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硬件“诱导消费”引家长担忧,谁来监管、如何引导?

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

家长们发现,当下学生使用的

智能手表、学习机等电子产品,

出现了内置支付软件、可下载支付软件。

电子产品内置支付软件

是否存在诱导学生消费行为?

未成年人使用支付软件的问题谁来监管?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使用电子支付?

学姐邀请专家支招~

教育硬件诱导消费问题备受关注。图/IC photo

家长担心让孩子失去管钱能力

“同学都开通了手表支付功能,可以在春游时扫一扫买饮料,我也要!”这个学期,朵朵(化名)成为了五年级的小学生,在零花钱方面有了新的想法。母亲一直拒绝给朵朵开通手表支付功能的原因很简单:担心电子支付会弱化朵朵对钱的概念。

 

另一个家庭里,徐女士刚在家人群里发了“最后通牒”,要求溺爱孩子的父亲、老人不许给孩子手机微信里发红包。孩子最近想 购一张400多元的偶像专辑,收到钱后肯定会瞬间花出去。“因为总用电子货币付款,孩子根本意识不到400元很贵。”

 

徐女士认为,儿童手表的支付功能确实方便了孩子,但毕竟是这几年的新兴事物,缺乏现金支付经历的小孩,没有在支付和找零中锻炼消费和精打细算的能力,她担心难以培养孩子的财商。

 

 

同时,还有家长提出,学生电子产品内置支付软件有诱导消费的嫌疑。

 

今年11月初,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儿童智能手表消费调查 告中,便提到了部分产品存在未经允许违规扣费等问题。

 

如何提升孩子对金钱的理解和规划能力是关键。图/ IC photo

商家应提高内置支付软件准入门槛

儿童电话内置的支付软件是否有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可能?

 

“也不能完全将内置支付软件‘妖魔化’,在儿童产品中内置支付软件还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的。”朝阳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王菁璐认为,《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比如,小朋友放学,在文具店使用教育智能硬件产品内置的支付软件购买文具是可以的。”

 

但是,王菁璐强调,在智能硬件绑定的家长端并未开启免密支付、支付确认的前提下,小朋友使用时被自动扣款、重复扣款、多次扣款,以及孩子在使用时被广告推送或游戏内容吸引,进行大额充值等情况,是具有风险的。

 

一旦由此引发上述儿童被“坑骗”情况,平板、手表等智能硬件生产商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王菁璐认为,根据合同相对性的原则,儿童被骗消费首先应当向合同的相对方主张返还款项,拿最常见的“ 络打赏”来讲,合同的相对方可能是主播、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或者充值平台的经营者。

 

王菁璐补充表示,2022年5月7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 信息办公室公布的《关于规范 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 站平台应当严格落实实名制要求,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不得研发上线吸引未成年人打赏的功能应用,不得开发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的各类“礼物”。

 

同时,王菁璐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多层次的,需要家庭保护、学校保护、 会保护、 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多方合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家长在购买教育智能硬件的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其中的功能,在给孩子提供生活、学习、安全便利的同时,也要防止孩子沉迷 络。

 

其次,学校可以在日常教育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 络使用观;教育智能硬件提供者应当从保护儿童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出发提供真正适合儿童成长的产品; 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教育智能设备 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司法部门也会对涉及教育智能硬件的纠纷公正审理、依法裁判。”王菁璐说。

 

“最后还是想强调一下智能硬件设备企业的 会责任,应当充分保证设备的‘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王菁璐表示,2022年11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发布的GB/T41411-2022《儿童手表》国家标准正式实施,生产企业应对标新标准,守好质量安全关。另外,智能硬件既要有硬质量,也要有软安全。厂家和软件开发者当筑起信息安全防火墙,升级信息防护手段、不乱收集不必要的信息、对必须收集的重要信息进行脱敏处理。

 

如何提升孩子对金钱的理解和规划能力?

专家支招

北京教育学会青少年成长研究会秘书长陈刚认为,电子支付产生的问题是成年人都难以克服的。孩子出现电子支付透支、淡化金钱概念等情况,不能归结为孩子不懂事和幼稚,家长首先可以让孩子懂得劳动的珍贵,挣钱的辛苦,调整对消费的认知和定位。

 

陈刚表示,家长一定不要将自己的银行卡绑定在孩子的支付软件上。“会让孩子认为这是无限使用的‘银行’,钱都是白来的,实际是给孩子挖了个坑。”即便是电子支付,家长也可以约定好定期给孩子转账一笔固定金额的零花钱,让孩子做支付计划,自己去支配。“比如孩子想要一双鞋,就要考虑鞋的价格和账户里的余额,主动攒钱购买。”

 

他认为,哪怕孩子攒钱买到了没价值的商品,但他会在消费过程中学会控制花钱欲望,提高规划金钱的能力,“越是这样的孩子,越会精打细算。”

END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1月7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