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开幕的第六届世界互联 大会随着10月22日一起成为过去时,每日互动科技定格的10月18日、10月19日下午的乌镇区域人口热力图也成为大会开启前的历史人群聚集记录。
除了关注谁来了谁没来,关注饭局之外,这场会,也是观察全球最前沿技术的一扇窗口。
关注一下大会上发布的有意思的技术和产品,这里有《我和我的祖国》的未来片段。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说这些成果和技术,蕴含着人工智能在生活领域中的无限创新可能,饱含着互联 人开创未来的心血和智慧。
镜头1——
10月21日,阿里巴巴平头哥宣布开源其低功耗微控制芯片(MCU)设计平台,目标群体包括芯片设计公司、IP供应商、高校及科研院所等,这是我国国内第一家推进芯片平台开源的企业。开源开放成为芯片领域的一种新趋势,它能有效降低芯片设计门槛,通过对接开源生态的资源,推动芯片设计走向定制化,让芯片行业有机会解决AIoT时代应用碎片化问题。
镜头2——
10月21日,浙江省政府和阿里巴巴联合打造的政务钉钉首次发布。阿里巴巴集团CTO、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现场介绍,为了进一步助力政府的数字化转型,阿里巴巴已经成立政务钉钉事业部,以加强对这一新兴业务的支持。政务钉钉是在线政务协同平台,它的应用软件整合了政务专属通讯录、千人千面的工作台、智能会议、移动办公等诸多功能,从而改变了公务员传统的工作方式。
镜头3——
世界互联 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本年度的15项代表性领先科技成果拥有者亲临现场,进行成果展示和发布,科技的神秘感加上发布者的灵感,镜头十分丰满。
本届世界互联 大会组委会成立了世界互联 领先科技成果推荐委员会,委员会由39名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挪威、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知名互联 业界领军人物组成。委员会从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瑞典、俄罗斯等国家申 的数百项互联 科研成果中,最终评选出年度15项领先科技成果。获奖公司包括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本土互联 巨头,也有特斯拉、微软等国际互联 大鳄,也有寒武纪、旷视科技等独角兽公司。
具体名单包括:
鲲鹏920(华为)
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异构融合天机芯片(清华大学)
统一自然语言预训练模型与机器阅读理解(微软公司)
360全视之眼——0day漏洞雷达系统(360安全)
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芯片(特斯拉)
飞桨(百度)
POLARDB:基于存储计算分离与分布式共享存储架构的云原生数据库(阿里云)
思元270(寒武纪)
科技向善——通过科技手段助力现代智慧城市综合治理实践(腾讯)
人工智能算法平台Brain++(旷视科技)
硅立方浸没液冷计算机(曙光信息)
IPv6超大规模部署实践与技术创新(中国电信)
智慧企业的AI创新与深入应用(思爱普公司)
Versal自适应计算加速平台(赛灵思公司)
民用飞机制造5G创新示范应用(中国商飞)
镜头解说词:
1.华为高级副总裁、华为Cloud&AI总裁侯金龙:鲲鹏920
大数据场景, 鲲鹏处理器性能平均比x86 CPU高30%以上,意味可以采用更少的设备提供同等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分布式存储场景,鲲鹏可以提升IOPS性能20%以上。原生应用场景, 鲲鹏兼容ARM指令集,与移动APP天然同构,可支持移动APP无缝迁移到云上运行,性能零损失且不需要二次开发。
2、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异构融合天机芯片
异构融合的类脑计算框架就是把脑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两种方法凝结在一个架构下,我们用3%的代价就实现了既支持人工神经 络也支持像脑一样工作的外控神经 络,而且二者之间可以异构建膜,这个方法是把脑的弹性和计算机刚性结合起来,用一块芯片构造一个类脑自行车,像人一样可以探测感知过障避障,云理解还有能够自动控制,这就实现了一个像脑一样的通用智能的一个雏形。
3.微软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统一自然语言预训练模型与机器阅读理解
对话式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突破性技术,与微软HoloLens全息眼镜结合,这也让我们朝着实现比尔盖茨先生的梦想,更近了一步——那就是让电脑“能看、会想,能听、会讲”。
4.360集团首席发展官高级副总裁李建华:全视之眼0day漏洞雷达系统
是一个汇聚多项全球尖端技术的创新工程,能第一时间“看见” 络的潜在威胁,是有效应对 络攻击的“预警机”,是中国 络安全企业的全球贡献。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数亿个人用户和大量政企单位,每天感知异常行为超过5亿次,成功发现和阻止了几十起高级安全威胁(APT)。
5.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完全自动驾驶芯片
是由两套完全一样的独立系统组成,每个系统的处理器囊括12个A72内核,一个神经 络处理器和一个GPU。芯片的神经 络处理器能够处理车辆8个摄像头同时工作所产生的每秒2300帧图像输入,相当于每秒25亿像素,这样的性能表现是之前硬件能力的21倍左右。该芯片将以加密的方式主动检查所有指令和数据,以监控黑客攻击自动驾驶汽车的可能性。
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芯片将是未来特斯拉共享 络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的特斯拉车主,可以在不用车的时候将车辆分享到完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共享车队,赚取额外收入。车主只需要通过手机app端,便可以获知车辆无人驾驶运营的详细数据。
邬贺铨院士:
我们领略到鲲鹏920处理器全方位创新突破;了解到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的强大功能;体会到统一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技术创新带来的广阔应用前景;感受到0day漏洞雷达系统捕获漏洞的有效性、及时性;看到了完全自动驾驶芯片的升级设计和先进的工艺制造。
6.百度Baidu百度首席技术官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海峰:飞桨深度学习平台
作为全面开源开放的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服务150多万开发者。从工厂中的质量检测和安全管理,到田野里的农药控制和虫情监测,到商品数据分析、诊疗辅助决策。
7.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达摩院数据库首席科学家李飞飞:数据库POLARDB
POLARDB作为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下一代分布式云原生数据库,采用计算存储分离、分布式共享存储、智能化管控、全链路加密、数据热迁移等最新技术。POLARDB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保险、新零售、交通、教育和互联 等多个行业领域。
8.寒武纪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天石:云端芯片思元270
思元270集成了120亿个晶体管,处理稠密机器学习模型的理论峰值性能提升至上一代思元100的4倍,达到128万亿次(INT8)。思元270可通过8位、16位或混合精度定点运算提供卓越的人工智能训练性能。该技术将大幅提升单颗芯片执行人工智能训练任务时的性能,有望成为AI芯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9.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董事长汤道生:“WeCity未来城市”解决方案
为数字政务、城市决策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长沙、武汉、江门等多个城市落地。
10.旷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 唐文斌:人工智能算法平台Brain++
它是一套AI算法平台,如果说之前的算法研发就像是在老旧的手工作坊中生产,那么Brain++就是现代化的中央厨房。Brain++还引入了AutoML技术,可以让算法来训练算法,让AI来创造AI,实现算法研发流程的高度自动化,加强批量生产算法的能力。Brain++第一次让研发人员获得从算法研发到部署的一揽子技术能力,不用重复造轮子,就可以快速推进AI的落地应用。
邬贺铨院士:
我们看到了源于产业实践的开源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基于存储计算分离与分布式共享存储架构的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支持高度多样化的思源270芯片;还有通过科技手段助力现代智慧城市综合治理实践的“科技向善”项目;以及将算法训练与模型改进过程流程化的Brain++框架。
11.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历军:硅立方浸没液冷计算机
突破了传统的冷却方式,采用浸没相变液冷,服务器芯片、主板等部件都浸没于液体中,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的计算平台一边“泡澡”一边工作,液体相变为气体带走热量。PUE低至1.04。PUE, 是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全球数据中心PUE平均值为1.58,硅立方将能效比提升了30%。如果全部采用硅立方浸没液冷计算机,全国数据中心每年可节电400亿度,相当于1/3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采用浸没液冷除了节能,还能大幅提高计算能力,硅立方一个机柜功率密度可达到160kW,是传统风冷数据中心的4-5倍。
12.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桂清:IPv6超大规模部署实践与技术创新
新型IPv6 络架构和演进路线,可以支持多过渡场景和“模块化”升级,确保良好的用户体验。我们向国际IETF提出了轻量级IPv6过渡技术,并成为国际主流技术标准之一。
13.思爱普(SAP)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 李强:SAP智慧企业解决方案
是目前全球领先的将人工智能与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结合的商业化平台,端到端的全云应用覆盖了企业业务部门和所有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全价值链的集成,开放的云平台,能够让用户和合作伙伴自主扩展个性化的应用,而智慧系统能够让企业实时了解全价值链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洞察和决策支持。根据测算,SAP智慧企业解决方案将提升35%的生产效率,优化94%的人机交互,减少60%的人工任务量,提升10%的安全生产,有望每年为全球的企业新增3.5万亿美金的新价值创造。
14.赛灵思软件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副总裁Ramine Roane:Versal自适应计算加速平台
一个用于控制密集功能的处理器子系统,一个用于自定义逻辑和存储器层级的FPGA架构,它可以用来构建DSA。
15.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应彪:民用飞机制造5G创新示范应用
通过5G加AR技术,实现了增强现实技术在飞机起落架、EWIS线缆装配中的首次应用;运用5G加8K技术,实现了机器视觉在飞机表面质量检测中的首次运用;利用5G加AI,创立了深度学习的复合材料评价系统;探索5G加移动机器人 群,建成了柔性飞机装配生产线。
邬贺铨院士:
我们看到了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同时降低互联 产业创新成本的硅立方;看到了运营级IPv6技术创新与规模部署的革新;看到了思爱普智慧企业AI领域升级解决方案;还有首款自适应计算加速平台Versal;以及在5G+工业互联 赋能大飞机制造领域积极探索的民用飞机制造5G创新示范应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