到undo之前。
-
:wq:保存退出。
-
按住shift:保存退出,与“:wq”作用相同。
-
:wq!:强制保存退出
-
:q:退出不保存。
-
:q!:强制退出不保存。
-
p::粘贴命令。
-
1,$d:全部删除(末行模式)。
2.8.4、移动光标和翻屏操作
2.8.4.1、逐字符移动
- h:左移动。
- l:右移动。
- j:向下移动。
- k:向上移动。
2.8.4.2、行内跳转和行间跳转
- 0:跳转到行首。
- $:跳转到行尾。
- ctrl+f:向下翻一页。
- ctrl+b:向上翻一页。
2.8.4、查找和替换
- /需要匹配的条件:从前往后查找。
- 要匹配的条件:从后往前查找。
- g:全局替换。
- i:忽略大小写
2.9、软件相关命令
2.9.1、rpm命令
2.9.1.1、rpm概述
RPM是RedHat Package Manager(RedHat软件包管理工具)的缩写,这一文件格式名称虽然打上了RedHat的标志,但是其原始设计理念是开放式的,现在包括RedHat、CentOS、SUSE等Linux的分发版本都有采用,可以算是公认的行业标准了。RPM文件在Linux系统中的安装最为简便,
2.9.1.2、rpm命令
rpm命令常用的参数:
- i(install):安装应用程序。
- e(erase):卸载应用程序。
- vh(verbose hash):显示安装进度。
- U(update) :升级软件包。
- qa(query all): 显示所有已安装软件包。
2.9.2、yum命令
Yum(全称为 Yellow dog Updater, Modified)是一个在Fedora和RedHat以及SUSE、CentOS中的Shell前端软件包管理器。基於RPM包管理,能够从指定的服务器自动下载RPM包并且安装,可以自动处理依赖性关系,并且一次安装所有依赖的软件包,无须繁琐地一次次下载、安装。使用YUM命令必须连接外部 络
2.10、用户和组相关命令
用户的定义是一类用户具有访问某个资源或服务的能力。
用户组(存放一些列用户的容器),同时用户组还拥有具有访问某个资源的权限
- whoami:查看当前用户。
- exit:退出用户。
- groupadd:添加组.
- groupdel:删除组。
- useradd:添加用户,可以带一个参数,指定组名称,如果创建用户的时候,不指定组名,那么系统会自动创建一个和用户名一样的组名。
- passwd 用户名:设置用户密码。
- su 用户名:切换用户。
2.11、权限相关命令
权限的定义是某一个特定的人资源或者服务的访问能力。
Linux文件有典型的权限,。在长格式输出中在文件类型的后面有9列权限位,实际上这是针对不同用户而设定的。。
r(read):表示可读取,对于一个目录,如果没有r权限,那么就意味着不能通过ls查看这个目录的内容。
w(write):表表示可写入,对于一个目录,如果没有w权限,那么就意味着不能在目录下创建新的文件。
x(excute):表表示可写入,表示可执行,对于一个目录,如果没有x权限,那么就意味着不能通过cd进入这个目录。
2.12、搜索相关命令
2.12.3、文件相关
- whereis 命令名:搜索该命令所在路径及帮助文档所在位置。
- find 搜索范围 搜索条件:find是在系统当中搜索符合条件的文件名,如果需要匹配,使用通配符匹配,通配符是完全匹配。
2.12.4、字符串搜索
基本格式为:grep [选项] 字符串 文件名。
可选项为:
- -i:忽略大小写。
- -v:排除指定字符串。
2.12.5、find命令和grep命令的区别
find命令:在系统中搜索符合条件的文件名。
grep命令:在文件中搜索符合条件的字符串。
2.13、防火墙
centos7的防火墙程序服务名为:firewalld,他的相关命令如下:
- 防火墙配置命令:firewall-cmd。
- 防火墙帮助:fireweall-cmd –help。
- 查看防火墙状态:firewall-cmd –state。
- 查看所有打开的端口:firewall-cmd –zone=public –list-ports。
- 开启端口: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端口 /tcp –permanent(–permanent参数为永久生效,不加则重启后失效)
- 更新防火墙规则:firewall-cmd –reload。
- 删除端口:firewall-cmd –zone=public –remove-port=端口 /tcp –permanent。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CS入门技能树Linux进阶新增用户25061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