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仿真概述
(1)软件版本
Release Version 2019.07 (CST2019-SP7),CST微波工作室(MWS)+设计工作室(DS)。
二、重点讲解
(1)集总器件建模与设置
从有限时域差分算法实现上来讲,全波仿真中集总器件与离散端口设置其实是等效的,只是功能不同而已。CST目前支持两种集总器件建模:一是细线器件,选取空间任意两点,然后构建Lumped Network Element;另一种是薄片器件,选择空间两条短横线(俗称edge),然后构建Lumped Network Face Element。相比之下,第二种建模更加灵活,通用型更强,特别适合需要考虑器件寄生效应的场合。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集总器件定义对话框type选项卡中有spice circuit选项,方便用户时域仿真加载非线性器件,这是CST2019版本的一个亮点。
基于面电流定义的集总器件设置(推荐):SPICE子电路(PN结)
然后,按照类似集总器件建模的方式,构建基于面电流的离散端口激励(Discrete Port),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端口类型有三种,这里无需指定,因为MWS和DS联合仿真时该选项无效(或说被DS设置自动覆盖)。
最后,进一步设置DS外部端口激励参数,选中导航栏Tasks-Trans1,左下角Task Parameter List中就会出现端口设置,选择自定义激励信 ,弹出对话框。这里为了控制二极管通断,故选择脉冲序列电压源(Pulse Sequence),不难发现,这里源的类型与MWS中离散端口的类型具有对应性,因此MWS中离散端口参数设置会被自动忽略。
上述设置完毕后,在DS界面中启动仿真(Update),即可进行真实的时域场路联合仿真。这里分别给出了上述结构在有无外加偏置条件下的电压和电场响应。可以发现,外加偏置确实改变了器件的状态和电磁结构的散射特性。
三、注意事项
(1)如果集总器件为简单的RLC或者理想PN结,建议使用内建模型,即集总器件对话框中type类型中选择RLC或者Diode 选项,直接在选项卡中填写器件参数,这样CST无需调用外部电路求解器,仿真精度和可靠性会更高。但是如果集总器件等效电路较为复杂,定义为SPICE子电路会更加方便,CST求解时自动调用外部的SPICE电路求解器进行仿真,电路模型过于复杂时求解可能不稳定。
(2)不难发现,CST-MWS界面也可以指定平面波和离散端口的联合激励,但是两种激励的信 波形由导航栏的激励信 (Excitation signals)唯一指定,无法独立更改,所以此处需要借助DS独立定义离散端口的波形。如果用户不需要外加偏置,也即仿真无源集总加载设计时,仅仅利用MWS就够了,不需要MWS界面和DS界面来回切换。
(3)MWS和DS两个工作室设计的目的不同,仿真流程和逻辑不同,因此很难兼容场路联合仿真时所有参数。为此需要用户多多阅读帮助文档,了解算法层面的相关知识,在参数定义不明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仿真测试进行明确。简单来说,遇到模凌两可的情况,谁是主求解器谁说了算。
(4)场路联合仿真结束后,DS界面中可以查看部分电路响应,MWS界面可以查看更多数据,数据末尾的命名会自动添加[cosim Tran*],对应为场路联合仿真产生的数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