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首次搭载 Apple silicon 架构芯片的一年半之后,Apple 终于推出了最强 iPad 系列的下一代型 :配备 M2 芯片的 iPad Pro 系列。在提前拿到新款 12.9 英寸 iPad Pro 短暂体验之后,简单说说这款产品给我留下的印象。
▍外观的变与不变
在目前 iPad Pro 系列的 2 个尺寸型 中,12.9 英寸的屏幕尺寸从 2015 年初代 iPad Pro 发布以来就一直沿用至今,已经迭代到了第六代产品;而 11 英寸的版本则是在经过了 9.7 英寸以及 10.5 英寸 2 种尺寸产品的市场验证之后,才在 2018 年正式确定了 11 英寸的尺寸选项并沿用至今,刚刚发布的最新版本是 11 英寸系列的第四代产品。
相同的是,在 2018 年第一代 11 英寸 iPad Pro 发布的时候,同时发布的第三代 12.9 英寸版本与前者一起,开启了直角边框设计的 iPad Pro 时代。虽然后来 iPad Pro 系列在外观方面多多少少产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化,但总的来说,iPad Pro 的直角边框外形设计语言,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整整四年。
右:第六代 12.9 英寸 iPad Pro
稍显遗憾的是,最新发布的 2 款 iPad Pro 继续沿用了直角边框造型,与上一代产品也没有任何尺寸、重量方面的变化;虽然 iPad Pro 本身不是一款更加侧重外观、手感体验的产品,但是 Apple 的产品设计本就或多或少让人怀有期待。而在今年 iPad Pro 进一步上探移动平台的性能极限之后,也不禁更让人猜想,全新的 iPad Pro 设计语言是不是会在下一次到来。
不过,新款 iPad Pro 在外观方面也不是完全没有变化。以我拿到的深空灰色 12.9 英寸型 为例,相比上一代版本,新款深空灰色 iPad Pro 在背板、边框以及边框附近防止金属屏蔽信 的隔断条带方面,颜色都要更加泛白或者泛灰。至于是否喜欢 iPad Pro 在深空灰色方面的这一变化,就全看你的个人喜好了。
上:第六代 12.9 英寸 iPad Pro
▍软硬件体验更进一步
与许多人预想的一样,新款 iPad Pro 出厂预置了 iPadOS 16.1 操作系统,这也意味着在 10 月 25 日 iPadOS 16 正式面向所有用户推出的时候,版本 将直接跳过 16.0 来到 16.1。届时,不仅有全新的「台前调度」让 iPad 获得更强大的多任务处理能力,也有「参考模式」继续探索 iPad Pro 在专业领域的运用。而在全新的 iPad Pro 上,专属的 Apple Pencil 悬停功能也能算是对 iPad 在又一交互维度上的一次新尝试。
先说回 iPad Pro 的屏幕。与上一代产品一样,新款 iPad Pro 采用的是一块 mini-LED 技术的 Liquid 视 膜 XDR 显示屏,600 尼特 SDR 最大亮度、1000 尼特 HDR 全屏最大亮度、1600 尼特 HDR 峰值亮度,对比度高达 1000000:1,还有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技术加持。
让亮的内容更亮、黑的内容更黑、暗部内容更多细节,这块 XDR 屏幕的种种优势,我们已经在去年 iPad Pro 的众多体验内容中一一领教,今年想必不再需要赘述。虽然这块 XDR 显示屏在硬件参数方面与上一代产品并无二致,但是凭借 M2 芯片更进一步的算力与 iPadOS 16 软件能力的配合,新款 iPad Pro 通过软件体验「弯道超车」,增加了全新的 Apple Pencil 悬停功能。
对于这项功能,Apple 是这样介绍的:
配合新一代 iPad Pro 与 iPadOS 16,Apple Pencil(第二代)的悬停功能为用户开启与屏幕交互的全新维度。现在,当 Apple Pencil 与显示屏距离最高达 12 毫米时可被检测到,让用户可以在落笔前预览自己的笔触。这有助于用户提高创作草图和绘画时的精准度,让他们无论用 Apple Pencil 做什么都更得心应手。以随手写为例,当笔尖靠近屏幕时,文本栏会自动延展,进一步加快手写输入转文本的速度。利用这一全新功能,各类第三方 app 也能带来全新的标注和绘画体验。
从体验上来看,Apple Pencil 悬停的交互和显示效果已经相当完善。虽然「12 毫米」是一个看起来很小的数字,但是实际使用下来,Apple Pencil 的悬停启动距离其实相当符合直觉,不需要刻意控制笔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就能轻松启动这项功能。而在基础能力方面,Apple Pencil 悬停也确实能在手写笔记或者绘画的时候,帮助我们更加精准地控制笔触或者擦除内容的轨迹。
短暂体验下来,我也认为 Apple Pencil 悬停功能似乎不是一项需要特别依赖于芯片算力的交互能力,其次它也并不是一项与专业场景强相关的特性,虽然 Apple 目前仅在 M2 芯片的 iPad Pro 上支持了这项特性。我们都知道,Apple 在面对新的硬件功能、软件特性的时候,处理方式往往都比较谨慎;就像今年六月 WWDC22 上推出的「台前调度」一样,直到经过几个月的测试之后,iPadOS 16 才将这项功能开放给了非 Apple silicon 架构芯片的设备。
