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软件服务业发布2013年展望 (zz)

据印度《经济时 》 道,2013年软件外包交易总额将接近500亿美元,相当于印度IT产业规模的一半。外包企业对此前景十分艳羡,并摩拳擦掌做准备。

  虽然打价格战并不新鲜,但未来的战斗预计尤其残酷,因为使对手就范的控制措施部分已经失效。根本因素是经过历史上最难忘的一年之后进入2013年印度软件服务行业的形势。

  印度四大IT服务公司TCS、Infosys、Wipro和HCL Technologies全都公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财 。数据显示软件外包业增速缓慢趋势行将终结,但并不意味着会出现转变。印度软件出口商预计勉强能达到两位数的增速,外包行业正在面临根本性的技术和业务模式转型。

//z 2013-02-16 16:36:33 IS2120@BG57IV3.T2481041363.K[T127,L1739,R57,V1807]


根据IDC公司对全球信息技术的分析,印度软件及业务流程外包产值每年将以16%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将达到1320亿美元。

IDC公司指出,2012年,印度国内的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业市场可望超过2万亿卢比(500亿美元)大关。这将意味着5年期间将以18.4%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而2007年这一数据为9001.4亿卢比。

IDC公司称,到2012年,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业的出口总值预计为32027.8亿卢比,印度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业总产值将增长到52997.6亿卢比(132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6.5%

IDC公司称,2012年印度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业的出口值将增长一倍多,达到32027.8亿卢比。2008年,印度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业的出口值可望增长20.4%,达到18614.2亿卢比。

探索世界第二的奥秘——印度软件业见闻录

  政府鼎力支持

  在印度办软件企业可以得到政府的许多优惠政策,如持续十年免软件企业所得税;取消外贸的预扣税,实行计算机软件进口零关税,软件产品在未来3—5年内不征收销售税等等……

  多年来印度政府一直把软件业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984年,拉·甘地总理提出通过发展计算机软件“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目标之后,历届印度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信息技术。为了引导软件产业快速发展,1986年印度政府出台了电子信息与计算机软件产业政策,1997年又进一步规范了发展电子信息与计算机软件产业的相关法律,在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全方位采取措施。此外,印度政府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来管理软件出口贸易,简化政府审批过程和海关手续等。1998年,印度政府宣布将大量投资以软件业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印度电子部每年都有一笔专用款用于开拓国际市场,电子部还经常会同驻美软件企业联合会,在硅谷和波士顿联合召开“印度软件会议”,促进软件出口。

  1991年起,政府出资陆续在新德里、班加罗尔、孟买、普那、海德拉巴等地区建立了软件技术园区,对每个园区的起动政府都投入相当于一千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如今这些园区已发展成12个大型软件产业出口基地。被称为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软件园云集了印度著名的软件开发与咨询公司,其软件出口值占全国一半以上。

  教育功不可没

  良好的教育定有可观的回 。数据显示,印度合格的工程师数量居世界第3位,工科学生的质量在世界排名前10位。从美国1999年签发的国外工程技术人员的签证数量也可以看出印度的优势:印度:55047人;中国:6665人;日本:5779人。

  印度的人才培养战略并非始于今天,早在尼赫鲁时代就提出了大规模培养适用于现代 会发展的工程师战略。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分别在喀拉普尔、孟买、马德拉斯、德里、班加罗尔等地建立了6所理工学院,每年从 考的20万工科大学毕业生中选录2000人,将他们培养成计算机专业工程硕士。现在,这些学院已成为印度工程师特别是IT软件人才培养的摇篮。 

  目前,全印度所有的信息技术学院一年可以为国家培养17万名本科生和5万名研究生。除专门院校外,印度在4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在大约3000所中学推出了“中学计算机扫盲和学习计划”。看来,印度软件业能有今天的辉煌,靠的正是长远的眼光和丰富的人才储备。

  企业倾心投入

  在印度,我们听到了一个软件企业艰苦创业的故事。

  这家企业是印度软件业的龙头Infosys公司。该公司创办于1981年,到2000年,公司市场价值已达100亿美元,最高曾达450亿美元,去年的营业额为2亿多美元。但你怎么也想不到,这家公司创办之初,为了申请一根电话线,他们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为了得到进口一台计算机的许可,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公司的人感慨,如果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公司早就关门了。

  机遇和管理也同样造就了印度软件业在国际上的声誉。

  印度软件业崛起之初,正好赶上计算机“千年虫”问题和计算机工业迈向 络时代的大好时机。在这个大转机中,仅美国就有3/4的公司要给软件升级,这方面的费用将占信息技术开发总开支的25%。数据显示,印度企业仅解决“千年虫”问题就足足赚了30亿美元。

  努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按国际标准生产。目前印度有170家软件公司获得了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是世界上获得质量认证软件企业最多的国家。全世界通过软件行业质量标准最高级别CMM5的公司有32家,印度就占17家。与此同时,印度现有65%的软件公司掌握和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具,如第四代语言、图形用户界面等。

  印度扬科技人才之长,避资金匮乏之短,着力发展高人才投入的软件产业成效明显。但人们也看到,印度软件业的总产值中,只有10%左右的产品拥有自主版权;软件产品90%出口,且绝大多数出口美国;电脑硬件生产落后,个人电脑持有量低; 会和政治大环境不稳定等等,这些都是印度软件业能否持续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中国和印度软件企业的差距及软件政策与产业差异
发布日期:2012-8-28
中国和印度同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较多相似之处,其中信息产业发展更是如此。作为两个人口超级大国 ,中国与印度在经济体制上差异甚大 ,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印度。但是在软件领域正好相反 ,中印软件企业相比较,中国存在较大差距,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印度可能成为下一个软件超级大国。这句话如今已经得到了证实,因此,要借鉴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我国软件企业的发展也要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软件企业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中国软件产业什么时候能够“硬”起来。人才、资金、产品技术等等。我国2011年软件产业总产值1.5万亿元,而印度在2009年时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中国与印度的软件产业几乎是同时起步,但为何现在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呢/p>

