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国科技产业智库甲子光年在线上成功举办了「心有所护 不畏远行」2022甲子引力年终盛典,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 科院成果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院为本次大会的支持单位。
本次大会将呈现多场精彩的行业论坛,在当日下午的「先进制造与小灯塔」专场,多位制造业资深从业者齐聚一堂,以「工业软件·向上突破」「智造的底座·工业机器人冷与热」「成为隐形冠军」为主题,展开了三场精彩的圆桌论坛。
亮点摘要
专场开始,树根互联副总裁秦成以《灯塔工厂到灯塔企业》为主题发表开场演讲。
秦成指出,灯塔企业需要满足三个价值驱动方式——以客户为中心;不同职能之间能够无缝连接和流转;数据能够在不同组织之间连接和连续。
树根互联则一直在积极地借助自身的根云平台帮助所有企业实现数字领航,目前根云平已连续三年作为中国唯一入选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 魔力象限。
接下来,在「工业软件·向上突破」主题圆桌中,硅港资本合伙人石磊、华天软件创始人&董事长杨超英 、华望系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刘玉生、中之杰CEO苏玉军 、羚数智能创始人&CEO郭文蔚共同探讨了国内工业软件市场加速发展之下,工业软件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众所周知,工业软件涵盖范围甚广,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定义工业软件?
对此,杨超英认为,工业软件绝不仅仅是一个软件,而是一家企业工业知识和智慧的结晶体。
苏玉军的看法是,我们应该把工业软件定义成一个指挥系统,制造业未来一定是智能化的无人工厂,工业软件的解题思路也要和这一趋势融合。
厘清工业软件的定义,如何做好工业软件则是下一步更为实际的问题。郭文蔚认为,一款好的生产运营管理软件要以实现价值为目的。工业软件的价值不在软件,而在于对工业的理解。
目前,在卡脖子问题愈演愈烈的状况下,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投身工业软件领域,可以预见,国内整个工业软件市场将会迎来一轮加速。杨超英表示,“卡脖子”的现状加速了自主研发的发展进程,要求业界三到五年内必须拿出中国工业能用的东西。
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将不得不面临竞争问题。对此,刘玉生认为,国内工业软件市场需要有相对良性的竞争环境,让大家真正建立生态,只靠政策或补贴很难真正强大。
总的来看,对于国内工业软件市场未来的发展,几位参会人士都较为乐观,很有信心,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石磊表示,整个中国正向设计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工业软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然是会做大做强的。
第一场圆桌分论坛结束后,梅卡曼德机器人商务与市场VP徐婷婷带来了以《看AI+机器人如何助力柔性生产》为主题的演讲。
徐婷婷提到,梅卡曼德AI+3D视觉方案可应用于物流、汽车、钢铁等多个行业,已助力全球1000+企业实现柔性生产。
梅卡曼德是全球AI+工业机器人领域融资额最高、技术能力最全面、落地案例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企业之一,在全球已有3000+实际落地案例。梅卡曼德已规模化交付的典型应用有:无序工件上下料、视觉引导拆码垛、任意货品抓取、轨迹涂胶/喷胶、高精度定位/装配、工业检测/量测等。公司已获得来自美团、红杉中国、IDG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多轮支持,累计融资额超15亿元,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项国家级扶持项目。
随后,第六镜科技创始人&CEO刘闯以《复杂大工业场景下基于AI机器视觉的智能制造应用》为主题做了分享。
刘闯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但钢材的智能化检测市场在国内相对来说比较空白,前景也比较大。但目前,国际钢材的质检市场上,中国至今没有一家主要的供应商在世界上能够占有比较高的主流份额。
为此,第六镜科技基于市场的需求和自身判断,依托河钢集团丰富的产线场景和旺盛的一线需求,与河钢集团、西北工业大学联合成立了“AI+钢铁机器视觉创新中心”。钢铁行业也是集团第一个涉足的复杂大工业场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依托创新中心,第六镜科技打造了“长材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实现热态长材下的表面质检和轮廓测量,助力钢铁企业降本增效提质。目前第六镜科技在钢铁行业已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智能制造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接下来,在第二场圆桌分论坛「智造的底座·工业机器人冷与热」中,华义创投合伙人&弘海科创董事长蔚洋、迦智科技联合创始人&CEO陈首先、快仓智能创始人&CEO杨威、木蚁机器人创始人&CEO钱莫天、翼菲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赛共同探讨了过去一年工业机器人的冷热变换。
