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阶段》
1、立项建议——产品构思提交给总工程师,撰写立项建议书。
2、可行性分析——制定调研计划,生成立项可行性分析 告。
3、立项评审——形成立项评审记录表。
4、项目筹备——任命项目经理、同时定义QA、CCB等角色。
《计划阶段》
1、客户需求——由项目经理和开发主管来参与客户需求开发,形成用户需求访谈录,编写用户需求说明书,项目经理组织组织评审。
2、项目估计——项目经理在EPG的帮助下选择项目生命周期,定义项目过程,做任务分解(WBS),主要体现在规模、风险、进度、成本、工作量方面的估计,生成项目估计表。QA负责对项目估计的过程的正确性进行检查。
3、项目计划——制成工作环境标准主要包括开发、测试及现成运行三种环境,制定并维护项目计划,主要包括进度计划、WBS、财务、时间段、干系人、项目监督与控制等。
《开发阶段》
1、需求开发——根据项目计划和用户需求说明书来写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项目经理组织评审,建立需求跟踪矩阵。
2、设计——做产品概要设计说明书和产品详细设计说明书。
3、实现——开始编码,并用JUint做单元测试,测试出BUG之后计入工作周 并修改之,同时测试人员开始设计测试用例,做出详细的测试计划,对软件做各模块的功能测试,并把测出的bug写入DT,交由开发人员修改。
4、集成——将产品的各个模块组装程产品。项目经理制定集成计划,由开发主管做集成方案设计,提供集成环境检查单和产品配置清单,有开发人员搭建集成环境。
5、验证——提供验证产品清单及验证方法
《确认阶段》
1、确认——确认产品清单及确认方法。
2、验收——项目经理和客户一起制定验收计划和验收准则,用户做验收,输出验收记录,验收 告。
《结项阶段》
1、计划——有项目经理准备结项计划,并提交结项申请书。
2、准备——技术建议书、系统介绍、研制 告、发布清单、设计输出一览表,要对技术建议书做评审。
4、发布——先培训,制定发布计划,发布通告,附发布清单。
1、详细设计——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针对分给的功能模块从模块描述、功能描述、接口设置、数据输入输出项、流程逻辑处理等方面进行描述。
2、概要设计——对项目的总体结构进行设计,主要是对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任务分解,划分模块,由项目经理和开发主管完成。
3、周例会、项目周 ——是对项目本周的进展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讨论和总结,主要是监控项目是否按照计划在进行,和项目计划是否存在偏差。
4、评审——项目计划评审、产品需求评审、概要设计评审、详细设计评审、实现评审、产品集成评审、结项评审、用户需求说明书评审、测试计划评审。
5、开发人员的任务一般由开发主管检查,项目经理也会参与。开发主管的任务一般由项目经理检查,QA会对项目的过程进行检查。
6、瀑布开发模型——项目需求明确,后期变化较小,可以很好的控制项目的进度和规模。
7、产品集成——主要关注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提供产品集成方案和接口一览表来保证接口的正确,并进行管理。保证所有集成测试用例都通过。
8、集成测试——设计时开始进行计划、写用例、进行集成测试编码等,单元测试结束后,进行集成测试、修改问题,并完成测试 告。
10、系统测试问题——将问题提入TD库,根据问题的状态判定问题是否处理完成。一般在单元测试中发现的问题直接由开发人员修改,模块测试和集成测试中发现的问题由测试人员通知开发主管,再由开发主管跟踪责任人对问题进行修改。
11、代码走读——主要检查代码的规范性和重要函数的逻辑处理机制是否合理,可以发现一些较深的bug,也能反映出详细设计文档的质量。
12、度量(MA)——收集度量数据,主要包括进度、工作量、规模等信息。
13、产品需求跟踪矩阵——通过对其跟踪,保证所有实现都是满足设计的,满足需求的。
14、TD库——开发和测试人员的接口。测试人员将问题记录在TD库,开发人员对问题进行修改。
15、QA——检查产品及文档的规范性,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减少返工的工作量。
16、CM——主要是咨询有关配置库使用及获取相关受控文件。
17、项目的质量目标——项目进度偏差不超过10%,项目文档的严重缺陷比率不超过12%,代码缺陷密度:千行代码缺陷率不超过2.5。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