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以“控三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形容德州地理位置的重要与特殊,而黄河对于德州的意义则更是不容小觑。黄河德州段呈西南东北走向,流经德州市齐河县马集、赵官、胡官、焦庙、祝阿5个乡(镇),河道全长63.4千米,是典型的弯曲型窄河道。西汉时期曾在今德州东境、古黄河边置安德县,寓意“德水安澜”,而德水即是古时黄河的别名之一,以水为名,足见黄河对德州的影响之大。历史上,德州境内曾发生两次黄河大迁徙,上千次决口,让黄河德州段安澜无虞是历代德州人心心念念的夙愿。
2022年是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德州河务局按照水利部、黄委相关部署要求,深入践行“双高六出”工作理念,为促进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字字有力量、句句显担当的“金色答卷”。
聚焦主业
筑牢防洪保安坚固屏障
11月21日夜晚,结束了巡堤查险工作的王庄管理段职工来到了赵庄险工的“河防驿”,进行资料整理记录并稍作休息。“河防驿”是德州河务局在黄河岸边设置的守险房,守险房虽小,内部却大有乾坤。
皎洁的月光下,远远望去,可见守险房外醒目的“河润山东”标志和“黄河防汛”标语,房内墙上悬挂着雨衣、巡查包、安全绳等巡查必需品,单人床、办公桌椅、小餐桌、空调、饮水机、电风扇等生活物品也一应俱全,办公桌上还放置着黄河防汛抢险知识书籍,墙壁上悬挂《山东黄河防汛班坝责任制管理办法(摘要)》《齐河县黄河群众防汛队伍工作纪律》等制度。“结合去年防御秋汛洪水的经验,我们通过多方考察并征求基层职工意见建议,共设置了巡查值守房9处,为奋战在一线的巡查人员提供了必要的工作、休整场所,让坚守在值守点的巡查人员免受疾风骤雨的袭扰。”该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恩说。
“河防驿”是该局升级优化防汛“硬件”的一个缩影。今年,该局硬化韩刘险工、官庄险工等重点工程的联坝路及巡查道路共计0.83万平方米,完成谯庄险工升级改造,为巡查、应急抢险等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夯实“硬件”的同时优化升级“软件”,才能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防汛主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整理汇总黄委、山东河务局、德州河务局的各类防汛规章制度,编印《防汛制度汇编》,并结合全员防汛业务能力提升和“防汛制度宣讲解读年”活动开展,强化对防汛制度的学习、落实和执行,助力干部职工防汛业务能力稳步提升。首次推行市县局职能组合署办公新模式,集中统一办公,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职工间的学习与交流,进一步锻炼队伍、提升能力素质。
黄河安澜,既靠堤防和人防,也要靠技防。今年以来。德州河务局全力打造“治黄新一线”,“两化建设”在8个基层段所全面铺开,通过标准化建设及准军事化管理,职工精神面貌得以提振,业务能力大幅提升,基层治河质效显著增强。此外,持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视频监控、无人机、视频会商“三个全覆盖”与防汛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共布设监控150处,安装探照灯392盏,实现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监控设备夜间工作环境不断优化;积极探索无人机巡查深度应用,将辖区内17处靠水工程防洪工程实现3D模型“一张图”,为治黄各项工作提供科学直观的数据支撑;制定巡检标准化工作手册,划分人工、监控、无人机任务区段,明确时间、流程、内容、记录、响应,形成“天空地人”全方位全天候信息采集 络;制作巡查观测“一表通”,实现共享数据“云上存”,为数字孪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三个全覆盖”使得防汛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在提升防汛科技水平的同时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为职工带来了幸福感与安全感。
综合施策
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该局以“作风建设年”为抓手,结合“防汛制度宣讲解读年”“财务管理提升年”以及制度“立改废”等,进一步梳理有关制度,将制度宣讲与职工自编自演的“清风小剧场”有机融合,在全局营造学制度、讲制度、懂制度、用制度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强化全体干部职工制度意识,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完善水行政执法相关制度,创新建立村级普法联络员(护河员)机制,共招募17名护河员,将沿黄5个乡镇的58个村庄纳入黄河村级普法依法治理范围,走出一条开放治河的新路子。开展涉河项目对水利风景区的影响分析研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办法和措施,为涉河项目的管理提供借鉴和依据。