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复旦大学非全MSE 计算机/软件学院专业硕士 上岸经验分享

个人情况

我14年某985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毕业,19年了解复旦非全日制专硕项目后对该项目有了浓厚兴趣。由于身在创业公司,学习时间比较难协调,跌跌撞撞考了三次,终于上岸。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三次的考试结果,然后进入各科分享的环节:

  • 20级情况:总分过线,数学单科未过,未走调剂;
  • 21级考试情况:单科均过线,由于当年校线上涨20分,未过总分线,未走调剂;
  • 22级考试情况:分数不高,运气比较好,成功上岸

初试准备

数学

把数学放在所有科目的第一位,重要性可想而知。由于非全考生都毕业多年,数学基本还给老师,计算能力也会跟不上,哪怕刚毕业的时候能够做到150,也不代表着现在可以过线。

数学是决定能不能过线的关键,之所以考了三次,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时间系统刷题。由于刷题量不够,不管是数学考试改版之前还是之后,几次考试下来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时间不够,感觉对客观题的计算会耗费大量时间,最终留给主观题的答题时间不足。

数学第一阶段的学习主要是熟悉相关概念和一些常用的做题方法,关键点在于各类课程和例题上;第二阶段在于大量的练习,提升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虽然三次数学分数都不是很高,但对于如何考还是积攒了一些经验可以给大家分享:

  1. 奇数年和偶数年的差异的确还是存在,对于奇数年考试的大家来说,一定要好好复习基础题和加强计算联系,张*之类的模拟题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
  2. 真题还是最重要的,大多数解题套路在真题解析中都是有体现的,如果没有时间刷大量题目,最好还是把真题深入多多研究。
  3. 数学是考试的关键,可以提前开始准备一些基础,后期留一些集中的时间做系统复习。
  4. 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放弃。线代一定要把握好,高数中一些时间耗费多,收益不大的部分可以适当放弃。

专业课

经历了961到408的过度,今年备考专业课耗费了很多时间。

961专业课考的数据结构、软件工程、CSAPP三门,数据结构和软工非常简单,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人员复习难度很低,CSAPP复习比较耗时,但是拿分不高。前两年分数好像都是一百一十左右,但是961已成历史,就不再分享了。

408包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 络四门课,复习量比961要大不少。

我主要使用的参考书是四本道复习考研指导,可以和王道的视频结合使用。王道视频相对来说讲解非常详细,可以依据自己情况开2-3倍速,重点是对所有知识点的理解,看完后再结合书本相应专业梳理和整理习题。

视频我是在通勤路上看完的,复习到最后堪堪做完四本书并把课后习题整理了第二轮,最终考了90+。

参加考试后最大的感受是,题目都会做,主要还是答题时间不够。所以对于时间充裕的同学,复习指导做完以后,一定要花一定的时间练习一下套题,提升一下对于套题的做题时间分配能力。

政治

政治第一次考试的时候花了一些时间从十月开始进入复习。后面两次基本属于考试前背肖四。

事实证明,复习和不复习其实基本没啥区别,都是在65分左右。

对于政治来说,重点是掌握相关的知识体系结构,然后考前背一下肖四肖八的选择题和肖四的大题答案。如果不是很放心,可以找一下刷题的小程序,借碎片时间刷一下。

英语

英语的整体难度感觉是小于四级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复习。

可以先做一下真题进行测试,如果感觉靠个人基础可以应对考试,可以只准备作文部分。

对于英语来说,考前背作文模板的收益很大,可以提升将近10分。

复试准备

复试重点考察的是工作和专业的一些相关情况,按照之前了解到被刷的一些情况,建议工作内容不涉及实际编码的同学,可以准备一个自己的简单编码项目。

对于其他同学,主要还是准备一下英语自我介绍和自己项目的一些情况,重点练习一下口语。

几点建议

1). 复习战线不能拉的特别长,但是基础复习可以提前开始。

这里的复习战线是指高强度的学习。作为参考,工作日5:30起床利用上班前和通勤的时间,早上学习2.5小时;利用午休时间,1小时看视频和课程;晚上9点下班后学习和整理,2小时左右,主要用于做题。实际的有效复习时间还是集中在非工作日。

建议把做题的时间放早一点,工作强度如果比较高的话,晚上精力很难再集中。另外高强度的节奏不是长久之计,如果太早开始,可能导致考前的一两个月产生倦怠心理。

但是基础复习还是可以尽早开始,如果基础不牢靠的话,后期的进度和效率会比较差。

2). 复习计划很可能无法实现,需要提前有一些余量。

复习计划列的详细不代表一定有时间兑现,最好是可以留有一段时间可用应对变化。

今年能上岸运气占了很大成分。20和21年下半年正好公司融资、产品项目处在关键阶段,花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加班,计划中周末的整段复习时间很难兑现,导致最后复习计划完成度都很低。

3). 目标需要适当定高一些,防止考试情况有变化。

21年考试是961的最后一年,由于对于考试有了一定的概念,我从10月开始复习,目标定在320分,最终考下来分数是310+。但是由于当年300+人数有120+,四年没变过的分数线上涨了20分,导致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复试。

虽然是因为数学刷题时间没能挤出来,数学成绩导致总分不高,但还是跟目标本身就定的不高有直接关系。所以建议大家制定目标时不妨高一些,增加对变化的应对能力。

4). 学会适当放弃

毕竟不是为了考400+,对于数学和专业课部分中一些时间花费多,但收益不大的部分,可以进行适当放弃。

感谢

感谢朋友同事特别是老婆的支持,希望大家都能得偿所愿。

其他参考连接

非全

复旦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MSE)-电子信息-非全日制-考研经验-复试经验_iioSnail的博客-CSDN博客_复旦软件工程专业

全日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823169/answer/2422613029
 22届计院状元436分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2651285 22届计院426分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2941832 22届计院403分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4052701 22届计院402分双非跨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2820131 22届计院383分双非跨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503544446 22届计院381分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2962922 22届计院371分 
https://zhuanlan.zhihu.com/p/523577030 22届计院358分双非跨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