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活的仪式 《运动仪式,城市的乐趣》 |成都故事

成都故事

Chengdu Story

摄影/袁义明

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被运动者的仪式感赋予更丰富的场景精神,在城市运动中产生更多乐趣。

运动不仅是为了健身塑形,在成都人眼中“有效运动”需要有仪式感,这是人们和城市运动场景之间的默契。随着运动场景的增多,成都各类运动爱好者正在为这份关系注入专属的仪式感,就像绕环城生态公园骑行一圈,或在街巷中慢跑打卡花式路线。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被运动者的仪式感赋予更丰富的场景精神,而成都人通过独特的仪式感,在城市运动中产生更多乐趣。

没人比成都人更了解露天运动场

摄影/韩杰

今年 26 岁的赵宸, 练习飞盘已近 10年,属于成都最早一批接触这项运动的人。桂溪生态公园,就是赵宸常去的户外飞盘打卡地之一。“飞盘在成都刚兴起时,就是在公园走入大众视野的。作为草坪上最吸引人注意的运动之一,很多路人被圈粉。”

即使身处公园,不在专业的飞盘场地,赵宸也会对自己的发盘动作有专业级的要求。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资深玩家的仪式感。而飞盘运动的妙处,就在于它的随性和自由。即使是刚入门的玩家也能在一片空地上轻松玩转飞盘。相较于赵宸这样的资深玩家,新手或第一次尝试飞盘的人则会用其他方式创造仪式感。

梁家瑞是土生土长的成都男孩,他就是赵宸口中在公园中被飞盘圈粉的人之一。出于好奇,梁家瑞决定尝试一下这项新兴运动。从他挑选飞盘开始,就已经有了满满的仪式感了。

“在我的运动理念中,装备先行是不变的法则。”梁家瑞解释说,要选一个颜值和实用性兼具的运动装备,才能体现对这项运动的尊重。在电商平台上挑选了许久,他终于选到一款心仪的飞盘。好装备到位后,玩飞盘的地点也不能马虎。他用了 3 天查看成都公园的相关攻略,“直到我在 上看到了一张公园的照片,一大片绿地上有人露营,旁边的人在玩飞盘,远处是成都东站。”被这张照片圈粉的梁家瑞立即决定就去此处——东站绿轴公园。

当时正值端午节假期,他特意选了一个晴天去公园,在一处坡地旁,便和朋友开始热身。同时,梁家瑞也开始给朋友讲解飞盘规则和基本接发球动作。明明是新手,却看起来像个经验丰富的玩家。梁家瑞说:“运动的仪式感又不是走过场,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没有选择专业的场地,就要在其他方面下点功夫。”

当天,梁家瑞和朋友在公园中玩飞盘时同样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公共空间中的观看与被观看本身就是一种仪式。这就让成都的公园、广场成为寻找运动仪式感的最佳场所。这些空间大多连接园林、水系,是成都人追寻阳光的必去之地,更是成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场景。

新潮运动以足够的趣味性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在城市中的露天运动场景包含着资深运动者的体育精神,又有路人围观的仪式,还有爱好者的巡礼。

如果你在室外的乒乓球场上看到有人穿着成套专业球衣和乒乓球鞋,就基本可以判断他的“段位”不低。还有一些高手隐藏在人群中,他们穿普通运动装在一旁观战,当你看到他们手中的球拍在不使用时一直贴着保护膜,对球拍和球的质量都有极高的要求时,就可以识别出他们。

这就是洪州毅在成都(乒乓球)坝坝球场中总结出的“识人法则”。他是一个“90 后”成都男孩,打坝坝球原本是他的童年回忆之一,也因此认识了很多同龄的朋友。但去外地上大学后没有遇到合适球友,这项运动也逐渐从日常生活中淡去。直到 2019 年回到成都后,和朋友打了几次球,开始探索成都的坝坝球场地。

