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利器“思维导图”,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简单几步教你创建专属“脑图”

您职场中是否遇到过以下问题:

向领导汇 工作,中途却被领导打断;

向客户演示汇 ,客户却听的云山雾罩;

进行工作整理汇总,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如何让自己的思路清晰,逻辑分明, “思维导图”可助你一臂之力。

1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脑图。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上世纪70年代创造提出。它是一种信息组织形式,强调以图像的方式,表达出各级主题之间的层级关系,被誉为“21世纪全球革命性思维工具”。

如果我们把大脑类比为一台电脑。刚开始特别干净,什么东西都没有存储。

使用中下载了很多内容:图片、音视频、不同的软件等。

虽然我们能够存储海量的信息,但如果保存时没有分类,需要查阅某些信息时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手足无措。

为了发挥电脑效能,我们需要为不同的信息建立不同的存储位置、存储标记,让它们规范有序。让我们在需要时能够快速调出。

当我们输入某个关键词,电脑就为我们呈现相应的关联信息。

我们的大脑也是这样,在输入和输出之间,“思维导图”就起了桥梁的作用–将左右脑充分调动起来,协同配合。

东尼·博赞曾说:

“思维导图正是你大脑中自然的、充满图像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反映。”

2 思维导图优点

1、通过图像化方式,将零散信息 络化、系统化

思维导图通过图像的方式把杂乱的信息重新梳理一遍。梳理的过程即是一个思考过程,思考这些信息所属的层级和与其它信息之间的联系。最后整理出来,就像一颗生长的树木,先长主干,再生出分支,最后长叶。

它的好处是让你看问题更加全面、系统,并对新知识可以更快地吸收和填充。

2、对输入信息进行关联,锻炼全局思考能力

神经学家发现:

当我们不断学习一个东西时,就是刺激与之相关的神经元,加强它的强度。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学习一些知识,与之相关的神经元就会彼此连接起来,且刺激越强,连接越强。

但我们平时学东西并没有这么理想,而是“填鸭式”,将知识一股脑塞进来。就像求学时的题海战术,一直埋头做题,没有花时间整理,思考他们背后的联系和区别,最终结果是“费力不讨好”。

而思维导图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把各个知识关联起来,让你在绘制过程中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好的捕捉事物的细节,统筹全局。

3、通过分门别类,便于信息检索调出,提高信息使用效率

我们平时行动时是如何提取信息的?是像拿个放大镜一样,到处搜索,还是按照层级,逐步搜索下去?

事实是,大多数人在行动的时候,都是直接拿个放大镜在那搜索。

因为我们的知识是杂乱无章的,很少被归纳整理。

而思维导图的作用,就是帮助你建立“搜索框”。

3 思维导图创建

创建思维导图主要有两种方式:

1、手工绘制

1)纸张选择。如果绘制内容比较多,比如历史大事记,则选择A3纸。如果绘制内容比较少,比如工作汇 、计划拟定等,选择A4纸或其它草稿纸即可。

2)绘图工具。最低要求,黑色中性笔一支即可。如果条件允许,多准备几支彩色中性笔,效果会更好。也可以准备些3M便利贴作为辅助,便于移动节点,增加批注。

3)绘制方法。方法有两种:

绘制中心图,再把主干画完,后填充支干内容。这种适合你已经获取了所有知识,做梳理。

绘制中心图,画完一个支干,再画另一个支干。这种适合记笔记时用,比如听一场演讲,看一个视频,因为知识转瞬即逝,你只能听到一个关键词就画一个出来。

4)提取关键词。在每个分支上书写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

2、软件绘制

现在有好多思维导图生成软件,如XMIND、ZhiMap、百度脑图、幕布等。其优势为操作简便,可以随意建立、删除、拖放、移动节点,也可以插入图片、视频、超链接,并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调整“脑图”的结构。

这里以ZhiMap为例说明使用方法,其余软件操作大同小异。

1)新建导图。有“私密”、“公开”两个选项,默认选择“公开”即可。

第一步

第二步

点击两侧“+” ,添加分支内容。比如“衣”,继续点击“+”添加“衣”的分支内容,比如“戴口罩”、“防护眼镜”、“舒适保暖衣物”和“勤换洗,保持干净”。如果某项内容需要备注,可继续点击“+”操作。

第三步

同样操作添加“疫情自我防护”的其余三个分支内容,最终结果如下图。

最终效果

ZhiMap绘制的思维导图可以在电脑端和手机端同步展现、修改,还可以分享给其它人观看、修改。

4 注意事项

1、思维导图一定要自己绘制

拿着别人现成的思维导图,哪怕效果再酷炫、内容再全面,也只能起一个参考和预览的作用。

只有自己亲手画出来,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切实掌握知识。

请记住,思维导图是自己的思维。

2、重思考不重技巧

有些 上的思维导图很华丽,但像下图的瓶瓶罐罐叶子,没点美术根底基本画不出来。

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作用是捋清知识结构和知识,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像图形是否美观华丽等问题,都是细枝末节,属于锦上添花,对知识掌握效果影响微乎其微。

3、加强事后记忆

满足于画好思维导图往往达不到记忆效果。思维导图并不是看一遍大脑就能完全记住,它也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因此,对每一幅思维导图,至少要看4遍。

画完之后立马回顾一遍;

第2天再复习一遍;

一周之后再复习一遍;

1 个月之后再复习一遍。

如此,一个学习循环就算完成

4、注意用关键字、词

思维导图注意提取关键词,一般是一个动词+一个名词,也有可能只是单个名词。

一般不要用大段文字描述,尽量压缩、精炼。

请把以前记笔记的习惯丢掉,不要在思维导图上出现大段的文字。

否则思维导图就跟传统记笔记没什么区别了。

5 写在最后

思维导图可用于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

对于职场人来说,在我们归拢整理工作,或者向领导汇 工作,又或者是跟同事讨论业务,思维导图能够让你思维清晰,条理分明、逻辑严密。

职场人士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时,比如市场态势分析、执行细节策划、人员调配铺排等等,都需要厘清头绪,确保工作保质保量推进。思维导图能够让你“快刀斩乱麻”,大幅提高脑力运用效率,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我是@游在北溟,与您分享职场那些事。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月13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