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知识点
1.测试基础
1.1常见的软件测试模型有哪几种
V模型,W模型,H模型,X模型
1.2简述软件测试V模型的流程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1.3软件测试V模型的优点、缺点。
优点: A. 既有底层测试(编码测试)又有高层测试(系统测试)。
B.清楚的标识出软件开发的阶段。
C.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将开发过程分成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分工明确,便 于控制开发过程。所有阶段结束,开发就结束。
缺点:A.由于自身的顺序性,导致前期的一些bug到后期才被发现,或者不被发现。
B.在需求阶段很难把用户的需求完全明确,因此在需求更改时将会导致阶段反复,工作量大,灵活性低。
1.4H模型诞生的背景
虽然软件开发中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编码等活动是被分阶段执行的,但是实践中,他们不完全是串行的,他们更多时候是交叉进行的,或迭代执行的。所以专家将测试活动完全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完全独立的流程。
1.5H模型示意图及说明
1.7黑盒测试及常用的黑盒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把测试对象当成看不见内部的黑盒子,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注重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只关心软件的输入和输出数据。
黑盒测试方法:
边界值分析方法;等价类划分方法;正交表;因果图&判定表方法;场景法;流程设计法。
1.8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概念及区别
白盒测试:把程序看成透明的盒子,研究里面的源代码和程序结构。
黑盒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把测试对象当成看不见内部的黑盒子,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注重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只关心软件的输入和输出数据。
区别:前者关注程序内部,后者不关注程序内部。
1.9静态测试
不实际运行被测软件,而只是静态地检查程序代码、界面或文档中可能存在的错误过程。
1.10回归测试
是指修改了代码后,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bug修复后的测试,防止引入新bug)
1.11冒烟测试
在新版本出来的时候,将软件的全部功能过一遍,如果功能都能正常运行,则通过了冒烟测试,可以进一步进行测试。
1.12理解软件测试原则
(1)测试用例中一个必需部分是对预期输出或结果进行定义,这样才能辨别是否是有效的测试。
(2)程序员应当避免测试自己编写的程序。
(3)编写软件的组织不应当测试自己编写的软件(会潜意识里避免发现错误)。
(4)应当彻底检查每个测试的执行结果。
(5)测试用例要考虑到有效的输入情况和无效的输入情况。
(6)检查程序要检查是否“未做其该做的”,以及“做了不应该做的”。
(7)测试用例用后不可丢弃,除非软件本身就是一次性软件。
(8)程序某部分发生的错误越多,意味着这部分隐藏的错误页越多。
(9)计划测试工作时不应默许假定不会发生错误。
(10)软件测试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极富智力挑战性的工作。
1.13理解“成功”的测试的含义
“不成功的”表示事情不遂人意或令人失望。仅指未能适当地对程序进行检查,在大多数情况下,未能找出错误的测试被认为是“不成功的”。
如果测试某段程序时发现了错误,并且错误可修复,那么就将这次合理设计并得到有效执行的测试称作是“成功的”。如果本次测试可以最终确定再无其他可查出的错误,同样也被称作是“成功的”。
2.缺陷管理
2.1软件缺陷的定义
软件缺陷是指存在于软件(程序、数据、文档)中的那些不符合用户需求的问题。
2.2软件缺陷的状态
提交(Submitted)
打开(open)
拒绝(rejected)
修复(resolved)
关闭(closed)
推迟(later)
2.3软件缺陷的管理的一般流程(每个阶段的缺陷状态)
3.4根据边界值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3.8给定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