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吐槽翻译的外版书质量差吗?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很难想象哪个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人是没看过这方面书籍的,如果只是在 上看看技术贴,那样得来的知识绝对是离散的,不系统的。而要真正学好一门学问(比如一门计算机语言或者一门技术),一本好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很多人抱怨国人在技术图书方面抄来抄去,不求甚解,虽然出版图书者甚众,但最终成为精品者却凤毛麟角。于是,更多读者热衷于外版书。但显然,并非所有国人的外语水平都足以在阅读原版书籍时毫无障碍。那么退而求其次,寻求翻译版就成为一种看似不得已的选择。

       不幸的是, 上对于翻译版书籍的吐槽可以说从未消停。我也看过那种翻译的其差无比、让人味同嚼蜡的所谓译作。我甚至在过去的博文里也列举过这样的例子,今天也不怕再提一次。我在这里举两本书为例,可以说本本原版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但翻译版我实在不敢恭维。

       首先是Bruce Eckel所著的《C++编程思想》(分两卷),英文名《Thinking in C++》。

1)翻译的人去*吧!!!看看你们把一本好书蹧蹋成什么样子:

It’s even better to avoid writing code that uses the = for initialization; instead, always use the explicit constructor form。

中文版:对于初始化,使用”=”可以避免写代码。不用总是用显示的构造函数形式。(中文版288页)
原文的意思明明是:最好避免写用”=”初始化的代码,而是使用显式的构造函数形式。
经过你们这些白痴一翻译,意思完全反了!

2)再举个例子,中文版第278页:只有会改变左侧参数的运算符赋值(如“+”、“=”)和operator=,….
原文明明是(如“+=”)。
你们这帮白痴,英文没学好,难道连这些字符照抄都不会吗br>再举一例:….because it is allocated in one big chunk,and the size of the whole chunk is stashed somewhere by the allocation routine.
中文版:由于它们被分配在一个整块的内存中,所以,整个内存块的大小被分配程序在某处中断了。
真正的意思是:因为它们被分配在一个整块的内存中,而块的大小被分配程序贮存在某个地方。
stash:贮藏;隐藏。
翻译成“整个内存块的大小被分配程序在某处中断了”简直就是狗屁不通,“大小”怎么个“中断”,这是哪国的汉语/span>

       另外一部是由冯博琴(感觉是挂名)主持翻译的,Louden, K.C. 著 的《编译原理及实践》,机械工业出版 出版
本来编译就那么复杂,不容易理解,结果翻译的又狗屁不通,那才叫天书呢。这不是只有我这这么说,我随便摘了一些 上的评论,大家一看便知:
1)翻译的是在太烂了,好多地方语句根本就不通,把人看得云里雾里,鄙视那个挂名的博导,这年头,博导都一点也不爱惜自己的名声,找几个学生用翻译软件一翻,自己也不审校,就敢挂名,害了我等想读书的人
2)在很多地方,本书翻译的真的太生硬。有时甚至感觉到不像是懂编译原理的人翻译的。比如译文第97面中的“程序清单3-1 BNF中的TINY的文法”对应原文第133面“Figure 3.6 Grammar of thr TINY language in BNF”,这种译法真的让人难以读懂。
3)我向所有的读者强烈建议不要买这本书,或者买之前一定要找一本纸版或电子版读上两章,然后再决定
对国内的译者其实我是很尊敬的,但是对这本书的译者我感到太气愤了。译者译完本书后自己看过吗是看过你怎么还敢拿出来出版呢br>里面的翻译根本不是中国人两三遍能看懂的,还有不少错误(有些错的太幼稚了)
我看了1-4章,实在是忍不住要来发发牢骚
其中1-5章由冯岚翻译,后几章的翻译没看,但是负责者冯博琴,审校者叶盛、冯岚、朱丹军(这三个同时也是翻译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译者序中提到的人员,只对张险峰保留看法(他和叶盛合译第八章,我还没看)
我想对一些译者说:请珍惜你们的声誉
最后我要还要骂一句:垃圾!
真是太气人了
冯博琴就是一包工头,他把这个翻译的单接下来,就交给属下了,除此之外,没有做任何事情。
翻译的队伍只有2中情况,要么水平太烂,怎么用心都白搭;要么毫无责任心,很多地方语句不通,要是要出一份勘误表,那就是重新来过!
Louden也算倒霉了,本来好好的一本书,到了中国,却成了狗屎!

