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四大科技巨头——苹果、微软、谷歌、Facebook任何一家在各自领域都是霸主。
但每一家都不满足于自己本身的地盘,始终马不停蹄地致力于利用自己优势去瓜分更多的蛋糕。
于是巨头与巨头之间就形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微软的营收结构
谷歌的营收结构
一、苹果 VS 谷歌
苹果和谷歌两家公司其实颇有渊源,谷歌的董事长施密特在2006-2009一度是苹果董事会的成员,第一代iPhone上市时默认安装的是谷歌地图。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并非比尔盖茨有多么慷慨。
而是1997年的微软面临着巨大的反垄断压力,对竞争对手的支持有助于减少其反垄断的监管压力。
商业层面,几乎所有的出发点都源于利益。
两家公司从此也走向了新一轮的竞合关系——
2001年苹果的iPod一炮而红,眼红的微软在2003年推出自己的MP3播放器Zune试图复制iPod的成功。
然而,产品品味很差的微软一败涂地,按乔布斯的说法——
“我们开发iPod的是因为我们真的热爱音乐,而微软则不是”。
当苹果推出iPhone开始定义智能手机时,微软发现自己先于苹果几年发布的Windows Mobile根本毫无竞争力。
不甘失败的微软于是收购诺基亚推出智能手机系统Windows Phone 7,期望和iOS、安卓三分天下。
如我们所熟知,这个野心也落空了,在这一轮移动竞争中,微软彻底地输给了苹果。
但微软和苹果的故事至此并没有结束。
纳德拉掌管微软后,重新调整了思路,启动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战略,正视和拥抱了对手苹果的强大。
微软为iOS用户和Mac用户精心开发了Office套装,微软的高管有时候还现身苹果的开发者大会为Mac版的Office摇旗呐喊。
如今“微软是iOS的最佳开发者”既是一句调侃,也是部分事实。
甚至,微软还学习苹果开始做起了硬件——
推出了极具设计感的Surface系列二合一电脑,被媒体评论为丑陋的Windows阵容中为数不多的有“苹果式简洁”的作品。
而新一代Window 11用户评价中最多的一句是“界面果里果气”。
苹果也用iPhone帝国生态重新夺回了部分PC市场,Mac系列的主机和笔记本持续畅销,不讲武德的M系列的芯片更是有望挑战“Wintel联盟”,继续扩大MacOS的市场份额。
如今,两家公司的真实商业关系谈不上融洽。
比如苹果在推广M1芯片时找喜剧演员扮演并丑化“PC先生”,微软则投钱给Epic Games支持其控告苹果垄断,苹果禁止微软的云游戏应用上架AppStore。
“移动新王”和“PC旧王”的暗中对抗依然在继续上演。
这两家相爱相杀超过40年的科技常青树必然会在元宇宙这个赛道继续狭路相逢。
三、苹果 VS Facebook
按理说,苹果和Facebook的关系应该比较简单,无非就是平台和应用开发者之间的关系。
然而,真实的商业世界却比想象中要复杂。
首先,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点是,Facebook在业务层面其实也和苹果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苹果有自己的即时通讯工具iMessage。
而在美国,iOS用户超过60%,因此iMessage和Facebook message、WhatsApp构成了直接的竞争。
没错,在美国,最流行的视频通话工具是苹果的Facetime,而非Facebook旗下的任何其他应用。
除此之外,这两家公司的确在业务层面没有直接的竞争。
然而,苹果和Facebook的关系目前非常僵。
直接原因在于苹果新的隐私政策调整动了Facebook赖以生存的广告奶酪。
比如一个购物 站如果要在Facebook上精准投放给那些访问过自己 站的用户,那么它必须告诉Facebook这些用户的唯一标识,Facebook的广告系统才能准确匹配。
广告主在投放后也会用这个唯一标识去衡量和检验广告效果,这在广告领域被称之为归因。
这个唯一标识就是苹果的唯一设备 ——IDFA。
在过去,iOS的APP是可以自由获取iPhone的IDFA的。
但苹果在2021年对隐私政策做了一个重要的调整,即必须获得用户许可才能获取IDFA,这样一来,APP们就有较大的概率获取不到用户的IDFA。