“我去过肥猪市街乒乓球长廊、抚琴路 区运动角、川大的户外乒乓球场,还有乐华路运动公园。成都的户外乒乓球场地太多了,在公园、 区运动角,甚至二环路高架之下都能找到球桌。”有时路遇有人在街头打乒乓球,洪州毅也要去过两招。在他心中,去城市那些 称“成都坝坝球天花板”的场地打卡,更像是一次城市运动的巡礼,是他找回街头运动乐趣的仪式。

今年,打开成都人的朋友圈,满屏都被“长满了露营帐篷的郊野公园” “挤满了骑行者的环城绿道”,以及“随处可见飞盘飞过的街头”所占据。成都,这座公园城市也再一次以其独特的运动魅力火速“出圈”,成为可供2000 多万人共享的“露天运动场”。成都人的运动仪式感也在飞速生长的体育场景中玩出新花样。

关于运动的城市密语

摄影/韩杰

在今年 6 月,如果你的朋友问你:“去大源吗?”多半是想和你一起去源野探店。但在7 月,你再次听到这个问题时,目的地很可能是夜幕降临下的大源篮球场。今年夏天,这个公园中的坝坝篮球场仿佛在一夜之间火遍了成都人的朋友圈。

就像朋友邀请你去大源,实际上是想和你去坝坝球场一样,城市中的地标建筑、街道变成了爱运动人之间的城市“密语”。这是他们对运动场景的精致选择,甚至让运动成为一种情感表达,这是成都人才懂的运动仪式。

对于热爱跑步的庄兵来说,沿途的好风景是运动氛围制造器,庄兵也乐于打卡城市中新场景。他认为不同的心情和状态能和不同的城市公园相匹配。在想要释放压力时,他会去双流区空港中央公园,“几个园区无缝衔接,跑步非常解压。”在情人节或是七夕节时,会去东湖公园,“在那里可以跑一朵花(路线图案)出来”。最近,他精心设计了一次图案跑行动,正计划拿着这幅跑出来的轨迹图向女友求婚。

这种被称为“图案跑”的跑步方式,用健身软件记录自己的运动轨迹,就能在地图上创作出各种图案。不过前期绘制跑步路线所花费的时间往往是跑步时长的 3 倍,但在庄兵看来,这为跑步增添了仪式感,让运动成为生活中甜蜜的细节。这便是一个酷爱跑步的人与城市街巷间的“密语”。

如果一个成都人约你骑车,那他多半说的是“全副武装”,骑环城生态公园一圈。对这些骑行爱好者来说去环城城公园刷圈几乎成为常态。你可能会有疑问,100 公里的拉练式骑行为什么要体验这么多次。一开始资深骑友会回答:“达成目标即仪式”。深究下去便会发现,他们一次次骑入环城生态公园的绿道,在运动中探索了更多城市的风景。

“进入的路口不同、配速不同、骑行方向不同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色。”老车迷自行车俱乐部负责人黄诗琪说,这是很多骑友 N 刷环城生态公园的理由。

但对成都的骑行爱好者来说,环城生态公园不是唯一的目的地。有时,你也会收到成都人“观光式骑行”的邀请,一路的打卡点也从 红桥变为城市中的老街巷、古建遗迹和文创园区,具体骑行路线还要根据当天的骑行主题而定。这些路线的起点都在斌升街老式居民楼里一个叫“028.C 青年创意 区”的地方。

创意 区的主理人是郭爱美和乐克,他们也是观光式骑行路线的规划者。作为典型的“新成都人”,来自北京的郭爱美和乐克早已习惯了成都的生活节奏。初到成都时,他们就喜欢骑车探索城市。如今在这里住了十几年,这个习惯依旧没变。这也成为他们规划骑行线路的初衷。

今年 7 月,他们开启了第一场城市骑行的活动,金牛赤车驷马古迹线、青羊古迹亲水线等路线相继推出,路程都在 20 公里以内,一般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而且在骑行中,郭爱美和乐克不会放过偶遇的小馆子和街边小吃,遇到新鲜事“刹一脚”是常有的事。