   印度,一个连地铁和高速公路都没有的国家却建起了发达的“信息高速公路”。根据世界银行对计算机软件出口国家能力的调查评估显示,印度计算机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探寻印度软件产业迅速崛起的奥秘,你会发现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恰恰是高科技之外的“非技术因素”——政策。

   政府对软件企业发展的政策倾斜。1984年,拉吉夫·甘地执政伊始,印度政府就把计算机的开发当成了一件大事,他甚至因此而 被人戏称为“计算机总理”。拉奥总理执政后,政府又推出财政税收政策、进出口政策、金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为软件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1991年印度政府发布文件大力扶持软件行业,实施零税负,同时软件和服务公司的银行贷款“优先权”,引发了印度软件行业的一场革命。而从1998年7月,印度政府决定由政府支持给金融风险资本设立10亿卢比的基金,由“小型企业发展银行”(SIDB)管理。同时规定银行优先贷款给新创设的高科技风险公司,尤其是小型企业。相比较而言,在中国,虽然政府大力提倡发展软件产业,但在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方面远没有真正到位,政府为部分企业提供资金,没有实际的扶持方法。一方面是政府资源投放缺乏方向,政府不了解这个领域的动态,另一方面是众多有创新业绩的小公司艰难开拓,这就是中国软件产业尴尬的现实。

   政府对软件产业发展方向的有效引导。印度国内并没有软件市场,所以印度政府决定其软件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为主要面向海外市场,大力发展软件外包服务和离岸开发业务。大型软件企业为跨国公司承包价值链高端的产品和服务,中小型软件企业提供诸如解码、编程和测试等价值链低端服务。将印度的主要市场定位在欧美市场,充分发挥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相比之下,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清晰的软件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发展环境还没有实现优化,再加上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国产软件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还不能为国民经济提供足够的支撑,使得我国在软件产业处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夹缝”之中。

   政府对计算机教育以及人才的重视。印度信息产业这一片蓬勃景象的背后是强大的科技人才库的支撑。有10亿人口的印度现在有合格的软件人才25万人。目前,印度已经建立了7个国家级、两个邦级的软件科技园区,有320万专业人才服务于近千家公司,仅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软件工程师就有10多万人。印度的软件普及工作也做得非常好,青少年在中学时就接受软件编程教育,基础人才数量充足。印度的软件公司可以让高中生编代码,而且能把软件整体把握得很好,并得到相当好的设计文档。但是,中国的软件行业无论是高级管理人员还是基础技术人员如今仍然缺少大量的人才。一方面是普及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缺少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

   软件产业建立了先进的产品流程与管理模式。印度的软件企业重视的是产品开发流程与标准化工作。印度的软件开发管理的特点是流程重于项目,流程管理人员独立于研发部门,专门检查研发部门的开发流程是不是按照既定流程走,如果流程不对,项目肯定就此停止。重视管理与开放的态度使得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更为迅速。而中国软件业在企业经营管理及技术管理上的中国特色甚至较为原始,远远落后于印度,产品一般面向专业市场,如专注于财务软件的公司、面向企业管理的ERP软件公司或办公自动化产品的公司。

   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前100强中仅有两家从事软件产业——排39名的华为以及59名的联想。华为与联想在中国都是赫赫有名的企业,“领头羊”一个是任正非,一个是柳传志,都是从市场上摸爬滚打拼出来的。可是得到政策优惠究竟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

  对于中国来说,当务之急便是在产业政策上下功夫,尽快拿出一套科学的产业政策来,扶持中国的信息产业。这些政策应当涵盖税收、资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知识产权的保护、软件出口、软件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只有依托政策这块基石,以软件为核心的信息产业才能真正在中国大地上挺立起来。

二.印度IT产业发展的秘诀

1.政府支持力度

早在1991年,印度政府就下发文件大力扶持软件产业,推出了“零税赋”的政策,对软件和服务公司的银行贷款实施“优先权”,因而引发了印度软件产业的一场革命。

2.英语数学两大宝

由于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因此不仅非常容易进入欧美市场,而且培养的众多软件精英并不用为设计软件时的语言障碍而为难。相反,从这一点上来看,印度软件业拥有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3.人才培养与储备

印度还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大多数的软件工程师都拥有十年以上的经验,其中不乏一些从美国回国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另外,印度许多软件公司还让高中生来编代码,这些高中生往往能很好地把握软件的整体设计。印度十分重视高等教育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许多大学的世界排名居于前列,所毕业学生大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著名企业担任要职。

4.紧跟国际IT业的最新科技,80%合作来自西方

印度历来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先进软件企业接触密切,他们紧跟国际IT业的最新科技。据统计,1999—2000年度,印软件出口95个国家,其中近80%的合同金额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

5.团队协作能力强,海外印裔相助

印度IT产业得到了教育界、企业界、法律界、政府工作人员乃至学生和学生家长等的大力支持。另外,在海外的印度裔人士数量多、能量大,对印IT产业帮助很大。目前仅在美国的印裔人就有约150万,在美硅谷由印裔人创办或管理的IT企业有750家。

//z 2013-02-16 16:36:33 IS2120@BG57IV3.T2481041363.K[T127,L1739,R57,V1807]

相关资源:聚才快递单打印软件-互联 工具类资源-CSDN文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3年1月16日
下一篇 2013年1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