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模型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瀑布模型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生命周期模型,现在它仍然是软件工程中应用得最广泛的过程模型。传统软件工程方法学的软件过程,基本上可以用瀑布模型来描述。
如下图所示为传统的瀑布模型。按照传统的瀑布模型开发软件,有下述的几个特点:
瀑布模型的优点
- 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的方法(例如,结构化技术);
- 严格地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
- 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组的仔细验证;
各个阶段产生的文档是维护软件产品时必不可少的,没有文档的软件几乎是不可能的。遵守瀑布模型的文档约束,将使软件维护变得比较容易一些。由于绝大部分软件预算都花费在软件维护上,因此,使软件变得比较容易维护就能显著降低软件预算。可以说,瀑布模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基本上是一种文档驱动的模型。
瀑布模型的缺点
但是,“瀑布模型是由文档驱动的”这个事实也是它的一个主要缺点。
在可运行的软件产品交付给用户之前,用户只能通过文档来了解产品是什么样的。但是,仅仅通过写在纸上的静态的规格说明,很难全面正确地认识动态的软件产品。而且事实证明,一旦一个用户开始使用一个软件,在他的头脑中关于该软件应该做什么的想法就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就使得最初提出的需求变得不完全适用了。
事实上,要求用户不经过实践就提出完整准确的需求,在许多情况下都是不切实际的。总之,由于瀑布模型几乎完全依赖于书面的规格说明,很可能导致最终开发的软件产品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