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已进入尾声,一年一度的南方产业智库发布周又将精彩亮相!
这一年,为探寻广东产业升级的密码,南方日 南方产业智库深入车间一线,探寻了50多家智造企业,推出广东工业互联 和数字经济特别 道;这一年,为了描绘广东老字 的活力画像,南方产业智库对老字 摸底并写下老字 AB面;这一年,深入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挖掘新旧动能转换背后的故事。这些来自一线的丰富而高质量的集群 道,将一一登台亮相。敬请垂注!
2022年度南方产业智库产品发布周(12月19日-23日)
①湾区数动力——广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研究 告
连续5年霸榜第一,数字经济何以成广东增长极
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也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作为经济大省,广东数字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那么,广东的数字经济有怎样的特色,又是从哪些方面发力?
从格局看:深圳独领风骚,珠海创新企业超佛莞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5.9万亿元,已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并接近当年广东全省经济总量的一半。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加剧的背景下,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由南方日 和广州大学联合组建的数字经济创新管理研究团队,遴选出广东省4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数据采集对象,收集2017—2021年有效专利数据160余万条,分析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态势。
经研究发现,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产品制造业是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水平最高和企业最集中的数字经济产业。珠三角(大湾区9市)整体创新水平居于全省前列,北部生态区5市整体创新水平高于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7市。
从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城市排名情况来看,“一核”珠三角9市位于全省前列,其中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位于前5位;“一带”沿海经济带城市中,汕头市表现抢眼,位列全省第10位,领先于其他沿海经济带城市及北部生态区5市。“一区”北部生态区中,清远市表现亮眼,位于全省第11位。
从广东省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前500强企业来看,深圳占据了半数之多,达279家,广州以111家位列其后,在两座超大型一线城市之外,珠海的企业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不容小觑,几近东莞与佛山之和。惠州、中山则各有15家、10家入榜。
从入围统计的42295家企业来看,深圳无愧于“科创之城”,无论是创新企业数量,还是数字经济发明专利数量,都遥居全省第一,其中发明专利数量更是占据广东“半壁江山”,创新企业数量超过全省的1/3;东莞的创新企业数量低于广州,但创新的“数字经济含金量”更高,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的数字经济发明专利数3.86件,高于广州的0.87件。
从县域(街道/乡镇)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看,前20位均处于珠三角,深圳有7个市辖区进入前20名,宝安、南山、龙华和龙岗位分列前4;广州有7个市辖区进入前20名,黄埔和天河位列第5位和第6位;佛山市和东莞市各两个区(乡镇)入列,南海区排名略高于顺德区,东莞则有长安镇、松山湖入围;珠海市和惠州市也各一个区入围,分别为香洲区和惠城区。
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前20强企业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位列第一(创新水平1000),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位列第二(创新水平843),两家企业均位于深圳;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位列第三(创新水平721),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位列第四(创新水平593),两家企业均位于东莞;位于珠海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五(创新水平445)。
地域分布来看,深圳市有11家企业,广州市有4家企业入围全省前20强。此外,东莞市有3家企业,汕尾市和珠海市各有1家企业进入全省前20强。
从布局看: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
广东持续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全面开启数字经济新引擎。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全面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农业、数字商贸、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让各行各业全面迎来数字化。
在数字产业化领域,广东正全面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加速推进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
“要致富,先修路”,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广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布局数据要素流通、产业数字化转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
当前,广东各地正加快发力以5G 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 等为代表的“新基建”,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连续31年居全国第一,软件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5G基站、光纤用户数、4K电视产量等均居全国前列……深厚的产业基础,让广东发展数字经济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
制造业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关键突破口。根据《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推动超过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
破局:以数字新基建推动协同发展
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广东数字经济在做强做优方面还存在诸多痛点难点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例如,“卡脖子”问题包括工业软件、操作系统、高端芯片等。
二是不同行业、区域、群体间存在资源不协调、供需不匹配、数字化程度参差不齐等问题。例如,造纸、陶瓷、玻璃、水泥和食品等流程型工业,是广东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因为能耗高、效益比不上新兴产业,日益成为当地的“包袱”。
三是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价值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引入不少信息化软件,但信息化建设后期,一个一个系统又形成了“信息烟囱”。
四是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如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数据共享和价值释放机制有待完善,数字经济的多元共治机制不完善等等。
如何打通这些堵点和痛点,将进一步助力广东在数字经济时代保持领先态势。首先,针对关键领域创新能力问题,可积极构建开放的数字生态系统。实现数字经济做优做强做大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又需要在各自垂直领域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鼓励优质企业积极加入全球数字化合作中,在细分赛道上抢占数字经济的价值高地。
其次,针对不同行业、区域、群体间数字鸿沟问题,要畅通数字基础设施,这就要建立广泛覆盖的数字基础设施,依托龙头企业提供业内通用的“数字底座”;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大湾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参差不齐,可以抓住影响面大、数字化难度不高的应用场景率先开展,以点带面促进行业纵深应用,同时,加大公共服务平台供给提升赋能水平,发挥好平台赋能的作用,统筹布局行业级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降低行业应用成本,特别是转型收益慢、效果不明显的行业。
此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会考虑成本问题,但要看到的是,数据化转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通过数据资本化,也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解决转型成本的问题。
【主笔】郜小平
【设计】谭唯 吴颖岚 潘洁
【统筹】程鹏 马华
【策划】陈韩晖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技术】南方 业集团产品研发中心
南方产业智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