对于过去一年的市场出现的价格战问题,钱莫天表示,行业出现价格战是由于产品的差异化很低,提高产品差异化的起点是技术,关键在于对客户的深度洞察。
张赛也对价格战现象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价格战是一个手段,但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个企业要长远发展非常有必要保持有竞争力的毛利率。
就整个市场的发展变化来看,蔚洋表示,未来,合理的分工会带来效率的提升,随着工业升级,不同落地场景会催生出更多工业机器人上游的新产品及下游的细分应用领域。
对于目前国产机器人企业浩浩荡荡的出海热潮,陈首先则表示,在移动机器人领域,中国有庞大的智造人才队伍,日渐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和广泛稳定的客户群体,未来,新的四大家族可能会出现在中国。
快仓智能创始人&CEO杨威则认为,长远来看,如果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化公司,本土化团队必不可少。
圆桌结束后,用友 络副总裁、U9 cloud事业部总经理郑瀛以《专精特新时代下制造业数智化变革之路》为主题展开分享。
郑瀛表示,国家如今大力支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专精特新这个词从去年开始变得特别热,但想要发展得更好,就要向管理要效益,数智化转型就是一个重要手段。
对此,郑瀛进一步表示,我们国家已经把制造业立国作为一个根本的国策,特别是中小制造业对我们国民经济制造业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用友U9 cloud一直在助力于专精特新制造企业,制造业里非常典型的机械、电子、汽配、家居、整车、军工等企业及一些上市公司都是用友U9 cloud非常重要的客群。我们经历了二十年前的ERP时代,现在我们是商业创新时代,我们的使命是服务于更多的企业,帮助企业进行数智化的升级。
接下来,整个专场迎来了最后一个圆桌分论坛——「成为隐形冠军」。晨山资本合伙人王志飏、感图科技创始人&CEO朱磊、华为中国区战略与产业发展总监崔鹏、摩尔元数总裁&首席咨询方金华、新石器无人车市场副总裁刘明敏、高芯众科创始人&CEO辛长林出席论坛,并围绕隐形冠军与专精特新相关话题展开精彩的观点交锋。
刘明敏表示,智能制造新的亮点是“快”和“精”,中国产业链配套的速度和质量让中国的智能制造行业有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进而抢占全球新的产品和技术标准高地。
而在智能制造的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对此,朱磊表示,今年大家更加重视生产过程的良率管理,因此围绕人机料法环过程的实时在线管理与及时反馈的数字化率在稳定提升。
可以说,中国制造正在逐渐走向金字塔尖,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将越来越重要。而芯片作为高端制造业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也走到了弯道超车的关键时点。辛长林表示,半导体行业要解决卡脖子问题,需要把每一个细分的点做好、做专、做精,之后连点成线,再连线成面,就可以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车。
在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数据将成为重要驱动力。方金华认为,数据驱动下的智能制造会成为趋势,即通过信息化全业务链的覆盖获得数据,用大数据推动更多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更加智能化。
在这一过程中,产业链上下游也将相互促进迭代。王志飏表示,产业里面的核心下游企业,尤其是汽车、电子等一些大行业对质量的新需求也在倒逼上游供应商做提升。
总的来看,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也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崔鹏表示,近两年,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纷纷加速迈进一个以ERP为主导的时代,并且开始围绕场景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构和系统优化。
可以说,在“制造强国”的战略之下,中国制造正处在由大到强,弯道超车的关键时刻,而中国企业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未知的挑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