       可以说,早先感觉被这种垃圾恶心到了,属于绝对深恶痛绝的类型。而我自己也是翻译过一些书的人,只是直接上金山词霸这种事我是干不出来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无论是翻译还是出版,总是留有遗憾的作品。我也很难保证迎合所有人的口味,但是做到问心无愧我还是可以的。

       今天逛豆瓣,无意间看到了某位 友点评对比我过往一本译作的帖子(原帖地址:http://book.douban.com/review/3259652/ ),原帖已经是5年前的事情了(我也太后知后觉了),有很多 友跟帖讨论。我也想据此来表表我的意思。首先声明,这绝对不是一篇广告贴,观者自辨!我只是想阐释一下作为一名读者,同时也是一名译者的观点。当然Viewer Discretion is Advised !!

       因为《编码:隐匿在软硬件背后的语言》这部书早年机械工业出版 曾经出过一次,于是 上关于机工版与电工版的差异就从未停止过。由于这是一本如此鼎鼎大名的著作,作为电工版的译者,我等又怎敢等闲视之。刚刚那位豆瓣 友真是有心了,他在“手头没有英文原版”的情况下,人工比对了一下前后两个译本的差异。 尽管我个人认为,这种没有参照英文原版的比对其实没多大意义。但还是感谢这位 友的热心。我今天把缺少的英文版加上了,希望大家也来参与点评点评。

比如书名:《Code: The Hidden Language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我的翻译是:编码:隐匿在软硬件背后的语言
机工老版的翻译是:编码的奥秘
(书名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咯)

再来看第一章的一些例子(从豆瓣 帖中摘抄,我补充了英文原版内容)

3)As you watch your friend’s flashlight making swoops and lines in the air, you find that it’s too hard to assemble the multiple strokes together in your head. These swirls and slashes of light are not precise enough.

我的翻译是:当你看着朋友的手电筒在空中圈圈点点时,会发现很难在头脑中组合出那么多复杂的笔画。这些旋转和倾斜的光线都太不准确了。

机工老版的翻译是:当你注视来去飞舞的光柱时,会发现在脑海中将它们组合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些光划成的圈圈杠杠太不准确了。


       这种例子我不想继续举下去,尽管这些地方并不影响读者对于文字的理解,但是,显然老版的翻译非常随意,随意到了任意扭曲原作意思的地方。我要再次强调翻译的第一原则:准确,不要随意引入过多自己的意思

       其次,就一个认真的态度而言,不缺不漏,不犯低级错误也是必须的。这其实跟能力没啥关系,看职业道德了。

机工老版第4章:“他们用琥珀与木头相摩擦而产生我们今天所说的静电。在琥珀上摩擦木头使木头从琥珀获得电子,结果木头所含的电子数多于质子数而琥珀所含的电子数小于质子数。”
如果你还记得中学的物理课,那你看出翻译的问题在哪里了吗/strong>
原文:Rubbing wool on amber causes the wool to pick up electrons from the amber. The wool winds up with more electrons than protons, and the amber ends up with fewer electrons than protons.
是的:老版译者,把wool错误的理解成了wood。他把羊毛和木头搞错了!如果你不看原文,你很有可能扫过这个地方了。这跟能力应该也没啥关系,但是把木头和羊毛搞错,我也只能“呵呵”了。

再比如下面也是 友留言中的内容:

电工新版:“自从路易斯?布莱叶发明布莱叶盲文以来,其应用已经扩展到各个领域。目前在英文出版物中最常用的盲文系统被称为二级布莱叶盲文(Grade 2 Braille)。二级布莱叶盲文使用了很多缩写,以便于保存树型结构和提高阅读速度。例如,如果字母的码字单独出现,它们就表示一个普通的单词。以下三排图样(包含“完整的”第三排)为我们展示了这些单词的码字。”

这一段,老版的没有 “例如,如果字母的码字单独出现,它们就表示一个普通的单词。” 这一句(注意原文中是有的!但是这一句是相当重要的,我之前还一直疑惑表示小写字母和普通单词是一样的编码,那盲人是怎么区分的没有像数字和字母有切换符 。不知道原译者怎么会犯这种错误。我之前看过好几本翻译的计算机书籍也是这样,好多翻译错误导致理解困难。

最后,毕竟外国和中国存在文化差异,即使准确的原模原样的逐字照译,对于美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事物,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仍然很难理解,这时我的策略是会以脚注的方式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例如

机工版第9章,第一段如下:
“1973年,当安东尼·奥兰多在他写的一首歌中要求他挚爱的人“系一条黄色的绸带在橡树上”时,他并没有要求他的爱人进行繁琐的解释或冗长的讨论,只要求她给他一个简单的结果。他不去关心其中的因果,即使歌中复杂的感情和动情的历史在现实生活中重演,所有的人真正想知道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是或不是。他希望在树上系一条黄色的绸带来表示:“是的,即使你犯了很大的错,并且被判了入狱三年,我仍希望你回来和我一起共渡时光。”他希望用树上没有黄色的绸带来表示:“你连停在这里都别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10月11日
下一篇 2015年10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