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时钟电路的设计框图_OLED显示屏,行驱动电路设计,单片机AT89C51与和显示屏的硬件接线…

随着科学技术与电子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更迭,有机发光二极管如何简易并且有效的实现显示均匀、大面积发光、高亮度高分辨率发光、以及延长有机发光二极管寿命等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未来要面对的技术挑战。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几个平日里做有源、无源oled显示驱动设计的例子,以供大家作为电子设计参考。

一、驱动控制SSD1303实现96×64点阵PM-OLED

本例子使用Solomon公司的OLED显示驱动电路SSD1303,结合AT89C51单片机实现驱动OLED显示屏的方法。SSD1303是一款集控制器、行驱动器和列驱动器于一体的专用于OLED显示控制驱动电路。

实验中OLED结构阳极材料,采用ITO(铟锡氧化物),阴极则使用Mg与其他稳定金属合金的办法Mg:Ag做阴极,以提高器件量子效率和稳定性,并可以在有机膜上形成稳定坚固的金属薄膜。

PM-OLED使用普通的矩阵交叉屏, OLED位于交叉排列的阳极和阴极中间,通过对阳极和阴极组合的选通,可以控制每一个OLED的点亮。

SSD1303芯片内部电路框图如下图1所示:

图2 单片机AT89C51与SSD1303和显示屏的硬件接线

基于ISL97702的DC/DC直流升压电源电路图

OLED显示屏像素点,按行、列排成矩阵,显示图像时,按行扫描或按列扫描,无源矩阵的基本结构框图,如下所示:

128×128点阵模块驱动接口图

1. 行驱动电路设计

PT6807是点阵OLED图形显示系统64路行驱动器,它利用CMOS技术,提供64个移位寄存器和64路输出驱动,PT6807自己产生时钟信 用来控制PT6808列驱动器。

PT6807可以设计为主,从两种模式,为OLED驱动显示提供方便;主/从模式选择由控制脚MS来控制,在主模式下,选择MS脚为高电平,输入/输出脚DIO1,DIO2,CL2只作为输出脚来用;在从模式下,MS脚被置为低电平,输入/输出脚CL2作为输入来用,而DIO1,DIO2的状态由SHL脚来决定。

晶振电路:主模式下,可由R、C、CR端来决定时钟频率;在从模式下,晶振电路的R,C端为悬空状态,CR端接高电平。

显示占空比选择:显示占空比靠输入脚DS1,DS2的状态来决定;在主模式下根据DS1,DS2脚的设置来选择占空比,有四种占空比1/48,1/64,1/96,1/128可供选择;在从模式下,DS1,DS2脚与电源VDD相连。

移位时钟和相位选择:PCLK2用来选择移位数据是在CL2时钟信 的上升沿,还是下降沿移出;数据移位方向的选择由MS,SHL脚来控制。

2. 列驱动电路设计

PT6808是点阵OLED图形显示系统64路列驱动器,它也利用CMOS技术,并提供显示RAM、64位数据锁存、64位驱动和解码逻辑,内部显示RAM用来存储由八位微处理器传来的显示数据,它根据存储数据产生点阵OLED驱动信 ,与PT6807(行驱动器)配合使用。

输入缓存用来允许和禁止PT6808,当输入输出数据和指令被执行时,CS1B和CS3必须处于工作状态,不论CS1B和CS3处于任何状态,RSTB和ADC都可以正常操作,并且内部状态不会改变。

输入寄存器用来与MPU接口,并临时存储要写入显示RAM的数据,当CS1B和CS3处于工作状态时,输入寄存器通过R/W和RS来选定,数据通过MPU被写入输入寄存器,然后写入显示RAM中,数据在E信 的下降沿被锁入,通过内部操作自动写入显示RAM中。

输出寄存器:当CS1B和CS3处于工作状态,并且R/W和RS为高电平时,输出寄存器用来临时存储显示数据RAM,也即显示数据RAM中的存储数据被锁存到输出寄存器。当CS1B和CS3处于工作状态,R/W为高,RS为低时,状态数据(忙检测)可以被读出。

为了读出显示数据RAM中的内容,需要访问读指令两次,在第一次访问中,显示数据RAM中的数据被锁存到输出寄存器中,在第二次访问中,MPU读锁存数据。这就是说,在读显示数据RAM时需要一次假读,但是,在读状态数据时不需要假读。

为了克服在工作过程中当OLED亮度较高时的自动关屏问题,在写入数据之前应该查看该项,若关屏,则将其打开,以保证OLED屏的正常工作。其中判断是否关屏,若关闭则将其自动打开子程序如下:

Rs=0; // rs为数据/指令选择脚

r_w=1; // r_w为读/写输入脚

e =1; // e为允许信 输入脚

busy = P3; // P3接数据线端口

e = 0;

if(busy&0x20==0x00) // 若为真,表示已关屏

{com=0x3f; // com为形参

wr_command(com);} // wr_command()是写命令子程序

三、TFT-OLED模拟像素单元驱动/控制电路

AM-OLED驱动实现方案包括模拟和数字两种。在数字驱动方案中,每一像素与一开关相连,TFT仅作模拟开关使用,灰度级产生方法包括时间比率灰度和面积比率灰度,或者两者的结合。目前,模拟像素电路仍占主流,但在灰度级实现上,模拟技术与时间比率灰度和面积比率灰度理论相结合将会是将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在模拟方案中,根据输入数据信 的类型不同,单元像素电路可分为电压控制型和电流控制型。

电压控制型像素电路

1.两管TFT结构

电压控制型单元像素电路以数据电压作为视频信 。最简单的电压控制型两管TFT单元像素电路如图1所示。

图2 基于第二代电流传输器原理的像素电路

在控制模式下,T2和T3开启,T1和运算放大器构成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由于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可以取得很大,T1管的阈值电压对电流的影响变得不敏感,此时,流经T1的电流:

IT1=Vin/Rin

并且T1管源极电压应低于OLED的开启电压,防止OLED开启。在保持模式下,T2和T3关断,存储电容Cs维持T1管的栅极电压,电流经T1进入OLED。其中放大器由COMS电路实现,所有同行像素可共用一个运算放大器。

仿真结果表明,尽管T3管存在电荷注入与时钟馈漏效应,使得OLED电流略小于控制电流;在OLED标称电流为1μA,阈值电压漂移超过5V时,控制电流、OLED电流相对误差分别为-0.18%、5.2%,成功补偿了TFT的空间不均性和不稳定性。

虽然电压控制型电路具有响应速度快的特点,但由于不能准确地调节显示的灰度,难以满足显示的需求,于是人们提出电流驱动方案。电流控制型单元像素电路是以数据电流作为视频信 的。

4-TFT电流控制电流镜像素电路

目前,全球已经有多家公司在从事OLED驱动IC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商业化的AM-OLED的驱动IC。但NextSierra公司已推出了分别集成的TFT-OLED行列驱动NXS1008、NXS1009和控制芯片NXS1010,张志伟等人采用该系列芯片,通过MCS-51单片机的控制来驱动240×320×3点阵的TFT-OLED屏,实现了大信息量的动态图形显示。

由于液晶显示器件的配套驱动芯片功能比较完善,且价格低廉,所以将此类芯片移用于有源矩阵显示屏(AM-OLED)成为了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焦点。显示驱动IC是目前TFT-OLED的薄弱环节,开发通用或者专用的驱动IC,并集成控制电路,是提高OLED在平板及显示领域竞争力的重要动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9月19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