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O系统
1.IO系统组成
- 需要用于输入、输出和存储信息的设备;
- 需要相应的设备控制器;
- 控制器与CPU连接的高速总线;
- 有的大中型计算机系统,配置I/O通道;
- 用户层软件:产生I/O请求、格式化I/O、Spooling
- 设备独立性软件 :映射、保护、分块、缓冲、分配;设备命名、设备的保护以及设备的分配与释放
- 设备驱动程序 :与硬件直接相关
- 中断处理程序 :用于保存被中断进程的CPU环境,转入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再恢复被中断进程的现场后,返回到被中断进程。
- 硬件:执行I/O操作
3.I/O系统的主要功能
- 隐藏物理设备细节,方便用户
- 实现设备无关性,方便用户
- 提高处理机和设备的并行性,提高利用率:缓冲区管理
- 对I/O设备进行控制:控制方式、设备分配、设备处理
- 确保对设备正确共享:虚拟设备及设备独立性等
- 错误处理
4.I/O系统接口
- 块设备:数据的存取和传输都是以数据块为单位的设备。基本特征是传输速率较高、可寻址。磁盘设备的I/O常采用DMA方式。
- 流设备接口:数据的存取和传输是以字符为单位的设备。如键盘、打印机等。基本特征是传输速率较低、不可寻址,常采用中断驱动方式。
- 络通信接口:操作系统必须提供相应的 络软件和 络通信接口,使得计算机能通过 络与 络上的其它计算机进行通信,或上 浏览。
3.I/O设备中的接口
与控制器的接口有三种类型的信 :
- 数据信 线(进出数据转换、缓冲后传送)
- 控制信 线(读写移动磁头等控制)
- 状态信 线
4.设备控制器
a.基本功能
- 接收和识别CPU命令(控制寄存器:存放命令和参数)
- 标识和 告设备的状态(状态寄存器)
- 数据交换(数据寄存器)
- 地址识别(控制器识别设备地址、寄存器地址。地址译码器)
- 数据缓冲(协调I/O与CPU的速度差距)
- 差错控制
b.组成
- 设备控制器与处理机的接口
- 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
- I/O逻辑
c.CPU要启动一个设备时,
- 将启动命令发送给控制器;
- 同时通过地址线把地址发送给控制器
- 控制器的I/O逻辑对收到的地址和命令进行译码,再根据所译出的命令选择设备进行控制。
d.处理机与设备控制器间
- 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
共有三类信 线:
- 数据线:数据线通常与两类寄存器相连接,第一类是数据寄存器;第二类是控制/状态寄存器。
- 地址线
- 控制线
5.I/O通道——CPU和设备控制器之间增设一个硬件机构
a.主要目的:建立更独立的I/O操作,解放CPU。
- 数据传送的独立
- I/0操作的组织
实际上I/O通道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机:
-
指令类型单一,只用于I/O操作;
-
通道没有内存,它与CPU共享内存
通道类型
根据其控制的外围设备的不同类型,信息交换方式也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a.字节多路通道
- 一个通道常通过多个子通道连接多个设备控制器
- 多个设备,通过非分配型子通道以字节为单位交叉轮流使用主通道传输自己的数据。
b.数组选择通道
- 针对高速设备:分配型子通道
- 设备利用子通道占用通道后,一段时间内一直独占,直至设备传送完毕释放。
- 利用率低。
c.数组多路通道
- 结合上述两种方式。
- 含多个非分配型子通道。数据传送则按数组方式进行。
二、中断机构和中断处理程序
1.中断和陷入
- 中断:CPU对I/O设备发来的中断信 的一种响应,中断是由外部设备引起的,又称外中断。
- 陷入:由CPU内部事件所引起的中断,通常把这类中断称为内中断或陷入(trap)。
2.对多中断源的处理方式
a.屏蔽(禁止)中断:
- 所有中断都将按顺序依次处理。
- 当处理机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时,将屏蔽掉所有新到的中断,让它们等待,直到处理机已完成本次中断的处理后,处理机再去检查并处理。
b.嵌套中断:
- 当同时有多个不同优先级的中断请求时,CPU优先响应最高优先级的中断请求;
- 高优先级的中断请求,可以抢占正在运行低优先级中断的处理机,该方式类似于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进程调度。
3.中断处理流程