同样的事放在 Apple Pencil 悬停方面,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难理解。一方面是目前 Apple 在开发者 站上将 Apple Pencil 悬停功能标记成了 Beta 测试状态,参考 iOS 16 上的「实时活动」,也许 Apple Pencil 悬停也要等待三四个月的测试和完善之后,才能以稳定的正式版本名义亮相,也许到了那时我们就能在更多 iPad 中用上它;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新款 iPad Pro 刚刚面世,Apple 或许也希望凭借这些差异化功能先促进新产品的销量,所以暂时没有将所有能力下放给其它设备。
▍强大性能的背后,也许是向未来做好的准备
从结果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说今年的新款 iPad Pro 是一次例行更新:芯片几乎是新款 iPad Pro 的唯一硬件升级,通过新的软件能力拉开新旧设备的差异化能力。
对了,M2 芯片的加入也确实让新款 iPad Pro 多了一项值得一提的升级:ProRes 编解码引擎的加入以及对于 ProRes 和 ProRes RAW 硬件加速的支持。ProRes 是 Apple 在 iPhone 13 Pro 系列中首次推出的视频格式,具有更高的色彩保真度和低压缩度,ProRes 格式视频也能导入至 macOS 上的专业剪辑工具,实现更加专业的剪辑处理。作为主打创作能力的 iPad 设备,在去年提供了 XDR 这么一块规格足够顶级、效果足够惊艳的屏幕之后,今年继续跟进对于 ProRes 格式的支持,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过,iPad Pro 的性能强如现在,最大的瓶颈也许就是这台设备的续航能力了。虽然在我的使用场景之下,持续地写作、查阅资料以及阅读漫画等等,iPad Pro 完全可以满足一天的使用需求;但要意识到在更专业的场景之下,功耗之间的差距将会变得非常之大,而即使是如我这样的日常使用,就已经能感到它与 MacBook Pro 之间巨大的续航能力差异了。所以,iPad Pro 下一步迭代的重点也许不应该是性能的一次又一次的飞跃,续航能力的加强,反而是我更加希望能在未来的产品中看到的变化。
除此之外,8 核中央处理器提速 15%,10 核图形处理器提速 35%、神经 络引擎提速 40%、内存带宽增大 50%…… 这些 Apple 一一列出的纸面参数,也确实是很了不起的性能提升。只是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用户来说,不断升级的性能确实已然多少失去了意义;而对于 iPad Pro 这款产品而言,不管它的专业性能如何强大,也不论它在专业领域有多么丰富的应用,这台设备的大部分用户始终都会是更加大众的消费用户,一味的性能提升必然不会是它的全部价值所在。
而在不断冒出消息的 Apple 混合现实可穿戴产品方面,我也不妨大胆猜测一下。要在脑袋上的方寸之间做出一款算力多么强大的设备,虽然也不是全无可能,但是考虑到 Apple 对于设计方面的高标准追求,二者必然会产生一定妥协。iPad Pro 作为一款具备了良好便携性的产品,又兼顾了足够强大的计算能力,说不定也能成为前者外置计算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越来越强的「iPad Pro 召力」
今年的 iPad Pro 和 iPhone 14 Pro 都在交互体验方面做了不少文章,也都在为进一步打破软件之间的边界做了不少尝试。就 iPad 而言,不管是「台前调度」继续模糊应用边界、探索应用互相配合的能力,还是 Apple Pencil 再次探寻新的交互维度,我们都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的 iPadOS 系统生态。
在今年 iPad Pro 的宣传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像 Mac 上久负盛名的 Davinci Resolve、3D 渲染工具 Octane X 这样的专业应用也将在年内登陆 iPadOS。而早在之前,就有 Photoshop 登陆 iPad,而像 LumaFusion?、Procreate 这样的专业级工具也凭借 iPad Pro 越来越强大的算力加入了不少桌面级功能。可以说 iPad Pro 从 2015 年面世以来,一直围绕着它展开热烈讨论的「生产力」问题,早已不需要多费唇舌争辩;越来越多厂商积极为 iPad 适配桌面级功能,也进一步证实了 iPad 产品在专业级领域的能力与 召力。
不管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 iPadOS 应用适配桌面级功能,还是传闻中的 macOS for iPad Pro 真的会在之后来到,在争议之中一路走来的 iPad Pro 也确实给了我们不少惊讶与惊喜。虽然今年的新款 iPad Pro 不免会令人感到些许平淡,但也不妨让我们保留着一份期待和更多的想象空间,静待这款最强 iPad 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https://sspai.com/post/76389?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