因此,Facebook广告的精准性就下降了,传导到广告主端就是广告效果下降了,直接后果就是他们就会减少在Facebook上投广告。
如此一来,对Facebook的财务影响是非常直接的。
2021年Q4财 ,Facebook净利润下降8%,其CFO直接在电话会议中承认部分由于苹果的隐私政策所致。
于是我们看到,2020年Facebook甚至公开在《纽约时 》等 纸上刊登广告Diss苹果,痛斥苹果不顾中小企业的死活。
这被媒体界解读为两巨头之间的“停火协定”。
当然,在未来,谷歌和微软这两家已经斗法了超过20年的巨头之间,竞争必然会继续大于合作。
五、谷歌 VS Facebook。
和苹果及微软不同,谷歌和Facebook同属互联 领域,二者的核心商业模式都是广告。
从Facebook崛起开始,谷歌就在围堵它,Facebook崛起的确让谷歌深深地捏一把汗,这背后基于两个简单的逻辑——
首先,Facebook代表的 交 络是一个时间黑洞,吸引了 民足够长的在线时长;
其次, 交 络是一个封闭 络,搜索引擎无法检索;
于是,谷歌先后开发了Orkut、Wave、Google Buzz等多个 交 络对抗Facebook。
其中动静最大的是当时几乎是以全公司之力打造的Google+,CEO佩奇亲自下场,主打圈层交友,尽管在刚发布时气势如虹, 称4个月豪取4000万用户。
然而,同维度的竞争,后来者从来都没有优势,这样的故事上演过无数遍,消耗了大量资源的Google+最终沦为一座鬼城,并在2015年宣布永久关闭。
公允地讲,谷歌尽管输掉了和Facebook的战争,但它并非在用户时长层面一无所获。
其中一个重要的亮点是YouTube,它承担起了谷歌内容产品的大旗,成为对抗Facebook时间黑洞的桥头堡。
如今,这个谷歌2004年收购来的小破站已经是一个月活超过20亿,年营收超过15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
尽管Facebook赢得了和谷歌的 交之战,但Facebook毕竟是一个应用,它依然要上架到谷歌的Google Play安卓商店,这其实就得遵循谷歌制定的规则。
Facebook和小扎一直是有野心的,他不甘在别人的地盘表演,因此它有过很多次跳出谷歌规则的努力——
2013年Facebook联合HTC发布了自己定制的 交手机,同年发布了一个安卓桌面应用——Facebook Home。
且当年扎克伯格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在一个潜力不大的技术上,这个技术就是HTML5,小扎企图利用HTML5绕开谷歌、苹果的游戏规则。
所有的这些努力在移动应用化的大趋势下几乎都无疾而终,Facebook终究还是变成了AppStore和Google Play里一款没有任何特权的应用。
因此,Facebook在某种意义上会担心谷歌Android也仿效苹果一样推出封禁IDFA这样的隐私政策,这会让其广告业务雪上加霜。
然而,尽管谷歌也面临着更严格的隐私政策的压力,但作为全球第一大广告巨头,它本身也依赖设备标识来进行精准广告投放。
因此,Facebook暂时不需要过于担心。
毕竟,大公司也不会和钱过不去,一切都是生意。
Facebook的确和谷歌几乎没有合作,唯一的例外是Facebook旗下的VR头显Oculus的操作系统,底层居然是Android。
这在严格意义上其实谈不上合作,毕竟Android是一个开源的软件。
业界对此的理解是,Facebook在开发Oculus时从0开始开发一个操作系统的确难度非常大,为了快速迭代,使用了安卓成熟的框架。
然而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Facebook的一个隐患。
忘了说了,Facebook对阵谷歌最得意的一次行动应该是扎克伯格成功地从谷歌挖来了桑德伯格担任公司的COO。
她是Facebook从一家年轻的愣头青初创公司走向成熟关键中的关键。
其实,对于谷歌和Facebook而言,除了彼此之间的持续竞争,今天二者共同面临一个更为棘手的挑战在于——
从遥远的东方蹦出了一个叫TikTok的应用,它来势汹汹,攻城略地,是新的时间杀手,不断吞噬原本是属于YouTube和Instagram的用户时间。
而谷歌和Facebook现在对此焦头烂额又束手无策。
没错,对于互联 公司而言,你的敌人可能来自任何方向。
六、微软 VS Facebook
微软和Facebook一直以来都是两家业务差别很大的公司,几乎没有交集。