郭爱美和乐克感受到,近几年城市骑行氛围越来越好,慢行系统更加完善,能遇到很多骑行者。在他们第一次去环城绿道骑行时,乐克的车胎意外坏掉,所幸遇到了一个“中年骑行队”。虽然名字如此,但队里年纪最大的成员已将近 80 岁了。坏掉的车胎被他们快速换好,技术之纯熟、效率之高,把两个年轻人看呆了。

会运动才会生活

摄影/韩杰

郭爱美和乐克也在运动中发现这座城市很多“看不见的生活”,城市的体育场景也正被日渐多元的运动群体赋予新的活力。“参加骑行的新认识的朋友也在拓宽我们的固有想象,比如 10 月份的活动,我们骑友年纪的跨度就一下子扩大了。”

有两位 60 岁的“姐姐”,蹬着自行车在风中飒爽了一番。和以往不同的是,那次骑行也不仅是城市风景的浏览,还将看展融入到了运动中。

10 月 15 日下午 2 点,他们依旧从斌升街出发,沿着锦江绿道穿过老城区和新城区,最后骑到复星艺术中心去看青山周平的个人展。令骑友印象深刻的是,展览中青山周平表达的建筑理念是“寻找城市中消失的生活”。

郭爱美说:“展览的主题,跟我们想邀请大家以骑行的方式去探索成都一样。”郭爱美和乐克希望人们能通过骑行成为城市变化的见证者,骑着单车参与到城市的细节中。

随着城市中的体育活动空间、运动消费业态的多样化,成都人热爱运动、享受生活的心才得以安放。那些有趣的运动方式、对小众运动的探索,不过是成都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他们的生活仪式。

比如,在影视剧青睐的宝藏目的地西村大院,你既能看一场热血沸腾的足球赛,可以在高空跑道上走一走,也能钻进各种有意思的小店、艺术空间,感受西村大院里的市井情怀与前卫创意的交织。在梵木创艺区,不仅有传统的篮球、羽毛球场馆,还有新型的电竞场馆。在这里感受运动气息的同时,又可以喝咖啡、打卡小众展、邂逅最热烈的音乐现场。

在成都,这些户外运动目的地既可以很有专业性,也可以很适合大众,既可以硬核,也可以文艺。那个爱打乒乓球的成都男孩洪州毅,在一番探索之后,终于在省体育馆的坝坝球场中找到城市运动的乐趣。于是他开始在 交平台上发布一些打球的动态,短短几天就吸引来十多位年轻人。

“现在我每个周末都去省体育馆。从家出发,骑 5 分钟自行车就到了。”洪州毅一般选择中午时段出发,抓住午休的空档期能占到几个好位置。如果询问他为什么选择了省体育馆,他会回答:在这里不仅能和高手切磋球艺,还能在运动之余走入玉林东路,在烟火气中找到成都的细节。

在运动中,城市不再是目的地导向的地理空间,而是一个可供探索的空间,即使是日常街道,运动时偶遇的景色也和在通勤时见到的情境不同。人在运动时激活的多巴胺神经元,不仅能为人类来带快乐情绪,还能敏锐调节感官知觉。运动,让城市中的人们获得更多更生动的生活体验。

这种体验感是丰富的,是肢体酸痛伴随一系列的精神愉悦。现如今城市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当人们没有充足的时间从感受和体验中获得愉悦时,便渴望从一杯咖啡、一餐甜品寻找松弛。但生活真实的体验感,往往是复杂与个性化的,只有那种在付出与获得中呈现动态平衡的经验,才更具价值,更能让人获得养分。

对于当下成都人而言,城市运动场景的多元样貌,构成了一种围绕运动产生的城市温度。在成都人眼中,运动仪式的目的从来不是在 交平台上晒出装备、路线、公里数的优越感,而是在城市场域中获得对个人生命力的感受,体验生活中的鲜活、丰富、多种滋味交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1月13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