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1)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而连接的若干阶段工作,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
(2)核心思想:按工序将问题简化
(3)软件生命周期: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软件维护
这种模型适合预先不能确切定义需求的软件系统的开发。使用这个模型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展示性的产品原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限制开发人员的创新。
3、增量模型
(1)增量模型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和原型实现的迭代特征,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每个线性序列产生软件的一个可发布的增量
(2)引进了增量包的概念
螺旋模型沿着螺线进行若干次迭代,图中的四个象限代表了以下活动:
(1)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2)风险分析:分析评估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
(3)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和验证;
(4)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制定下一步计划。
螺旋模型由风险驱动,强调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从而支持软件的重用,有助于将软件质量作为特殊目标融入产品开发之中。
螺旋模型只适用于大规模软件项目,建设周期长,无法满足当前用户需求,而且软件开发人员应该擅长寻找可能的风险
5、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
(1)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的模型,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2)该模型认为软件开发过程自下而上周期的各阶段是相互迭代和无间隙的特性。软件的某个部分常常被重复工作多次,相关对象在每次迭代中随之加入渐进的软件成分。

总结
所谓软件过程模型就是一种开发策略,这种策略针对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提供了一套范形,使工程的进展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一个软件的开发无论其大小,我们都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软件过程模型,这种选择基于项目和应用的性质、采用的方法、需要的控制,以及要交付的产品的特点。一个错误模型的选择,将迷失我们的开发方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