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五种典型的开发模型各自特点

转自:http://www.cnblogs.com/kzloser/archive/2012/07/06/2578835.html

瀑布模型

1.里程碑或基线驱动。2.过程逆转性很差或者说不可逆转。逆转可能会延误工期,增加成本,造成损失  

1.开发阶段清晰,便于评审、审计、跟踪、管理和控制。

1.不可逆或很难可逆。2.问题会积累,错误会传递发散扩大,导致成本和质量失控。

1.在开发时间内需求不变化或很少变化。2.分析设计人员对此领域非常熟悉。3.低风险项目。4.用户使用环境稳定(如系统软件,工具软件)

快速原型模型

1.容易适应需求的变化

1.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

1.所使用的开发工具和技术不一定符合主流的发展;快速建立起来的系统架构加上连续的修改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低下。

1.需求不明确或复杂系统。2.用户无法自主提出应用需求。

增量模型

1.软件由一系列增量构件组成

1.人员分配灵活,刚开始不用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如果核心产品很受欢迎,则可增加人力实现下一个增量。当配备人员不能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产品时,它提供了一种先推进核心产品的途径,这样即可先发部分功能给客户,对客户起到镇静剂作用。2.增量能够有计划的管理技术风险。

1.由于各个构件是逐渐并入已有的软件体系结构中,所以加入构件必须不破坏已构造好的系统部分,这需要软件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2.在开发过程中,需求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增量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容易退化为边改边做模型,从而使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整体性。3.如果增量包之间存在相交的情况且未很好处理,则必须做全盘系统分析,这种模型将功能细化后分别开发的方法较适应于需求经常改变的软件开发过程

1.系统容易拆分。2.开发人力比较少。3.特别适用于商业软件(如QQ, 游)

螺旋模型

1.是一种周期性的方法进行系统开发。2.有许多“中间版本”。3.每个周期都包括需求定义、风险分析、工程实现和评审4个阶段

1.设计上灵活,可在项目各个阶段进行变更。2.以小的分段来构建大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3.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了项目不偏离正确方向以及项目的可控性。

1.建设周期长,而软件技术更新比较快,所以经常出现软件开发结束后,和当前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当前用户需求。

1.系统庞大,风险高。2.需求不太明确。

喷泉模型

1.该模型的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开发。

1.提高软件项目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适用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1.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详细介绍如下:

瀑布模式

特点:

  • 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 前一阶段完成后,才能开始后一阶段
    • 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本为后一阶段的输入文本
  • 推迟实现的观点
  • 质量保证:
    • 每个阶段必须交付出合格的文档

缺点:

  • 开始需要把需求做到最全
  • 惧怕用户测试中的反馈,惧怕需求变更
  • mux


快速原型模型

优缺点:

  • 优点:  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  
  • 缺点:  所选用的开发技术和工具不一定符合主流的发展;快速建立起来的系统结构加上连续的修改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低下。

原型类型:

  • 探索型原型:  目的是要型清用户的需求,确定所期望的特性,并探索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它主要针对开发目标模糊,
  • 实验型原型:  主要用于设计阶段,考核;实现方案是否合适,能否实陋
  • 演化型原型:  主要用于及早向用户提交一个原型系统,该原型系统或者包含系统的框架,或者包含系统的主要功能,在得到用户的认可后,将原型系统不断扩充演变为最终的软件系统

原型的运用方式:

  • 抛弃策略是将原型用于开发过程的某个阶段,促使该阶段的开发结果更加完整、准确、一致、可靠,该阶段结束后,原型随之作废。探索型和实验型就是采用此策略的。
  • 附加策略是将原型用于开发的全过程,原型由最基本的核心开始,逐步增加新的功能和新的需求,反复修改反复扩充,最后发展为用户满意的最终系统,演化型快速原型就是采用此策略

模型:


喷泉模型

优点:

喷泉模型不像瀑布模型那样,需要分析活动结束后才开始设计活动,设计活动结束后才开始编码活动.该模型的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开发.其优点是可以提高软件项目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适应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缺点:

模型:

软件工程五种典型的开发模型各自特点

 


演化模型

思想:

演化模型主要针对事先不能完整定义需求的软件开发.用户可以给出待开发系统的核心需求,并且当看到核心需求实现后,能够有效地提出反馈,以支持系统的最终设计和实现

开发顺序:

  • 根据用户的核心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后提交用户
  • 精化:根据以能满足用户核心需求的核心系统上,增加用户反馈的其他全部功能

优点:

  • 任何功能一经开发就能进入测试以便验证是否符合产品需求
  • 开发中的经验教训能反馈应用于本产品的下一个循环过程,大大提高质量与效率
  • 开发中的经验教训能反馈应用于本产品的下一个循环过程,大大提高质量与效率
  • 大大有助于早期建立产品开发的配置管理

缺点:

  • 主要需求开始并不完全弄清楚的话,会给总体设计带来困难及削弱产品设计的完整性,并因而影响产品性能的优化及产品的可维护性
  • 缺乏严格过程管理的话,这生命周期模型很可能退化为“试-错-改”模式
  • 不加控制地让用户接触开发中尚未测试稳定的功能,可能对开发人员及用户都产生负面的影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0月22日
下一篇 2017年10月22日

相关推荐

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