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南京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生就业去向排名前三的是:国内深造占比51.09%,就业以及创业占比33.12%,出国出境深造占比13.67%。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本科生选择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最多,占比为 26.17%,其次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三项占比为49.55%。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以企业单位(包含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占就业人数的 57.04%。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02 东南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③就业地域分布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年,学校共有普通本科毕业生6439人,其中普通本科生(不含专转本类)深造率42.47%(国内考研33.3%,国(境)外升学9.17%),专转本类毕业生国内升学率为17.29%,深造率创历史新高,位列省属高校前列。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和单位规模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0.17%。本科生主要就业于1001人及以上规模的用人单位38.35%。
③毕业生就业地区
江苏省为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主战场;其中,本科生省内就业占比为67.53%。省外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上海市、浙江省、贵州省等地区。本科毕业生省内就业主要流向了南京市63.03%,苏州市7.80%和无锡市6.44%。
本科生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带一路”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如下所示。
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①本科毕业生去向
学校 2021 届本科境内升学和境外留学合计比例为 49.39%。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2021 届本科生到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工业就业的人数占比27.47%,服务重点产业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占比32.35%。
③毕业生就业城市分布
2021 年本科毕业生在江苏就业人数为 694 人,主要集中在南京、无锡、苏州、常州等城市。
④毕业生就业重点区域分布
2021届本科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本科就业总人数的 79.21%;在长江经济带就业本科毕业生,占本科就业总人数的 66.50%。
05 苏州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苏州大学2021届本科生就业结构:国内深造32.24%,出国(境)8.33%;就业以及创业52.36%。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
其中18.59%本科毕业生选择制造业就业,选择教育行业的本科毕业生占比次之(13.74%)。
③毕业生就业地区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中 67.67% 选择在江苏省工作,86.19%本科就业人群集中在长江经济带工作。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教学人员等。
06 中国矿业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
在本科毕业生中就业人群职业分布中, 有 46.72%的学生选择从事工程技术人员。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
在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签约单位行业分布广泛。其中,采矿业为学校毕业生就业首选行业,占比为18.46%,其次是建筑业,占比为17.38%。
④毕业生就业地域
学校2021 届本科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就业,占就业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 60.73%。
07 江南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江南大学2021届本科生就业结构:国内深造32%,出国(境)5.5%;就业56.1%。
②毕业生就业单位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
④毕业生就业区域与城市分布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集中在江苏省(40.9%)、上海市(9.4%)、浙江省(9.3%)、广东省(4.8%)和山东省(4.6%), 占本科生就业毕业生总数的 69.0%。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江苏省流向集中在无锡市 (57.1%)、苏州市(13.2%)、南京市(10.3%),占本科毕业生省内就业人数的 80.6%。
08 南京农业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生国内升学比例提高,有1581人,占比37.82%,因疫情影响,只有268位本科生选择出国深造。毕业去向落实率88.8%,整体态保持稳定。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
本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等领域。
③毕业生重点就业单位
④毕业生就业地区
江苏省是学校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其次是浙江、上海。
09 南京师范大学
①毕业生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
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71.31%。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以及产业
10 中国药科大学
①中国药科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单位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其他知名企业、三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中。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
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领域。
④毕业生就业地域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在江苏省内就业的比例整体较高,占比43.07%。
11 南京邮电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12 浙江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 届毕业生境内升学 3248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境内升学 2837人,硕士毕业生境内升学 411 人。学校 2021 届境内升学的毕业生中,升入“双一流”高校(A 类)、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有 3110 人,占 95.75%。
②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企业单位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占比 63.59%),其中其他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占比 36.30%、国有企业占比 16.50%、三资企业占比 10.79%;赴高等教育、医疗卫生、科研设计及其他事业单位占比为 27.15%;到党政机关占比为 9.08%。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呈现多元格局,其中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8.69%)、 “教育”(14.65%)、“卫生和 会工作” (9.40%)、“公共管理、 会保障和 会组织”(9.3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24%)和“制造业”(6.77%)等领域。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就业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五成毕业生选择在浙江省外就业。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021 届毕业生中,到重要中央企业单位就业 683 人,占比 8.19%;到世界 500 强企业单位就业 1838 人,占比 22.04%;到中国 500 强企业单位就业 2234 人,占比 26.78%;到民营 50 强企业单位就业 946 人,占比 11.34%。
其中,国防领域主要流向单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
能源业领域主要流向单位为:国家电 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
信息技术领域主要流向单位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美团)等;
地产建筑业领域主要就业单位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
金融业领域主要流向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
到“双一流”高校(A 类)及重点科研院所就业 753 人,占比 9.03%,其中主要流向单位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
总结
根据以上数据 告可以看出:大多数江浙高校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深造,平均深造率近50%,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国内高校升学,平均占比超30%。选择就业的本科毕业生近60%选择留在学校所在省份工作,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教育等领域,选择的单位集中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当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