- 测定是否有未响应的中断信
- 保护被中断进程的CPU环境
- 转入相应的设备处理程序
- 中断处理
- 恢复CPU的现场
三、设备驱动程序
1.一次I/O由“驱动程序+中断程序”一块处理完成
四、I/O控制方式
数据走向:设备(磁盘)–控制器缓冲—进程的内存
1.程序I/O方式(忙—等待方式)
- 向控制器发送一条I/O指令;启动输入设备输入数据;把状态寄存器busy=1。
- 然后不断测试标志。为1:表示输入机尚未输完一个字,CPU继续对该标志测 试;直到为0:数据已输入控制器数据寄存器中。
- CPU取控制器中的数据送入内存单元,完成一个字的I/O 。
高速CPU空闲等待低速I/O设备,致使CPU极大浪费。
2.中断驱动I/O方式
- CPU向相应的设备控制器发出一条I/O命令,然后立即返回继续执行任务。
- 设备控制器按照命令的要求去控制指定I/O设备。
这时CPU与I/O设备并行操作。
I/O设备输入数据中,无需CPU干预,因而可使CPU与I/O设备并行工作。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及吞吐量。
3.直接存储器访问DMA 方式(适用于读一个连续的数据块)
a.特点:
- 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数据块;
- 所传送的数据是从设备直接送入内存的,或者直接从内存进设备;不需要CPU操作。
- CPU干预进一步减少:仅在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时,才需CPU干预,整块数据的传送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的。
b.DMA控制器的组成
- 主机与DMA控制器的接口;
- DMA控制器与块设备的接口;
- I/O控制逻辑。
c.DMA控制器中的寄存器
- 数据寄存器DR:暂存设备到内存或从内存到设备的数据。
- 内存地址寄存器MAR:它存放把数据从设备传送到内存的起始的目标地址或内存原地址。
- 数据计数器DC:存放本次CPU要读或写的字(节)数。
- 命令/状态寄存器CR:用于接收从CPU发来的I/O命令或有关控制和状态信息。
d.工作过程
- CPU先向磁盘控制器发送一条读命令。
- 该命令被送到命令寄存器CR中,同时发送数据读入到内存的起始地址,该地址被送入MAR中;
- 要读数据的字数则送入数据计数器DC中;
- 将磁盘中的数据原地址直接送入DMA控制器的I/O控制逻辑上,按设备状态启动磁头到相应位置。
- 启动DMA控制器控制逻辑开始进行数据传送
DMA控制器读入一个数据到数据寄存器DR中,然后传到内存MAR地址中;
接着MAR+1,DC-1,判断DC是否为0,如否,继续,反之控制器发中断请求,传送完毕。
4.I/O通道控制方式
- DMA适用于读一个连续的数据块;
- 再进一步减少CPU的干预(减少中断), 引入通道。
- 实现对一组数据块的读(写)及有关的控制和管理为单位的干预。
- 此时,CPU只需发一条I/O指令,给出通道程序的首地址及要访问设备即可。
5.通道程序
a.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主机(CPU和内存)与I/O操作之间达到更高的并行程度。
b.通道程序
通道 通过执行通道程序,与设备控制器共同实现对I/O设备的控制。
CPU指令——>设备驱动程序解读——>通道程序——>通道
五、设备独立性(无关性)
1.用户编程时所用的设备名(逻辑上的)与实际物理设备无关;
2.好处
- 设备分配时的灵活性
- 易于实现I/O重定向
3.逻辑设备名到物理设备名的映射
a.逻辑设备表LUT(Logical Unit Table)
b.LUT的设置问题
- 整个系统设置一张LUT(设备重名问题)
- 为每个用户设置一张LUT,记入各自PCB。
4.设备分配
a.所需数据结构:
- 设备控制表(DCT)
- 控制器控制表(COCT)
- 通道控制表(CHCT)
- 系统设备(总)表(SDT)
b.独占设备的分配过程
基本分配步骤(一个有通道的例子):
- 分配设备:
根据请求设备名,查找SDT,找到DCT;
状态、安全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本申请进程阻塞,挂入DCT等待队列中。
- 分配控制器
通过1步分配设备后,从DCT找到COCT;
检查COCT状态字,若忙碌,进程PCB挂到其等待队列
- 分配通道
COCT找到CHCT
判断状态,…
当上述三步都通过后,才可启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