制定《德州黄河建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考核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项目部管理,控制项目运行成本,提高自营项目利润率,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加强河湖生态治理保护,该局多点发力、综合施策,与德州市河长办联合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清理整治;与当地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密切配合,巩固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设立审判巡回法庭、成立检察官工作室;率先建立“行刑衔接”工作机制,齐河县委县府成立由政法委牵头,驻地公检法司、水利、河务等1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及16个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11项具体措施,切实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政法机关联动协作;清除违章种植2000余株,查处河道内倾倒建筑垃圾20起、违法乱建3处,完成南坦老油库庭院的拆除工作。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夯实了业兴人和的生态基石,为沿岸居民带来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走进德州河务局,修葺一新的办公楼、食堂门厅让人眼前一亮,既美观又实用。为实现职工安居乐业,该局对家属院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对老年人门球场进行了升级,各项老旧设施华丽变身,种种“微改造”给职工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今年以来,德州河务局机关成功创建黄委节约型机关,机关离退休党支部被表彰为“全河示范离退休党支部”,市局职工书屋被评为“德州市职工书屋示范点”,市局工会荣获“德州市十佳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称 ,齐河河务局“问渠书屋”获全河优秀读书组织等荣誉。
开拓创新
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补短板,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年,德州河务局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用新思维、新举措、新能力、新方式,不断破除束缚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一股强劲的创新发展热潮在德州黄河蓬勃兴起。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该局探索建立“河地融合”干部双向交流挂职机制,开辟了干部挂职交流的新渠道。举办2022年德州市“技能兴德”职业技能大赛——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充分发挥“以赛代练、以赛选才”作用。全面推行印发“师带徒”制度意见,积极发挥首席技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人才梯队建设。创新青年干部教育培养形式,组建成立7个“红心青年”创新团队,针对重要课题、重大项目、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建立“揭榜挂帅”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青年职工争当事业“领头雁”、勇做团队带头人;开展“红心一 ”理论组课题研究,组织青年组成员实地调查研究、创新项目攻关,定期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读书分享会、青年拓展训练、“老带青”交流座谈会等活动,有效提升了青年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2022年,德州河务局人才培养成果丰硕:李涛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农林水利气象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 ,《以首席技师工作室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搭建技能人才成长平台》入选山东黄河高技能人才培养典型案例,1名职工荣获“德州市技术能手”称 。
深挖德州治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探索新方式、创建新载体,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汇聚起讲好新时代德州黄河故事的磅礴伟力。推动传统治河技艺活态化传承,将小八里南坦综合基地建设为体验多元化、培训智慧化、服务规范化传统治河技艺教育展示基地,并被确定为黄委传统治河技艺教育展示基地试点,推动齐河传统治黄技艺成功入选第五批齐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协助做好南坦“红心一 ”文化广场提档升级,拓展建成全长1.8公里,面积8万平米的黄河文化宣教基地;在山东河务局范围内率先组建黄河埽工 子展示团队,通过走访老一辈黄河职工,创作具有德州黄河特色的黄河埽工 子唱词,并开展多次演练;创新打造VR防汛抢险虚拟体验平台,设置反滤围井、捆抛柳石枕等防汛抢险专业项目沉浸式场景,通过“线上展示+线下教学”的方式,实现体验与展示相结合的效果;持续提升“红心”讲解员队伍,开展与各部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优势特色相结合的首届“红心一 ”文化传承日、传承周系列活动,形成了能复制可推广的模式。通过不懈探索与实践,该局以新的时代内涵增强了传统治黄文化的生命力,实现了德州治黄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