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积仁:东软要做用软件去赋能的公司

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中国经营 》:以前人们在工作的时候才会用到软件。现在,人们在生活中也离不开各种软件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软件在未来世界中的位置?

刘积仁:我们看到,不断衍生的各种新技术的载体,事实上就是软件。比如区块链,背后是算法,Hash算法,就是用软件来实施的。比如云,是用软件承载的。比如AI,也是用软件来表达的。以AI为例,如果AI是“毛”的话,软件就是“皮”。

我在读硕士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就是软件的自动生长。我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包括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理想就是你说出一种需求,我的计算机能自动给你生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软件。这方面研究了好多年,到今天软件还是得一行一行写。因为自动生成的那个程序,要验证它的对错,要让它更加高效,所花的时间还不如自己写。因此,我认为软件这个行业,一方面规模会越来越大,但它最基本的一个属性,就是不能自动生成,它的制造得通过人。

另外一个大的趋势,就是软件的行数越来越多,代码量越来越大。现在一个汽车里面的软件,代码量都是了不得的。我们为汽车做的软件,有可能是四年以后才能用的,需要几百人写,写好几年,才能够完成代码量。今天,任何一个产品里面的软件,代码量都比较大。因此,软件业会持续存在,规模会越来越大。

还有一件事,就是关于软件的价值,不是根据它的规模来体现的。今后,软件的价值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它创造的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我们看到的淘宝,比如携程,他们不是卖这个软件,而是将软件嵌入到商业模式里面,它的价值就来自于它创造的这个商业模式,软件本身没有必要独立售卖。

回到东软,这几年我们在努力变革,努力构建生态,我们就是希望从过去的做产品、做服务,向生态的方向转变。比较典型的,比如我们的东软熙康,是一个互联 云医院平台,我们做这样的软件,可能没卖掉一个平台,就变成了一个医院的基础设施,变成了一个持续的服务,创造的价值就是持续多年的价值,而不是卖一个软件的价值,这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想象空间。

《中国经营 》:按照你的分析,是不是软件未来都要直接面向最终的服务甚至是消费者?

刘积仁:我觉得大的趋势就是,让软件直接面向消费者,让它变成一个商业的入口,让它能感知所有这些新创造的新的商业价值,这是一个模式。

还有一个趋势,就是软件可能进入到设备里面。举例来说,比如东软医疗的CT设备、核磁设备,当我们的软件嵌入到里面,只能病人做了CT、做了核磁,扫描以后到底有没有病,机器就给看完了,不用医生看了。这样做,就导致我们的医疗设备在市场竞争中变得不一样了。我们现在还与京东方合作,弄一个长的屏幕,病人来了以后,包括病历、影像资料等,都在屏幕上显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软件和硬件的融合,让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说我们现在看到软件的价值,跟原来我们表达的靠产品或者靠服务已经完全不同,现在变成了靠另外一种商业模式所创造的价值。甚至软件会变成股权,与我客户的利益深度捆绑在一起。

搭建自己的生态

《中国经营 》:刚才你聊到东软从做产品、做服务转向做生态。一讲到生态,我们自然会想到互联 巨头。实际上,今年以BAT为代表的互联 企业也在从C端向B端转型,而你提到未来软件更多将直接面向消费者。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刘积仁:东软过去一直坚守的,在行业中类比的话,有点像IBM这种形态,就是做B端的解决方案和软件,我们跟BAT肯定不是一样的形态。我们也看到BAT向B端转型,当然,我们也确实想向C端转移。

在战略意图上,双方确实有点相向而行,但这几年走下来,尽管都有IT,但中间的“墙”还是挺高的。比如说,互联 公司也想进入医疗数字化、信息化领域,想获取医疗机构挂 信息,就需要与医院的IT系统相连接,但现有系统的开发商不支持这种连接,就连不上去,这是互联 该公司向B端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仍以医疗系统为例,我们其实不缺准确的C端客户,问题是我们缺少对C端用户习惯的那种互联 文化及方式的理解,比如怎么做点击更好、怎么弄流量更好等等,这不是B端企业特别擅长的。一些互联 企业正介入医疗机构的支付,但这方面他们也得跟我们合作,与我们的系统对接。现在来看,这个格局的分工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结构,所以现在的讨论更多的是双方如何合作、如何搭建生态的问题。

再比如汽车软件,我们进入这个行业大概花了六年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Intel想进来,微软也想进来。微软曾经想把Windows作为汽车导航的基本平台,但是最后无果。原因是什么?当你与车厂打交道的时候,会发现汽车的生态逻辑是不一样的,今天卖的车的系统是在五六年前定型的,这个系统要在车厂的测试中零故障。车厂认为Windows不可靠,因为Windows老打补丁,一年打五六个,咋能说可靠呢?车厂自己就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有自己的生态系统,他们认为这些是可靠的。

《中国经营 》:东软介入的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多了。现在如何给东软做一个定义?未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公司?

刘积仁:我们的核心还是软件,我们要坚守自己是一家软件公司。当然,现在我们要说我们是一家用软件来赋能的公司。我觉得坚守软件,就是坚守我们过去的积累,也是坚守安全,同时也是继承,如果我们改变一个新的轨迹,对我们不一定有利。因为软件这个行业,首先它注定会走得很远,其次,我们过去这么多的行业积累,对我们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希望,软件这个行业的规模,在未来会越来越大。

《中国经营 》:前面我们讲到生态,这个生态是说东软要搭建自己的生态,还是说东软要融入更多的生态系统中?

刘积仁:东软的生态就是指我们和我们商业合作伙伴的生态圈。比如说我们跟医院,在一家医院,IT系统有我们,可能也有华为,可能还有别人,我们在共同所构造的这样一种生态中,在这个生态中,软件变成了一种连接器,变成了一种赋能器,我们指的是这样一个生态。

为什么用软件连接这样的一个生态对我们很重要?就是因为在今天,软件的表达力包括我们跟用户的界面等,变得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举个例子,在汽车中可能有京东方显示面板,还有地图等等,虽然我们自己不做地图,但这个车厂是我们的客户,这个客户又不愿意单独从图商那里拿个地图、从京东方那里拿个面板,就导致我们需要把地图和显示面板弄在一起,这就需要联合,就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战略关系,形成一个很好的生态。

《中国经营 》:在你看来,软件这个行业有没有天花板?

刘积仁:软件这个行业如果有天花板的话,那么这个天花板不是行业的,而是我们自己的,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这个能力继续驾驭这个工具,我们自己走不出去了,对于这个行业,我相信还有无限空间。你想我们现在能够畅想到的未来 会,叫做万物智能的 会,而智能就是通过软件来表达、去实现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1月7日
下一篇 2020年11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