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未来,是家庭日常支出的主力军,随着“三孩”政策的宣布,这一 “移动碎钞机”“四脚吞金兽”的群体正在日趋庞大。
“80后”“90后”新生代父母消费观念前卫,他们非常舍得在小孩身上花钱,尽量给小孩子使用更好的产品。他们通过 交购物软件如淘宝、京东、小红书、抖音、快手、微信朋友圈、母婴 群等,互相推荐和种草一些海外母婴用品,尤其对婴幼儿的护肤品格外青睐,认为国外的产品更加纯天然无添加,对孩子幼嫩的肌肤不会造成负担。
针对这一普遍情况,近日,市场监管执法大队组织对辖区内的母婴用品店等经营儿童护肤品的店铺、商超进行了摸排检查。主要检查经营资质及经营范围,是否做好进货查验记录,进口化妆品是否经过注册或备案,是否加贴中文标签,是否销售过期化妆品等。
其中一家母婴店,货架上陈列了品种多样的进口儿童护肤品,如洗发水、乳液、沐浴露、爽身粉等,多为母婴圈比较知名的产品,执法人员逐一检查这些化妆品的标签, 发现有多个品种的儿童护肤品没有任何中文标签。
经询问店主,这些儿童护肤品采购渠道不一,如展销会、海拍客APP、有赞商城、代购等,未进行进货查验,也未核实供货商的资质和化妆品的备案情况。执法人员立即要求店主下架这些产品并进行了扣押,对店主宣讲了相关的法律规定,要求其严格依法经营。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已依法立案调查对当事人进行了警告和罚款等行政处罚。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国家对特殊化妆品实行注册管理,对普通化妆品实行备案管理。化妆品的最小销售单元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注产品名称、注册人、备案人、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全成分、保质期等信息,进口化妆品可以直接使用中文标签,也可以加贴中文标签,中文标签内容应当与原标签内容一致。
在我国,儿童护肤品是指供给年龄12岁以下(含12岁)儿童使用的护肤品。基于该类人群的特点,往往有更谨慎的产品配方安全考量。产品所使用的原料都要求安全性较高,并有一定的安全使用历史。产品和其中所含原料都须通过针对儿童使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才能作为儿童产品投放于市场上。
故进口儿童护肤品需在进口前取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注册或备案,加贴与原标签内容一致的中文标签后,方可进入我国市场销售。
提 醒:家长应当在正规渠道购买儿童护肤品,可通过登录国家药监局 站或者手机APP“化妆品监管”来查询所购买化妆品的标签标识信息与其产品注册或者备案信息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产品质量存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