然而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是微软收购了世界上最大的职业 交平台LinkedIn,曲线进入 交领域;
同时微软的Teams也和Facebook Meeting在竞争。
更重要的是,去年两家公司先后宣布进军元宇宙领域,交锋的硝烟味日益浓厚。
事实上,微软和Facebook的关系要追溯到2007年,那一年微软花2.4亿美元购买了Facebook1.6%的股份,当时Facebook的估值仅仅为150亿美元。
如今,微软的这笔投资整整赚了40倍。
那是微软和Facebook关系良好的一段时期,彼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对手——谷歌。
没错,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2010年微软宣布Bing的搜索结果中会显示部分Facebook的内容;
同年,Facebook宣布全体员工成为Office365的用户,甚至Facebook有一段时间将所有站内的Banner广告位交给微软进行代理售卖。
前微软CEO鲍尔默在接受CNBC 电视台采访时爆料,微软在2010年曾与扎克伯格接触,表示愿意以2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Facebook,当时扎克伯格没有接受。
2012年,Facebook 花了5.5 亿美元从微软那里购买了 650个AOL的专利,以便充实自己的专利库应对可能的专利诉讼。
如今,二者的竞争大于合作,而竞争的核心领域变成了关乎未来的元宇宙,尽管元宇宙离大规模应用还很遥远,但两家公司在该领域压重注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Facebook的财 ,2021年其全年在Oculus上的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不惜将公司更名为Meta以显示转型的决心。
目前看Oculus Quest2在销量上突破1000万台的确是VR领域的一个不小的里程碑,但离Facebook设想的元宇宙蓝图还有不小的距离。
微软进军元宇宙的思路和Facebook并不一样,目前它将焦点集中在以HoloLens为核心的AR领域。
同时和Facebook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不同,微软更想通过其在企业端引导用户在办公场景中使用元宇宙相关的技术。
另一方面,微软和Facebook同时认为游戏是元宇宙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因此Oculus成立了多家第一方游戏工作室,如今Oculus Store里的内容超过70%是游戏,Facebook在努力提升设备的游戏性能以增加对游戏开发者的吸引力。
这就开始渗透到了微软的优势领域,微软在几个月前收购动视暴雪的时候就直白的宣称,此举有助于推进微软的元宇宙战略。
微软和Facebook两家都由哈佛辍学生创办的公司如今因为元宇宙和游戏业务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到底谁能在下一代计算平台的竞争中走的更远/strong>
我们把答案交给时间。
好了,硅谷四巨头错综复杂的关系到此就梳理结束了。
可以看到,巨头的竞合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互联 发展史,而他们的之间的激励博弈还会在未来的产业格局中继续上演。
从上面的剖析中,我总结四点对互联 公司有益的启示——
1.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2.打败你的可能不是你的直接竞争对手,而是一个新的时代;
3.如果确认打不过,那就乖乖遵守对手的规则;
3.疯狂地创新才是一家公司最大的护城河;
都看到这里了,加个关注吧,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End——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更多精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