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领补助,你赶上了吗?

“打疫苗领2000元补偿款”,最近一条带着疫苗补偿款链接的消息被疯传。这种“好事”你赶上了吗?守哥的朋友刘大爷就碰上了。

在家带孙子的刘大爷,有一天看到群里转发了一张图片,有人称自己打了新冠疫苗可以申请补助2000元,不仅晒出了到账截图,还附上了一条领取链接。他有点不敢相信,本来打疫苗已经免费了,现在还能额外领钱?

图为 传补偿款领取链接相关消息

图为官方发布的辟谣消息

刘大爷的经历不是个例,近期还有很多地方也出现了谎称可领取疫苗补偿款的诈骗案件,很多人可不像刘大爷这么幸运了,中了高额补偿款的圈套,点开了钓鱼 站链接,并按照犯罪分子提示操作,造成了个人财物被盗取、隐私信息遭到泄露。

目前,全国各地调整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但仍有犯罪分子利用疫情趁虚而入,实施诈骗。近段时间出现的几类新型涉疫骗局,让大家频频中招。守哥在此为大家揭秘几类新型诈骗套路。

套路1 突变密接还涉嫌洗钱

来自江苏的张女士突然接到“防疫”电话,对方 出她的身份信息后,谎称张女士是密接,要求其到酒店“隔离”。张女士独自到达酒店后,对方又称她涉嫌洗钱。被“密接+洗钱”吓得不轻的张女士,立马按骗子指示汇出29万元,想要自证清白。

另一边,张女士的老公由于长时间联系不到妻子,于是打电话 警。警方最终在酒店找到张女士,在了解情况后对其转账进行紧急止付,才成功保住了这笔钱。

女子“隔离”被骗29万案件相关 道

这起案件中,骗子的“高明”之处在于,先将张女士引到酒店独自“隔离’再实施诈骗。脱离了家人朋友的张女士,一人面对疫情难免心乱如麻,也更容易陷入骗局。

平时若接到疾控中心来电也不必慌张,工作人员一般会先核实姓名、年龄等个人基本信息,再询问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等,以及是否有疫区旅游史、居住史、病例密切接触史等其他对疾病防控有用的信息。但绝不会涉及金钱往来等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如果遇到这类情况,请提高警惕并及时 警。

套路2 销毁阳性快递有赔偿

家住杭州的韩先生接到某购物平台客服电话,称其快递被检测出阳性,需要配合进行防疫登记并申请补助。听到电话那头流利 出自己的快递信息,韩先生也没多想,直接点进陌生链接填写下身份证、银行卡 等信息。随后对方又以验证补贴账户为由,让韩先生将存款转至指定账户。转账后才意识到情况不对的韩先生马上 了警。好在民警接到 警后,很快为韩先生办理了紧急止付。

图为谎称快递阳性诈骗案件相关 道

这类涉疫诈骗只蒙上了一层快递的外衣,就耍得人团团转。其实骗子设下再多套路,都是为了让受害者打钱。

多数快递企业一旦检出新冠病毒,会要求原地封存,涉疫车辆和同批次快件逐票消杀,并同步给当地防疫部门,一般不会要求包裹销毁或全车销毁。快递检出阳性,即使真的要全部销毁处理,快递公司也要跟医疗部门和监管机构三方商定快递的处理方案。处理之前和处理结果都要让用户知道,不会通知一下就销毁处理,更不会涉及转账、汇款。

所以遇到此类事件,可以联系购物平台官方客服或者向快递公司客服核实快递包裹的物流信息,请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泄露个人信息。

套路3 冒充部队采购防疫物资

新疆某药店员工接到自称是某部队后勤“采购员”来电,声称需要订购防疫物资。随后“采购员”添加了药店老板的联系方式,并发来采购清单。可第二天,这位“采购员”又要求药店老板代购50箱指定品牌罐头,并向他推荐了指定“销售商”的联系方式。

药店老板因其中丰厚的利润,正打算先行垫付3.6万元帮忙采购,就接到了民警的电话,原来是伽师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收到了预警信息,迅速打来电话劝阻。为了阻止药店老板后续再次转账,操心的民警们还上门沟通,才避免了这次财产损失。

图为冒充部队人员订购防疫物资诈骗案件相关 道

这类诈骗分子先通过 络渠道获取商家联系方式,再冒充“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联系商家称要采购某种特定物资,并主动提供虚假的厂家联系方式。很多商家因禁不住丰厚的利润诱惑,而上当受骗。

任何国家单位采购物资都有规范的采购流程,不会私下擅自联系商家,并要求商家向其他账户转账汇款。所以,请广大商家在交易前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切勿轻易转账。

套路4 免押低息立放款

不久前,一位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陈某联系到在南宁开公司的李先生,称其可帮企业办理低息贷款。急于寻求资金周转的李先生打算试一试。到达对方指定地点——南宁市某大厦12楼办理后,李先生发现这里并不是银行,而是一家装修得很像是银行的企业——广西大x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大厅里坐满了人,还有很多人和银行一样在排队办理业务。

贷款过程中,“工作人员”先是收走了李先生的手机,私自操作下载某 贷软件进行贷款申请,还告知他贷款需额外交一笔担保费用,诱导其转账。在李先生表示想离开后,诈骗分子又软硬兼施逼迫他继续办理。

图为疫情期间低息贷款诈骗案件相关 道

回家后,李先生回想当天的经历有诸多疑点。在登录了手机上莫名出现的某 贷软件后,李先生发现自己不仅没有摊上低息贷款的便宜,反而产生了35万元的高额利息贷款。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

由于疫情影响,很多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资金紧张的情况,于是部分公司想通过贷款的方式维持企业运营。不法分子抓住“机会”,通过电话、短信、 络发布“疫情专项贷款”的虚假信息,诱使有资金需求的公司或个人申请,然后以收取保证金、骗取个人信息进行 贷等方式实施诈骗。

所以,不论是中小企业还是个人,切莫被所谓的“免押、高额、低息”贷款诱惑,一定要选择官方正规贷款渠道。

以上这些所谓的新型骗局,其实都是电信 络诈骗的“老套路”。诈骗手法万变不离其宗,千万别因为包上了防疫的外衣,就轻易中招。所以各位,在当好防疫第一责任人的同时,也要做自己的防骗第一责任人哦!

本期封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1月13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