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承担湖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系列任务,是湖北省三调办成员单位,也是主要技术支撑单位。
研究院现有12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52%,中高级职称人员占56%;有部省市中青年专家、高层次创新人才、“黄鹤英才”等高层级人才4人;具备测绘甲级资质,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32项,项目成果获省部级奖30余项;拥有自然资源部长江中游国土调查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省部级平台。研究院团队以严谨的作风,苦战千余个日夜,勾绘出了一幅荆楚大地绿水青山优美画卷。
建立“三项机制”,提高科学谋划水平
“三调”伊始,研究院就把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运转体系放在首位,不断完善领导机制、责任机制和互通联络机制,全院上下形成了“合心合力干‘三调’,创优创新出精品”的良好工作氛围。
一是建立“统筹议事”的领导机制,全院上下始终保持凝聚力。在省三调办的领导下,研究院成立了以院长张琳为组长的“三调”技术专班。专班及时向所有参与人员传达“三调”文件精神,组织多轮实施方案、技术规程、技术问答等的学习,形成了符合湖北实际的技术路线。在省三调办的指导下,制定省级核查方案和核查人员管理制度,组建了“三调”省级核查组。专班共计召开百次技术研讨会议,对省级内外业核查、国家级内业核查等技术工作进行集中部署、科学安排,形成了“全院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用心干事”的责任机制,使“三调”队伍始终保持战斗力。严格实行“三调”工作责任制,首先是加强目标责任管理。在省三调办的带领下,研究院先后在石首市、麻城市和襄阳市襄州区三个国家先行试点单位开展了技术指导和实地调研工作,积累了大量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为全省“三调”技术路线和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次是严格落实奖惩机制。为保证国家级内业核查项目组全员顺利通过全国三调办的考核,研究院建立了“满分”奖励机制,对优秀个人给予资金、物资等奖励,调动人员积极性。项目组成员经过刻苦学习,全部高分通过国家级内业核查考核。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全院形成了“比学赶超”“个个扎实干”的良好工作氛围。研究院“三调”国家级内业核查工作以优质的专业成果、高效的技术服务获得全国三调办表彰。
三是建立“共同谋事”的互通联络机制,内外协作真正形成合力。研究院“三调”技术专班对内定期召开省级内、外业核查技术协调会,对接核查细则;对外与各县(市、区)作业单位紧密沟通,落实图斑核查整改。专班成员既是技术骨干,也是省级联络员。各联络员在省三调办的带领下,包片联系指导各地工作,解决技术疑难点,极大推动了各地“三调”工作进度,提高了省级核查工作效率。
研究院人员在“三调”国家级内业核查现场了解作业情况
打造“三型队伍”,增强工作保障力
研究院把“三调”队伍素质提升放在工作首位,采取集中学、分散练、督促改等多种形式,打造出一支技术型、效能型、敬业型的“三型队伍”。
一是打造技术型队伍。首先是“吃透吃懂”国家技术规程和核查方案。研究院内部以举办“三调”技术研讨会的形式,对国家技术规程、技术问答和核查方案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就地类认定等技术要点先后几十次向全国三调办专家请教。其次是严守“逢查必考”“逢考必过”持证上岗制度。参加核查的所有技术人员必须全部通过国家培训与考试。
二是打造效能型队伍。在省三调办的领导下,研究院充分结合湖北实际,根据试点经验,提前谋划全省实施方案,明确技术路线,制定技术标准;明确分工、合理分配、巧借外援,研究院采取多种形式充实核查队伍,有效解决了技术力量、综合素质不均衡的问题,力促每个队员都能成为“三调”行家里手;创新技术手段,研发全省坐标转换软件,推广应用基于“平台+终端”的一体化国土调查技术和省级内外业举证核查一体化平台,同时将无人机调查举证等新技术应用于省级核查,各项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调查工作效率。
三是打造敬业型队伍。宁要数据的真实性,不要虚假的前后一致性,数据的真实性是国土调查的生命。为此,研究院核查人员秉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有时会因一个小小的图斑往返上百公里去核实,有时会为了让田坎系数更准确无数次穿行在田间地头,也会因一个技术细节讨论至深夜……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更快更好完成工作任务。
研究院人员赴大冶市开展技术指导
严把“三大关口”,坚持省级核查质量与进度并重
为落实好“三调”对质量、进度的要求,研究院在掌握相关技术规程、要点的同时,适时调整工作思路,严把核查三大关口,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是把好外业核查关。为保证全省外业核查进度,研究院在“巧”和“新”上做文章,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加快核查进度。一方面,巧安排时间,要求核查人员白天、晴天抢抓野外现场作业;晚上、雨天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双休日不休息,保证了核查工作时间。另一方面,创新实行“日清周 月结”制度,即每日一清工作情况,一个星期一汇总,每周向省三调办上 本周进度,每月一小结,确保了外业核查进度和质量。
二是把好内业核查关。研究院严把成果质量,做到内业核查过程可追溯、结果可查询,提出内业核查“工作全监控、过程全纪录、结果全上 ”的“三全”控制体系。在核查工作区安装监控设备,避免人为干扰。在核查系统中设置过程记录功能,对每个图斑的核查人员进行记录,追踪溯源。严把核查质量,在“三调”核查政策出台前,研究院组织实施了省级全图斑内业核查,创新提出核查图斑所在行政区和核查人员信息“双屏蔽”、核查图斑和核查人员“双随机”的分配模式,避免了人为干预,保障了核查成果真实可信。
三是把好核查整改关。针对国家提出的整改意见,研究院先后开展了核查整改、国家级疑问图斑复核整改。在核查过程中,制定了核查人员自检、互检、专检和监理抽检的检查制度。在“三调”核查的各个环节实行最严格的质量控制,切实保证了调查数据、图件和实地三者一致性,并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质量的真实性、准确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核查组还切实做到3个“不放过”——核查中有问题的不放过,对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不放过,整改后经复查不合格的不放过,确保了调查成果真实、准确、可靠。
此外,研究院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利用科技手段确保“三调”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打造出一批优质的、技术含量高的“三调”科研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并获得2022年全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全国地理信息优秀工程金奖等4个省部级奖项。
如今,研究院又承担了国土变更调查、专项调查监测、日常变更以及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设等工作任务,将持续为自然资源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